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陶家嬸嬸嘴角笑容神秘,像是藏了什麼好寶貝要獻給陶湘,陶湘只好跟著她進了房間。

  夫妻倆的臥室瀰漫著一股藥味,不太好聞,光線也暗淡。

  陶家嬸嬸熟門熟路從床底下的箱子裡掏出來一個上了鎖的小匣子,邀功似的打開:「湘湘,你看……」

  陶湘定睛一看,那是一疊郵政儲蓄社的存摺。

  第七十四章

  數張存摺上的金額加起來足夠捧起幾個萬元戶的, 陶湘這些年寄回來的生活費,陶家叔嬸基本沒動。

  從香港寄錢回來並不容易,首先需要將港幣兌換成國幣, 銀行里兌換量限額稀少,陶湘兌一千塊錢通常需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 有時還會更長。

  且由於存在貿易壁壘的緣故,陶湘寄錢只能通過郵局郵寄, 在海上飄數個月才能到陶家夫妻手裡, 更別提時而發生丟件的情況了。

  陶湘在香港過慣奢侈日子,便希望陶家的生活也能改善, 可看著眼前這些存摺,她一時竟不知該說什麼。

  「湘湘,你寄回來的錢除了光榮結婚取了一點給他換高價工業票,算你當姐姐的一點心意,剩下的一分沒少, 都給你攢著呢……」

  「放心,都是你的。」陶家嬸嬸將匣子塞進了陶湘的手中:「別再出去打工了, 這麼多錢完全夠用, 家裡頭地方小,我跟你爸到時候給你在旁邊置辦個新房子, 再幫你相個上門女婿,以後就好好留在家裡吧……」

  她嘴上不說,心裡卻至今以為陶湘當初是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才會斷然去香港打工拼搏。

  十年前, 陶湘從北方回來時,一貧如洗的陶家除了陶家叔嬸,還多出了一個陶光榮。

  原來陶光榮被親生爹娘帶回鄉下後,對於貧瘠的農家條件適應不慣,他的性子被陶家叔嬸寵壞了,又哭著鬧著要回去,結果被不耐煩的親爹娘打得半死,大人打完又受哥哥姐姐欺負,那段時間可以說生活是從天堂掉到了地獄。

  並不經打的陶光榮很快生病發起高燒,在用盡土家辦法也無法救治後,那對鄉下爹娘又把他丟給了陶家。

  陶家叔嬸早在斷掉關係的時候就對陶光榮心灰意冷了,可看看到底是養在膝下多年的兒子,感情總歸有些,索性咬著牙就用陶湘留給他們的錢送陶光榮去了醫院。

  在花掉大半存款後,陶光榮終於被救了回來,而且生死線上走一遭,脾氣竟同以往大不一樣,變乖巧聽話了許多。

  陶家夫妻接他回了家,繼續當兒子養,只是情感上難免冷淡許多,不然去年也不會給他娶一個鄉下媳婦,就為了好拿捏,可以伺候二老。

  當年四個人住在家裡,由於錢花去不少,剩下的就只能省著些花,每月除了能去街道領陶湘的津貼補助外,一時也沒有其他收入來源。

  那些烈士補助陶湘在北方自己用的時候堪稱滋潤,如今分到四個人身上,那就是捉襟見肘。

  陶家嬸嬸覺得一定是那時多養了個陶光榮,才會讓陶湘一聲不吭就這麼獨自跑去香港自力更生。

  「這些年在外頭一定很苦吧?」陶家嬸嬸知道得到多少就要付出多少的道理,她握著陶湘的手,滿臉心疼。

  陶湘搖頭:「沒有,沒吃什麼苦。」

  其實是真的沒有,除了剛偷渡過去的那段時間吃了些苦頭外,之後的日子可以說過得如魚得水,畢竟香港不像大陸實行統購統銷糧食票證制度,在那邊只要有錢什麼都能買到。

  陶家嬸嬸不信,只覺得陶湘是故意安撫她。

  「那你今天起就呆在家裡,哪也別去了,聽話。」她說這話的時候,固執得像個小孩。

  縱使以前的陶家嬸嬸毒舌刻薄,待人處世也有問題,但起碼對於陶湘來說,她傾注了所有母愛。

  陶湘傾身抱了抱她:「好,聽媽的。」

  陶家嬸嬸這才完全放下心,她高興得眼角發紅,湊在陶湘耳邊悄悄說道:「我跟你爸還得指著你……」

  最後那匣子裡的存摺,陶湘沒要,還是交還給了陶家嬸嬸,讓她隨意取用保存。

  「行,那我繼續給你保管著。」陶嬸喜滋滋地將匣子放回箱子繼續藏好。

  親女兒一回來她心裡就有了底,因這麼多錢產生的飄虛感也落到了實處。

  當晚,陶湘睡上了弟媳婦宋草給她換成全新被褥的木床。

  原本簡單隔絕起來的小房間不知什麼時候被重新翻整了一遍,木板與布簾都替換成水泥磚牆,隱秘性極佳。

  陶湘沒有不睡別人床的公主毛病,偷渡的時候她在髒污船艙地上一躺就是兩個月,什麼潔癖都沒了。

  她唯獨擔心的是自己換了環境會睡不著,可未曾想,這一眯眼就是好眠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陶湘在家屬樓各家鍋碗瓢盆叮噹嘈雜的脆響中醒來。

  空氣里瀰漫著早食的香味,她吸了吸鼻子,趿拉著床邊的布拖鞋開門走了出去。

  客廳中陶家嬸嬸正在給宋草菜金與肉票,讓她去買菜:「去河邊那些攤子上挑些新鮮的綠葉菜回來,再去供銷社割兩斤後腿肉,豬肝也割半塊,要見著筒骨就帶兩根回來熬湯……」

  宋草挎著空菜籃認真地一一聽著,她覺得自己被器重了,婆婆連肉都放權讓她去買,哪家的媳婦能有這福氣接手如此大額的菜錢。

  「對了,買完菜再去國營飯店裝兩根油條回來,你姐愛吃……」陶家嬸嬸撥了撥錢包里的糧票,一根油條半兩糧票,她揀了張一兩的遞給宋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