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驚、人。

  種種線索無不指向一個事實:攝政王奪了表哥妻兒。

  這是一個表面真相。

  更大的可能卻是,攝政王與表嫂通那什麼奸,暗結珠胎,直至兒子已兩歲,瞞不下去了,便乾脆雙雙和離,迎娶前表嫂成為自己的王妃。

  真是一個跌宕起伏盪氣迴腸的故事,其中還有可能牽扯到朝堂。

  但那兩歲小郎君究竟是不是攝政王的種,還未可知,只是人們的一種猜測。

  東京城各府邸的後院開始談論這事的時候,皇城司便已知曉,趙允承並不慌張,他叫人散布真正的內幕,控制輿論導向,這事他可熟悉不過。

  可能關於他如何殘忍不仁的謠言,所以流傳甚廣,其中也有他自己的功勞

  話說回來,攝政王即將大婚,對前王妃安氏來說,其實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若是攝政王一直不娶,安氏如何敢再嫁,就算她敢嫁,也沒有人敢娶。

  眼下攝政王娶了新王妃,那又另說,至少她還有嫁出去的可能。

  傳言那新王妃秦氏生的孩子是趙允承的種,安氏輕蔑地笑,怎麼可能,趙允承是個不舉,她堅信不疑。

  莫非如此,那個男人怎麼會小十年不踏入後院一步!

  也只有不行的男人才會對女人這般殘忍。

  活該他一輩子沒有子嗣。

  「左不過是他自己生不出來,於是索性娶了一個帶孩子的女郎,報應。」安氏在自家後院與母親這般說。

  小李氏卻不敢,立刻瞪了女兒一眼:「謹言慎行,難道你忘了以前的日子了嗎?我以為他就這樣放過你了。」

  被母親教訓的安氏嘴上應是,但心裡終究埋藏著芥蒂,若不是自己的母親做了壞事,她何須受那樣的折磨?

  同齡的女郎,現在哪個不是郎君如意,兒女雙全?

  只她一人孤零零的,連出去交際都要遭人恥笑,往後更是找不到如意郎君。

  這才剛說完,又有新的消息傳來。

  卻是一個令人驚訝的消息,說那沈三公子即是攝政王本人?

  沈家二爺早已過世了,他的子嗣是過繼的,至於為何過繼的這個人會是攝政王,說來話長。

  眾所周知,攝政王命硬,一出生母親便過世,緊接著不久,父親也過世,說他命硬,都是輕的。

  那麼多年無嗣,自然也與他的命格有關,所以他才借別人的身份,在外頭娶妻生子,這才有了那活潑健康的小郎君。

  所以根本沒有通姦和奪妻一說,從始至終,那都是攝政王本人。

  光是謠言豈會有人相信?

  平郡王和平郡王妃適時出來發聲:「對,這件事我們宗室都知曉。」

  眾人立刻想起那場轟動一時的流水宴,事情到此似乎真相大白。

  其他宗室:「???」

  但為了證明他們不是什麼邊邊角角無關緊要的人,他們也都紛紛發聲:「對,這件事我們宗室都知曉。」

  他們知曉個屁。

  但是宗室對於趙允承有沒有子嗣,遠不如朝臣那般在意,對他們來說,誰當皇帝都一樣,反正也輪不到他們頭上。

  老九真篡位了也沒什麼不好的,至少這樣朝堂不會把握在那群大臣的手裡。

  要知道在那群大臣的眼中,他們就是一群蛆……

  繼宗室陸續發聲,壽安宮那邊亦傳來了太皇太后的一段話:「秦三女郎,是哀家為攝政王千挑萬選的媳婦,哀家見不得有人詆毀哀家的孫媳和曾孫,還請大家慎言。」

  太皇太后的一段話,斬斷了大家的猜測紛紜,確定了一件事,那兩歲的小郎君,的確是攝政王的子嗣。

  那為何之前卻有人傳言攝政王不舉?

  若說攝政王性情暴虐,手段殘忍倒也算了,那是事實,但潑這種有損男人尊嚴的髒水,就太過了些罷?

  再仔細想想,攝政王不舉無嗣,對誰有好處?

  害怕他篡位的朝臣。

  那麼誰潑的髒水,不言而喻。

  有些人猜測,攝政王怕不是顧忌臣子,才偷偷躲起來生子,此舉叫他看起來竟然有些可憐……

  潑髒水的朝臣們:「???」

  還未從攝政王有子嗣的震驚中回過神來,就被扣上了潑髒水的罪名,離譜。

  他們即便心中有此想法,也不敢這樣做好嗎?

  這消息對前王妃安氏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她是因為趙允承不舉才哭著和離的,眼下卻聽聞表哥三年前就在外頭娶妻了,還與那名不經傳的商戶女,育有一子!

  她整個人渾渾噩噩,分外不想接受這個事實。

  前頭那些年一直苦苦守在王府後院,就是為了有朝一日還有母憑子貴的機會,但沒想到,趙允承恨她至此,寧願在外頭養女人生子,也不願意碰她半分。

  那商戶女何德何能?憑什麼?

  「阿娘,她怎麼能當王妃,她憑什麼當王妃!」安氏咬牙切齒,絞著手中的帕子不停質問,臉上布滿不甘心和嫉恨,她還是喜歡表哥的:「我不能叫她頂替了我去。」

  小李氏心驚膽戰,連忙敲打女兒:「你可莫要做傻事,你半分都不能去招惹她。」她趕緊說道:「等那攝政王大婚過後,阿娘便給你相看人家。」

  安氏哭喊:「我嫁給誰,嫁給誰都比不得王妃尊貴,往後見了她我還得給她行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