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電子技術普及前,純機械設備曾一度發展到堪稱「藝術品」的層次,例如機械式計算機,以及由此發展而來、但最終停留在紙面上的差分機。任何一個人看到那層層交疊的齒輪和互相聯動的螺杆,都會感受到一股純粹的美。但電子技術的進步如同一場洪流,轉瞬間便將這些龐大而複雜的機械掃進了歷史橫溝之中,他就算翻遍教材,也不可能找到相關設備的設計知識了。

  現在有一支專門的團隊為他改進生產工具,還原這些本已銷聲匿跡的機械裝置,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一旦「工具」的水平提升上來,帶來的不僅是生產效率的上升,還能減少人員的需求,這意味著無冬城能用同樣數量的工人來完成更多的活,對於總人口有限的王國來說意義非常。

  除開生產工具機,行政工具新設計局也提供了不少,例如比較簡易的機械計算器、打字機和自動印刷機等等……它們基本不需要用到電子元件,只需要少數幾台,就能大幅提高行政辦公的速度。

  而這部分內容,構成了女蝸工程的基礎。

  建立在此之上的內容,則猛然擴大了許多。

  會場裡的大多數人都認同,強化自身是保護人類不至斷絕的首要任務,必須擁有抵禦退化墮魔者的力量,才有談下一步發展的資本,因此第二階段的討論主要集中在了武器上。

  考慮到羅蘭給出的條件,與會者並沒有直接拋出一個一步到位的方案,而是將其分成了三步——分別是季度計劃、一年計劃和五年計劃。

  夢境世界的戰爭史固然給出了某些問題的最佳答案,但由於設定中的「倖存者」數量難以撐起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全盤復刻歷史顯然不太現實,因此專家們更傾向針對敵方的情況,重點發展幾個收益最大的項目,這也是前兩個計劃的初衷——即在三個月到一年內,為人類的戰鬥能力帶來脫胎換骨的變化。

  最先被提到、也是最容易提升的項目,便是各種高性能炸藥及發射藥。

  這亦是無冬城目前最大的短板。

  如果說硝化火藥還能從化學書籍中窺見製取工藝,那麼TNT與黑索金等單質炸藥能查到的資料就稀少了許多,更別提現代複合火藥的成分和配比了。現在官方代表開了這個頭,此處缺口終於能被填補上了。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齊頭並進

  其次是更為先進的子彈加工生產線。

  羅蘭所設計的生產線雖然也能算作流水工藝,但在軍工專家眼裡簡直不值一提,直言不諱地稱其為作坊水平。用對方的原話來說便是,這種結構和工序都相對簡單的產品,完全可以用機器來取代95%以上的人力工作,並且依靠機械控制設備,基本能做到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生產。

  按照軍工口的方案,新的生產線前期投入不菲,但能節省下大量人力,同時將子彈的生產效率提高十倍以上。如果從事該項生產的人員數量不變,對於產能的提升將更為巨大。

  等女媧工程的「基石項目」到位後,新生產線所需要的設備已不存在理論上的技術難關。搭配上發射藥的增強,槍械的準度和殺傷性都會得到進一步提升。

  望著這部分報告,羅蘭只能嘆服對方眼光之精準。

  彈藥數量始終是困擾第一軍的頭等問題。

  從事相關生產的工人自打遠征沃土平原後一直在增加,但彈藥緊缺的問題並沒有緩解的趨勢,像空騎士這種消耗大戶,光是訓練都能打掉數量驚人的子彈,偏偏過程還不能省略,他已經不止一次聽鐵斧提到前線的埋怨了。

  如果彈藥產能可以提升上去,魔鬼依靠數量優勢來衝破第一軍防線的可能性將進一步下降,或者說,將徹底失去正面相持的能力。

  至於相關輕武器方面,專家組沒有再提出更多意見——不是不存在改進之處,而是認為提升的性價比不高,通用機槍和栓動/半自動步槍的組合暫時已夠應付「退化墮魔者」的進攻威脅,至於戰場上的攻勢任務,還是應由火炮等重武器來承擔。

  換句話說,只要先把敵人炸平,步兵就能輕而易舉占據地盤。

  與其把資源用在改進槍枝上,不如製造更多的大炮,一切行動皆由火炮開道——無論是進攻、撤退、增援、阻擊,先打上幾個基數的炮彈,將地面犁過一遍再說。

  當然,這僅僅是針對見效快、著重眼前的季度計劃而言。

  到了五年計劃里,單兵輕武器無疑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大項。

  對於羅蘭來說,他最感興趣的則是「一年計劃」。

  它的收益略低於火藥和子彈,需要投入的資源也相對較多,卻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

  計劃內容涵蓋了無冬城現有的重裝武器,其中包括兩大改進項目和兩個全新項目,其中陸軍和空騎士各占其一半。

  首先是灰堡設計局的老課題——履帶拖拉機以及由此發展而來的裝甲坦克,這也是謝師傅唯一能露面的場合。意外的是,看過設計圖後,專家們並未將其批判得一無是處,反而認為在低技術條件下,該方案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相較裝備本身,他們更在意的是那個「核動力中樞」。

  而當羅蘭拿出祭典魔方的實物時,整個會場的氣氛完全可以用峰迴路轉來形容,就連兩位知曉內情的政府代表也目瞪口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