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朝臣和宗室里鬧得不可開交,後宮沒有主事的女眷,有個劉賢妃還給罵得不敢出來,可宗室女眷畢竟不是宮裡的,只是會鬧騰,卻不給操持,這能不亂嗎?

  說到這裡,秦珏拍拍羅錦言的手,道:“這幾天我都在宮裡,不能經常回來,家裡的事就交給你了,你要約束家裡的人,能不出去就不要出去。”

  說到這裡,他壓低聲音,湊到羅錦言耳邊悄聲道:“觀棋的軍隊已經從順德府再次起兵,打出了擁立正統的旗號,沿途的幾個縣都學著順天府,沒用一兵一卒便打開了城門,北直隸的缺口已經打開,只要驍勇侯不回京,攔住趙宥,觀棋軍開到京城指日可待。”

  羅錦言長長地鬆了一口氣,論起皇家正統,剛選出的小皇帝趙襄哪裡比得上皇太孫趙奕?別說趙奕,他連瑞王血脈的趙宥也比不上,趙宥的老祖宗,第一代的瑞親王是太祖皇帝的血脈,而趙宥是嫡長子。小皇帝趙襄那一支從來就不是嫡長。

  羅錦言笑道:“那這個時候,還是先不要讓小皇帝登基為好。若他登基了,怕是第一道聖旨便是召驍勇侯回京勤王。”

  秦珏道:“想登基?哪有那麼容易,先等著吧。”

  第九三四章 小皇帝

  按照大周朝祖上傳下的規矩,大行皇帝梓宮停在乾清宮正殿,但是乾清宮剛剛走水,還沒有來得及修繕,自是不能再停放梓宮,宗人府和內閣商議之後,將梓宮停到乾清宮後面的交泰殿。

  羅錦言聽到這個消息時手上一抖,茶水濺了出來。

  交泰殿是太祖高皇后的寢宮,之後由太宗開始,皇后寢宮移至坤寧宮,交泰殿僅做冊封皇后和皇后誕辰慶典之用。

  前世的羅皇后便是在交泰殿接的金冊,每年的壽辰也是在交泰殿。

  趙極活著的時候,打死也不會想到,他的梓宮會停放到交泰殿,日後記載到史冊中,後人還不知會編排出多少笑料。

  依制,大行皇帝的梓宮在紫禁城裡最多停放二十七天,然後運送到景山的壽皇殿,再停放一段時日便要運到皇陵正式下葬。

  若是在治喪之前,新帝沒有登基,那麼便要在梓宮離開紫禁城之前登基,這樣一來,梓宮送往景山時,嗣皇帝才能一路哭喪,若是到那時還沒有新帝,這便是失儀。

  也就是說,新帝必須要在二十七天之內登基。

  趙奕的大軍能不能在這二十七天內打到京城,事關重大。

  現在宗室們吵著想讓趙襄提前登基,倒並非是因為趙奕,在他們眼裡,趙奕離得還很遠,當務之急,是讓趙襄正式坐上皇位,免得再有人提出要接二皇孫回宮的事。

  這一次內閣和朝臣們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強硬,必須要按老祖宗留下的規矩,只要大行皇帝的梓宮還停在紫禁城,新帝便不能登基。

  雙方使出渾身法寶,又是唇槍舌箭,又是軟硬兼施,待到內閣終於鬆口,同意大行皇帝梓宮提前送出紫禁城時,十萬軍已經暢通無阻地從順德府打到了真定府!

  真定府的守將是驍勇侯的人,名叫談毅,早在十萬軍出順德府時,他便接到斥侯報告了,他寫了兩封信,一封給在靈壽的驍勇侯,另一封給在京城的江寧。

  現在連他自己都不知這仗該不該打,宮裡選了個宗室營的小孩子做皇帝,這樣一來,打著皇太孫旗號的趙奕不但不是亂臣賊子,還是皇室正統,現在兵部和五軍都督府都沒有正兒八經的人,他該聽誰的?總不會是宮裡那個還沒繼位的小皇帝吧。

  這兩封信送出去,驍勇侯很快便回信,寥寥數語,只說明了一個道理,他們是大周將領,受大周皇恩。

  談毅看了這封信半天沒有明白,叫了幕僚過來,這才弄清楚,也就是說你打不打都是對的……

  江寧卻是忙得焦頭爛額,談毅的書信到了三天,他才回到西山大營,看到談毅的信,他立刻也給驍勇侯寫了一封信送過去。

  十萬軍出了順德府便換上了大周龍旗,之前雖然也是打的大周旗號,但是卻沒有用龍旗,這一次不但有龍旗,還有檄文。

  皇太孫趙奕人品貴重,愛民如子,承繼皇室正統云云。

  在此之前,百姓之中便早有傳言,說趙奕便是厲太子的嫡長子,當年在東宮大火時被人救出,還說他是吃百家飯長大,更有他順河飄流而下,路邊的村人看到金光閃閃,以為有祥瑞,待看到是一個孩子時,民婦們紛紛送來粥飯,待到稍大一點,有僧人路過長跪不起。

  總之,趙奕便是當之無愧的天之驕子。

  接著又有傳聞,說宮裡的那個即將登基的小皇帝只是姓趙的一個孩子而已,他是太祖子弟不假,可卻並非嫡支,而是庶子之後。

  趙奕的十萬軍自從出了順德府,便時有成群結隊的百姓送糧送米,十萬軍從順德府到正定府,一路順暢。

  談毅得知這些事,又收到了驍勇侯的書信,早已沒有了鬥志,十萬軍兵臨城下,談毅和真定知府商議後,以不傷害城中百姓,不搶掠城中富戶為由,正大光明地打開了城門。

  紫禁城裡,還在籌劃登基大典,得知談毅把真定府拱手相讓時,無論是朝臣還是宗室們,全都大吃一驚,趙襄還不知道真定府在哪裡,沒頭沒腦地問道:“從真定府到京城很近嗎?”

  可是剛才還在奉承他的大人們沒有一個理他的,宗室們跺著腳罵閣老們,說他們不會領兵,不會打仗,閣老們便說是他們非要在這個時候登基,給了趙奕可乘之機。

  五天後,趙襄在太和殿裡受了群臣叩拜便就算登基了,成為大周朝第一個,也是唯一一位沒去太廟,沒有大典便登基的皇帝。

  趙極的梓宮被糙糙安置到景山的壽皇殿,至於什麼時候才能送到皇陵,誰也不知道。

  幾天後的一個黃昏,羅錦言帶著四個孩子正在甜井胡同陪葉氏用晚飯,小丫頭忽忽忙忙跑了進來:“夫人、大奶奶,大爺過來了。”

  葉氏笑道:“他知道我這裡做了紅燒肘子和清蒸荷葉雞,聞著肉味就來了。”

  還在國喪之中,各家各戶依制都要吃素,葉氏才不管這些,兒媳和孫兒們過來了,大魚大肉地擺了一桌子,她自己更是頓頓都要喝上半罈子小酒。

  羅錦言連忙讓豫哥兒和三月迎出去,三月出去又跑了回來,對羅錦言道:“娘,快避避,我爹帶著外男來了。”

  大家一怔,隨即都笑了起來,三月有點不好意思,捂著小嘴也跟著笑,羅錦言雖然詫異秦珏為何會帶著外男來這裡,可還是穿上鞋子,領著元姐兒避到了屏風後面。

  秦珏進了內院,只看到兩個上歲數的婆子,便知道該避的都避了,領著那人進了屋子。

  葉氏也正詫異,正盤算著該不會是慶王府的人吧,肯定不是秦家的,否則三月也不會說是外男。

  外面傳來婆子的問安聲,福字不斷紋的帘子挑開,秦珏和一個人一前一後走了進來。

  那人穿著青色斗篷,戴著風帽,跟在秦珏後面,被秦珏擋著看不到臉面。

  葉氏正要開口,那人摘下斗篷的風帽,噗通一聲跪了下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