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欽順翻了翻白眼,三語兩語將太子鬧的“糗事”說清。

  徐穆嘴角抽搐。

  丟臉!

  太丟臉了!

  自己現在都想抽太子屁股!

  難怪弘治帝變卦。

  待無干人等退出大門,弘治帝看著快到腰間的兒子,陰□□,“人是你挑的,再耍花招,給朕丟臉,朕便賜徐穆鐵尺,讓你嘗嘗讀書人被儒師打手心的滋味!”

  在這一點上,弘治帝與王華的意見達到空前一致。

  家裡兒子都不聽話,一個小小年紀作弊,一個走“歪門邪道”去學武。

  想讓他們聽話,就得使用暴力手段!

  “犬子性格頑劣,內子去世之後,便不服管教,臣命塾師先生以鐵尺策之,果然收一時之效。”

  朱厚照打了個哆嗦,敏感憑藉“鐵”字窺得,這隻怕不是個好東西。

  老子管教兒子,做娘的,自然不好插嘴。

  再說,思及正德帝日後建豹房,沉溺聲色,與個風塵女子動情,最後落水淒涼死去,張儀華同是美目流轉,若說這中間無人“引導”,絕不可能。

  於是,回宮後,張儀華也不瞞兩宮,要求整治後宮。

  孫兒小小年紀,竟不學好,定是有人教唆!

  王太后與吳太妃皆無二話。

  “皇后放心,不論是誰,查出來,我們這把老骨頭絕無二話。”

  如此後宮一頓“整治風氣”,揪出不少好吃懶做之人,甚至陰差陽錯,發現吳太妃的藥中居然有人以次充好,將珍品賣出,換來市面上的普通藥。

  闔宮怒不可及,弘治帝甚至親自入清寧宮請太皇太后打開宮門,查察藥品是否有問題。

  不料查到源頭,竟是一與慶雲侯府有舊的管事,利慾薰心,做下這以次充好之事。

  周氏臉面無光,氣血上涌,渾身發抖,當即狠勁擲下藥碗,“將這賤奴送去司禮監杖殺!”

  吳太妃雖是妃位,但當年乃是英宗皇帝親自為兒子憲宗挑選的皇后。

  如今受此牽連,周氏丟下臉面,連連賠罪,自自己的私庫撥藥予吳太妃。

  在外,亦找來慶雲侯申斥,末了嘆道,“哀家命不久已,當初浩兒與壽寧侯都遭人彈劾,你看看,壽寧侯府現在在哪兒?!寧氏好歹還有個國公夫人的娘,皇后這個靠山,哀家走了,你們有什麼?到時宮中只有王氏和吳氏兩個長輩,吳氏對天子有恩,出了事,天子到底會偏向哪邊,難道還要我教你不成!”

  慶雲侯跪在地上,臉色發白,終於知曉利害,哭道,“求阿姐救命!”

  周氏胸腔起伏,心腹女官連忙幫著順氣。

  待氣息漸平,周氏淡淡道,“哀家崩後,自會留一道懿旨,將來吳氏不會應廢后之事遭百官議論,無諡無祭。”

  又看向趴伏在地上的慶雲侯,“吳瑛,算在錦衣衛當差,他家的子孫,若有考科舉的,你多少留意一下,弄個官身。年紀小的,請個好先生教教。你再備份禮,去跟吳瑛賠罪。他是正三品的官職,雖說是掛職,但也不辱沒你這個侯爺的身份!”

  “是是是。弟弟知道分寸,知道分寸。”

  慶雲侯苦著臉,再沒有半點傲慢之色。

  宮中風雲變換,尚在抓緊休沐尾巴的徐穆,半點不知。

  自從自己的診斷結果被小太子大嘴巴一說,每日裡,被闔府勸在榻上,提個筆,都得讓身邊的奴婢緊張半天,走幾步路,都得穿得像個球。

  湯藥頓頓喝,雞鴨天天上。

  不過五天,徐小榜眼便覺得自己胖了一圈。

  正月二十一開朝,新鮮出爐的徐老師上第一節課,便發現底下坐著個比自己還大的學生。

  看了半天,不像是來旁聽的呀。

  筆墨紙硯全齊,可說是學生,年齡也太大了點。

  看懂徐穆的小糾結,王守仁起身,行學生禮,“學生王守仁見過先生。”

  王-----守-----仁?

  徐小榜眼妄圖掙扎一下,難不成是同名同姓?

  “君可有字?”

  “回先生,草民字伯安。”

  王伯安……

  徐穆簡直要仰天長嘆,自己最近究竟運道是有多不好,陽明先生做自己的學生,簡直讓人笑掉大牙!

  第79章 第七十九章

  原本備好的腹稿通通丟棄,徐小榜眼,絞盡腦汁,終於敲定,這第一課,便淺談自己這一年的收穫。

  “臣六年先奉吏部命考察民情,自十月出發,一路經北直隸、南直隸,福建,最後抵達廣東,後入瓊州。先於天津衛遇豪商毆打閘官,後在浙江市舶司提出一名作奸犯科的番商,在廣東陽江港僥倖挖出兩艘大食商船,於瓊州偶然發現叛情……”

  “對此,臣有如下拙見,請殿下細聽。”

  ……

  “法久弊生,不能不變,變而不善,其弊益滋。開中法並非不可,但豪強介入,壓迫良商,致黑商得憑信,又有官員家人以族中高官為勢,紛紛奏討鹽引﹐轉賣於鹽商﹐從中牟利,這才致邊軍糧食儲備銳減。”

  “戶部尚書葉淇大人改舊制為商人以銀代米﹐交納於運司﹐解至太倉﹐再分給各邊﹐每引鹽輸銀三四錢不等﹐致太倉銀多至百餘萬﹐國庫豐腴,但邊地有實力的鹽商覺有利可圖,紛紛內遷,到頭來受損害的還是邊軍。邊軍少糧,一旦與外敵開戰,地方政府為了支撐戰事,幾乎都是向百姓索糧,邊民苦困,何人負責?”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