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陛下既然想要我在這裡做個農夫,那我便做好就是,外頭朝堂上事情千頭萬緒,還請陛下以國事為重。”陶疏桐朝耶律基行了個禮,提起一把鋤頭便在空地上鋤起來,像一個見了土地便忍不住勞作的農人,自然又灑脫。

  耶律基呆在一邊看了一會,實在想不明白這個大楚軍政大權於一身的風雲人物,就這麼一擼袖子心無旁袤地真鋤起了地。

  “陶相,你早點休息,明天我再來看你。”

  陶疏桐沒抬頭,也沒吭聲,只是專心鋤著地。

  直到聽到石牆開裂聲,陶疏桐才停下來,抬頭望著天,喃喃地說:“他,不知道要急成什麼樣子了?”

  宋炔確實急得不成樣子了,‘鴿哨‘好像啞了一樣,一點消息也探查不到,在第三次溫了參湯後,黃怡小心地又端了上來。

  “陛下,辦法也要吃飽飯才能想出來,若陶相在,他也會這樣勸您的。”黃怡跪在地上,就差沒磕頭了。

  宋炔看了他一眼,接過參湯,強行灌進了胃裡,但罷工幾天的胃不是一盅參湯就能擺平的,一陣抽搐,參湯又原汁原味地吐了出來。

  黃怡一邊幫著皇帝換衣服,一邊小聲地抽泣。

  “黃怡呀,你說陶相現在在哪呀,他吃得上飯嗎?受折磨了嗎?都怪我,給他樹的敵太多了,後燕梅關之敗、後秦黑河之敗、國內利益受損的豪強、看不慣新法的守舊勢力,落在任何一方手裡,都不會得到優待的。”

  “不會的陛下,陶相吉人自有天相,他會平安歸來的。”黃怡走情不走心地安慰道。

  “怪我,我為什麼這麼大意,只安排了兩個暗衛,陶相,一心為國,一心為朕,身為一品大員,卻還住著那麼個小院子。”宋炔也不管新換的衣服,一屁股坐在地上,兩眼淚水滾落,瞪著屋頂,再也說不下去。

  “陛下不要自責,陶相志不在高牆大院,他對小院的感情有多深,陛下還不知道嗎?”

  一個內侍小跑著進來,手裡拿著一封邊關急報。

  黃怡急步走過去,接過一看,是東北邊軍統領魏經綸的加急奏報,他忙雙手遞給宋炔。

  宋炔擦了擦眼睛,興致缺缺地打開了信,在看了幾行後,兩隻烏黑的眼珠死死地盯著信紙,拿信的手劇烈地顫抖。他猛地跳了起來,卻兩眼發黑地又重新倒在地上。

  “黃怡,快,去拿參湯,備好食物、快馬,我要去邊關。”宋炔邊吩咐邊把信紙緊緊地按在胸前。

  第50章 疑惑

  狂風、殘雪、馬蹄聲急。

  一行百騎,雙馬交替,四日後出現在風去關。

  坐上帥位,宋炔兩眼黑得發亮,他一邊毫無形象地大口嚼著魏經綸遞上的麵餅子,一邊示意他坐下,把情況詳細匯報。

  帳中眾將除了魏經綸,都是第一次見到皇帝陛下,看到狼吞虎咽啃著麵餅子的皇帝,這哪裡是別人口中的溫雅平和的貴人,簡直跟家裡那和自己搶麵餅的大表弟一樣接地氣好不好。

  擔心皇帝陛下噎著的魏經綸放慢了語速,儘量不刺激到眼前這人,但是皇帝陛下很是敏銳,他看了一圈眾人的表情後,放下了啃了一半的麵餅子,臉上掛上了親和的笑容,對魏經綸說:“將軍請儘管講。”

  “陛下,後秦皇帝能喬裝潛入大楚,劫走陶相,應是求才,陶想暫時性命無憂,我軍可作出大兵壓境的假像,再派一部分機靈的哨兵潛入涼洲,伺機營救陶大人。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嗯,將軍考慮得很是周全,這樣,我在邊境御駕親征,吸引後秦注意力,將軍可否親自率哨兵潛入後秦?”

  “能奉命救出陶相,是在下的榮耀,臣馬上去安排。”魏經綸站起身,從胸口處摸出調兵虎符,雙手捧著,遞向宋炔。

  宋炔接過,站起,朗聲向眾將說道:“諸位,黑河的血跡還未乾涸,勝利的喜悅還飄蕩在草原,陶相之才,各位將軍想必更加感同身受,明日,拿出我大楚軍隊的氣勢,兵指後秦!”

  眾將嘩啦啦跪倒,高呼:“陛下萬歲,大楚萬歲!”

  魏經倫等人換上了秦人裝束,趁著夜色,鬼魅似地潛進了涼洲。

  第二天,大楚皇帝宋炔一身金色盔甲,英姿勃發,率三十萬精兵強將,渡過黑河,直達涼洲城下。

  聽到石牆的轉動聲,陶疏桐抬起頭,看到了氣急敗壞走進來的耶律基。

  陶疏桐不動聲色地把手中的種子細細地撒到新翻的土裡,再用手輕輕撫平,像繡花似的。

  “呵呵,想不到宋炔那個軟蛋,竟然能做出衝冠一怒為紅顏的事情來哈,倒讓朕刮目相看哪!”清冷的聲音里有一絲不甘示弱。

  “糾正一下,是衝冠一怒為知已”,手中的活並未停止。

  “知己?知已需要黑燈瞎火的聊一晚上?當我是未經情/事的小孩子?“語氣里有點怒意。

  陶疏桐看了看人高馬大的年輕人,確實不是當初那個陰冷的少年了。便低下頭繼續撒種子。

  “哼,我要親手把宋炔抓來,讓你看看到底誰才是這天下的雄主。”耶律基氣呼呼地撂下一句狠話,轉身離去。

  陶疏桐站了起來,仰起頭,喃喃道:“陛下,臣何德何能,勞您至此!”語氣中帶著些許的顫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