第37頁
“而當日下午,辰時幾位前去寺中一探究竟的考生一經衙門放出,便遭眾生圍攏盤問。卻不料幾人死活不肯開口。又過一個時辰,竟正如我言,衙役在城中四下貼滿告示,示令眾人絕不可踏入金華北去五里之荒寺一步。如此一來,城中登時炸開鍋,不只前來趕考的學子,城中百姓亦對此事議論紛紛,惹得滿城風雨。每去一間酒館客棧,便可見得借宿學子圍在桌旁熱議夜叉之事,哪有半點心情溫習功課?
“聽聞此景,學使不由怒火中燒,斥責縣令下令,城中若有在考前當眾議論此事之人,一律論罪。但眾考生雖不敢明說,暗中卻依舊口耳相傳,惹得城中無有不知者。至於考試罷了,眾生紛紛返鄉,臨考時身在金華的衢州考生,返歸衢州後沒了忌憚,自然四下與人提起此事議論,而他鄉之考生亦是此理。因此故,金華北郊荒寺的夜叉怪談,在浙江全省可謂婦孺皆知。”
話音剛落,蒲先生即刻言道:“而此謠傳得以擴散至如此地步,竟是僅憑南宮姑娘一己之力!我狐鬼居士在此深表嘆服。”
“不敢,”南宮愛應聲道,“小女只是將一早有的傳言添油加醋而已。”
我聞言略加思忖,想南宮愛已編纂出寧采臣與聶小倩二人在寺中逸聞,又輔之以一出廣為人知的怪談相證,既如此……“南宮姑娘,”我言道,“待謠言四起,寧進士與夫人已是萬事俱備,卻何必再向傳言中加入‘燕赤霞’一人?豈不畫蛇添足?”
不想南宮愛聞言登時愕然,面上得意之色悉盡消散。只見她仰面長嘆一聲,繼而低聲道:“終究問至此處麼?也罷,也罷,當下小女卻也該當將此道個分明。”言罷,南宮愛與寧、聶二人作揖道,“此事皆因小女私心而起,還請妹妹與采臣諒解。”
寧采臣忙拱手回禮,道:“南宮姑娘若有心結還請在此道明,我與娘子二人定盡力相助。”
南宮愛聞言卻乾笑三聲,緩緩道:“彼時見妹妹與采臣二人情投意合,實不相瞞,小女可謂羨慕至極。”
“咦?!”聽聞此言,我等皆吃了一驚。唯有蒲先生在一旁垂頭不語。
“因此,小女彼時下定決心:我,亦當尋得一人,永守終生。”南宮愛平靜說道。
終章 永世之憾
蒲先生便正襟危坐,與在座一一拱手,稱道:“事到如今,荒寺傳聞已告一段落,我眾人今後當掙脫往事枷鎖,昂首向前。至於金華荒寺,其使命已畢,亦當重續香火,降福於金華,引導百姓向善。古諺有雲‘解鈴還須繫鈴人’,不知南宮姑娘可有意,將荒寺諸事重歸安寧麼?”
我正在驚訝,卻見南宮愛自顧搖了搖頭,又道:“失言,小女彼時乃是暗下決意,只為求得一絕世聰慧之人,尋得小女才是。”
見蒲先生並不搭話,我遂將拳一抱,言道:“燕赤霞三字,其中‘燕’‘霞’二字,想必是南宮姑娘取自昔日在馨夢閣時的小名麼?”
見南宮愛並不搭話,只是無言頷首,我又道:“至於‘赤’字,則取自令尊之名,是為前來查證之人,瞭然南宮姑娘身世麼?”
南宮愛微微點頭,答道:“嚴名捕所言不差。小女心想若有彼人聽聞傳言而欲查證七年前之事,必選妹妹‘鬼妻’身份下手。而以妹妹的才藝姿色,若稍動腦筋,便可猜出我二人出身。參照傳言中七年前,在金華北郊荒寺,采臣與小倩脫險之事,彼人自然將尋至金華馨夢閣查證。如此一來,彼人問得我姊妹二人在七年前走失,正與荒寺事發之時相符;而我二人小名中又夾帶‘燕’‘霞’兩字自然不難。其後,彼人當將信將疑,揣測我二人與荒寺中謎案有關,進而探尋其中緣故,遂追問我二人何時去往馨夢閣。
“依小女在閣中打探所知,十三年前家父葬身火海之事,至今仍偶爾為鄰里提起。若彼人與城中百姓打探十三年前之變故,進而尋至失火一案,自當是水到渠成。其後無論自衙役,或是從鄰里口中,彼人尋得失火之真相,乃是賤婦殺害家父縱火滅跡、又將我二人投至醉夢閣卻謊稱身故之事亦非難事。而燕赤霞一名中之‘赤’字,正是為一處佐證,助彼人斷定寺中之事,與家父南宮赤、閣中消失的阿霞、燕兒二位千金均有關聯,從而漸漸還原寺中復仇之起因。
“此後,彼人心中當已有些把握,遂尋至衢州,打探采臣音信。待彼人聽聞寧廣生十三年前曾投毒欲害全家,隻身亡命,而十三年前又正是家父遭害之時;想必疑心是賤婦與寧廣生二人私通,各自謀害家人以圖私奔。至此,彼人於荒寺中之事故當已有些許眉目,繼而將寺中之人、寺中之事與所掌握之線索一一對應:婦人與姥姥自不消講、書生主僕二人是為姦夫與孽種或須加以聯想,但此難點與追查至此的彼人,定是不在話下。待將角色一一對位,彼人便可代入寺中之事對照,瞭然采臣在寺中接連遭姦夫淫婦一家設計加害。
“而將此事與事發時采臣正遊走四方,尋寧廣生報仇之事比對,彼人便可隱約猜得,是采臣不意間打草驚蛇,方才引來姦夫淫婦斬草除根。至於下場,采臣與妹妹如今在衢州恩愛相守,姦夫淫婦卻下落不明,彼人亦當一笑瞭然。”
聽聞此言,我只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拱手連聲道:“南宮姑娘神機妙算,我等所行,與南宮姑娘所設想可謂僅有秋毫之差,我嚴飛實在嘆服。”
南宮愛與我翩翩答禮,遂淺淺一笑,繼續道:“小女堅信在彼人將傳聞反覆推敲間,必驚覺‘燕赤霞’正是此事楔子:是此名,將十三年前、七年前以及時至當下之傳聞緊緊相連,指引彼人一步步尋得真相。而與‘燕赤霞’相對之人,正是七年前在馨夢閣走失的姊妹二人中,在事發後悄然消失的另一人,即是小女。
“而小女又篤定彼人調查時,必將造訪采臣宅中,親耳自采臣與妹妹口中聽聞傳言全貌為據,而非輕易採信道聽途說之辭。故此小女早有謀劃,在彼人造訪時悄然現身以示,將最後一片拼圖親身與彼人奉上,完成傳說全貌。待彼人將荒寺謎題徹底揭開,定將來此尋得小女,以做裁決。”
“裁決?”我應聲相問。
南宮愛微微頷首,閉了目,平靜答道:“小女為報家仇,心狠手辣將數人殺害,開膛毀屍,雙手早染血腥;又曾廣布謠言,哄騙江浙官民,苦得身負家族厚望的考生人心惶惶;更辜負陳阿婆美意,無端消失,苦阿婆憂思數年;不止於此,小女託付妹妹與采臣二人逐字記下的說辭,亦夾雜小女私念,枉負妹妹、采臣二人信賴之情。
“如今小女雖報得家仇,卻早罪孽深重,已是十惡不赦之人。當下妹妹與采臣二人恩恩愛愛,早已一併掙脫詛咒。但小女孤身墮入玄海,求岸不得;滿腹苦悶,卻無處傾訴。
“此故,小女留下線索,希冀有一穎慧絕頂之人,尋知小女平生苦難罪孽,再來此處相見,與小女做個了斷:
“聽聞此景,學使不由怒火中燒,斥責縣令下令,城中若有在考前當眾議論此事之人,一律論罪。但眾考生雖不敢明說,暗中卻依舊口耳相傳,惹得城中無有不知者。至於考試罷了,眾生紛紛返鄉,臨考時身在金華的衢州考生,返歸衢州後沒了忌憚,自然四下與人提起此事議論,而他鄉之考生亦是此理。因此故,金華北郊荒寺的夜叉怪談,在浙江全省可謂婦孺皆知。”
話音剛落,蒲先生即刻言道:“而此謠傳得以擴散至如此地步,竟是僅憑南宮姑娘一己之力!我狐鬼居士在此深表嘆服。”
“不敢,”南宮愛應聲道,“小女只是將一早有的傳言添油加醋而已。”
我聞言略加思忖,想南宮愛已編纂出寧采臣與聶小倩二人在寺中逸聞,又輔之以一出廣為人知的怪談相證,既如此……“南宮姑娘,”我言道,“待謠言四起,寧進士與夫人已是萬事俱備,卻何必再向傳言中加入‘燕赤霞’一人?豈不畫蛇添足?”
不想南宮愛聞言登時愕然,面上得意之色悉盡消散。只見她仰面長嘆一聲,繼而低聲道:“終究問至此處麼?也罷,也罷,當下小女卻也該當將此道個分明。”言罷,南宮愛與寧、聶二人作揖道,“此事皆因小女私心而起,還請妹妹與采臣諒解。”
寧采臣忙拱手回禮,道:“南宮姑娘若有心結還請在此道明,我與娘子二人定盡力相助。”
南宮愛聞言卻乾笑三聲,緩緩道:“彼時見妹妹與采臣二人情投意合,實不相瞞,小女可謂羨慕至極。”
“咦?!”聽聞此言,我等皆吃了一驚。唯有蒲先生在一旁垂頭不語。
“因此,小女彼時下定決心:我,亦當尋得一人,永守終生。”南宮愛平靜說道。
終章 永世之憾
蒲先生便正襟危坐,與在座一一拱手,稱道:“事到如今,荒寺傳聞已告一段落,我眾人今後當掙脫往事枷鎖,昂首向前。至於金華荒寺,其使命已畢,亦當重續香火,降福於金華,引導百姓向善。古諺有雲‘解鈴還須繫鈴人’,不知南宮姑娘可有意,將荒寺諸事重歸安寧麼?”
我正在驚訝,卻見南宮愛自顧搖了搖頭,又道:“失言,小女彼時乃是暗下決意,只為求得一絕世聰慧之人,尋得小女才是。”
見蒲先生並不搭話,我遂將拳一抱,言道:“燕赤霞三字,其中‘燕’‘霞’二字,想必是南宮姑娘取自昔日在馨夢閣時的小名麼?”
見南宮愛並不搭話,只是無言頷首,我又道:“至於‘赤’字,則取自令尊之名,是為前來查證之人,瞭然南宮姑娘身世麼?”
南宮愛微微點頭,答道:“嚴名捕所言不差。小女心想若有彼人聽聞傳言而欲查證七年前之事,必選妹妹‘鬼妻’身份下手。而以妹妹的才藝姿色,若稍動腦筋,便可猜出我二人出身。參照傳言中七年前,在金華北郊荒寺,采臣與小倩脫險之事,彼人自然將尋至金華馨夢閣查證。如此一來,彼人問得我姊妹二人在七年前走失,正與荒寺事發之時相符;而我二人小名中又夾帶‘燕’‘霞’兩字自然不難。其後,彼人當將信將疑,揣測我二人與荒寺中謎案有關,進而探尋其中緣故,遂追問我二人何時去往馨夢閣。
“依小女在閣中打探所知,十三年前家父葬身火海之事,至今仍偶爾為鄰里提起。若彼人與城中百姓打探十三年前之變故,進而尋至失火一案,自當是水到渠成。其後無論自衙役,或是從鄰里口中,彼人尋得失火之真相,乃是賤婦殺害家父縱火滅跡、又將我二人投至醉夢閣卻謊稱身故之事亦非難事。而燕赤霞一名中之‘赤’字,正是為一處佐證,助彼人斷定寺中之事,與家父南宮赤、閣中消失的阿霞、燕兒二位千金均有關聯,從而漸漸還原寺中復仇之起因。
“此後,彼人心中當已有些把握,遂尋至衢州,打探采臣音信。待彼人聽聞寧廣生十三年前曾投毒欲害全家,隻身亡命,而十三年前又正是家父遭害之時;想必疑心是賤婦與寧廣生二人私通,各自謀害家人以圖私奔。至此,彼人於荒寺中之事故當已有些許眉目,繼而將寺中之人、寺中之事與所掌握之線索一一對應:婦人與姥姥自不消講、書生主僕二人是為姦夫與孽種或須加以聯想,但此難點與追查至此的彼人,定是不在話下。待將角色一一對位,彼人便可代入寺中之事對照,瞭然采臣在寺中接連遭姦夫淫婦一家設計加害。
“而將此事與事發時采臣正遊走四方,尋寧廣生報仇之事比對,彼人便可隱約猜得,是采臣不意間打草驚蛇,方才引來姦夫淫婦斬草除根。至於下場,采臣與妹妹如今在衢州恩愛相守,姦夫淫婦卻下落不明,彼人亦當一笑瞭然。”
聽聞此言,我只是佩服得五體投地,拱手連聲道:“南宮姑娘神機妙算,我等所行,與南宮姑娘所設想可謂僅有秋毫之差,我嚴飛實在嘆服。”
南宮愛與我翩翩答禮,遂淺淺一笑,繼續道:“小女堅信在彼人將傳聞反覆推敲間,必驚覺‘燕赤霞’正是此事楔子:是此名,將十三年前、七年前以及時至當下之傳聞緊緊相連,指引彼人一步步尋得真相。而與‘燕赤霞’相對之人,正是七年前在馨夢閣走失的姊妹二人中,在事發後悄然消失的另一人,即是小女。
“而小女又篤定彼人調查時,必將造訪采臣宅中,親耳自采臣與妹妹口中聽聞傳言全貌為據,而非輕易採信道聽途說之辭。故此小女早有謀劃,在彼人造訪時悄然現身以示,將最後一片拼圖親身與彼人奉上,完成傳說全貌。待彼人將荒寺謎題徹底揭開,定將來此尋得小女,以做裁決。”
“裁決?”我應聲相問。
南宮愛微微頷首,閉了目,平靜答道:“小女為報家仇,心狠手辣將數人殺害,開膛毀屍,雙手早染血腥;又曾廣布謠言,哄騙江浙官民,苦得身負家族厚望的考生人心惶惶;更辜負陳阿婆美意,無端消失,苦阿婆憂思數年;不止於此,小女託付妹妹與采臣二人逐字記下的說辭,亦夾雜小女私念,枉負妹妹、采臣二人信賴之情。
“如今小女雖報得家仇,卻早罪孽深重,已是十惡不赦之人。當下妹妹與采臣二人恩恩愛愛,早已一併掙脫詛咒。但小女孤身墮入玄海,求岸不得;滿腹苦悶,卻無處傾訴。
“此故,小女留下線索,希冀有一穎慧絕頂之人,尋知小女平生苦難罪孽,再來此處相見,與小女做個了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