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血,一地的血。

  原來都是自己的錯……

  ----------------

  報紙的事過了沒多久,針對陶湘身份的評定結論也下來了。

  讓陶家夫妻高興的是,沒有下達任何不利處置,連陶湘原本預想的被剝奪烈士子女身份的結果都沒出現,依舊還是按以前那樣享有津貼與補助。

  這多虧報紙上刊登的那篇稿文,在市面上引起了廣泛的傳播和討論,絕大部分人都站在陶家一邊,促使保衛所和街道辦事處不得不參考尊重民意,於是在城裡某就診醫院查到姚春梅多年前確實有落胎不育的記錄以後,便統一做出了以上的決定。

  滿城風雨悄然平息,陶家一家至此總算是安然無恙。

  耽擱了這麼久,時間早已跨度到二月末去了,離回旮沓屯的約定時間晚了快十天半個月,陶湘和秦麗必須立刻啟程回北方。

  動身前,陶湘將手頭上所有積攢的百來斤全國糧票和幾百塊錢鈔都盡數交給了陶家叔嬸,充當他們未來很長一段失業時期的生活費。

  至於空間裡的米麵糧食則沒有給,拿出來太打眼不說,家裡的情況也沒差到需要這些,還是先屯著做救急糧,等她日後月月領了錢票兌換成全國糧票再寄回來就好。

  陶湘安排得長久周到,陶家夫妻倆卻萬分不舍:「現在家裡頭就只你一個了,不如去跟街道商量商量,將你戶口再調回來?」

  陶家叔嬸是真心不捨得讓陶湘再去北地插隊下鄉,如今他們沒了穩定收入的營生,以後無法為其提供幫助不說,還要連累陶湘每月都從津貼里拿大部分補貼他們,這讓這對夫妻的愧疚感達到了巔峰。

  況且就這麼一個獨女,兩人生怕陶湘在那勞什子鄉下土地方受苦,而他們看不見觸不著,恨不能從此之後就直接留在身邊捆到褲腰帶上好好伴著,尤其當今一切都挑明的情況下。

  陶家嬸嬸更是說道:「聽說城裡好些辦了病退回來的,像隔壁筒子樓里就有買通生產隊大隊長給出了病退書的,要不你也……」

  她將鼓囊囊的錢袋子往陶湘手頭遞了遞,滿目都是期待,就連陶家叔叔也一臉同意。

  見兩人神情莊重,陶湘不好一口回絕,但也絕不可能收下。

  「放心吧,我身上有錢著呢……」她復又推拒回去,表情略作輕鬆地安慰道:「回來的事情我會看著辦的,總要先跟那邊的知青辦先反應了試試再說,萬一人家願意放人呢,您二老別擔心……」

  陶湘說得極為輕巧,好像返城對於她只是一件小事而已,這反應極大地舒緩了陶家夫妻倆的焦慮。

  這些時日,陶湘的一舉一動都在凸顯她不再是從前那個任性嬌氣需要人照料的小姑娘了,已經可以獨當一面,甚至反過來照應他們。

  吾家有女初長成,因而無論陶家叔嬸如何戀戀不捨,最終還是送陶湘和秦麗上了通往北方的火車。

  彼時已二月末三月初,正是冰雪消融萬物生長的春季,北地荒原不復她們離開時的荒涼寂靜,處處泛著破土而出的盎然綠意。

  火車上的陶湘與秦麗說話時面帶輕快,心頭正為解決了一樁事而感到舒朗,更為接下來即將與顧同志碰面而心生愉悅,卻怎麼也沒有想到旮沓屯裡有著其他的大事正等著她。

  比如屯裡又新來了一批下鄉知青,又比如趙家當家的屍體在消融的冰河邊被人發現……

  作者有話要說:  希望大家還記得顧同志有個未婚妻……

  第六十一章

  正值北地春耕時節, 田裡都是下地勞作的生產隊社員與知青,陶湘的歸來讓繁忙的旮沓屯很是熱鬧了一陣,她是所有知青里回來得最晚的, 卻也最受矚目。

  因身份特殊,晚回的陶湘沒收到什麼責難, 只是少了這些時日的工分而已。

  當了新大隊長的老支書特意在傍晚時將所有人都聚在了大曬場上,指著方才回來連行李也沒放的陶湘道:「這是俺們屯最優秀傑出的知青代表, 以後你們知青就由她來管……」

  被器重的陶湘已經不像當初那般容易受寵若驚, 她順勢放眼看去,只見在場的不光有四個面熟的老知青, 還多出來七位新面孔,甚至還有以前的大隊長和一些他的親信,那些人持著農具站在人群最邊上,看上去在屯裡地位低下。

  新面孔見到陶湘大多都很激動:「原來您就是陶知青,我們在全國日報上讀到過您……」

  「沒想到能跟您分到同一個地方, 真是榮幸!」

  「以後一切聽從陶知青指揮……」

  眾人一一與陶湘握手,態度十分熱絡。

  但輪到最後一個穿著薄呢衣的年輕女知青魏穎時, 對方只是輕輕地頷了頷首, 隨後就面向一旁,一副冷淡無比的模樣, 仿佛對任何事物都看不上眼。

  陶湘在她的身上嗅到了一股來自上層階級的傲慢味道,猶如前世在圈中碰到過的那些玩票性質的世家子女,充斥著上流社會的漫不經心。

  不過這和自己沒什麼關係,沒放在心上的陶湘輕笑著收回了自己的手。

  這時, 老支書擺擺手樂呵道:「好了,大家也都認識了,今天都早點回去,地里的活還差一些,明天繼續……」

  春耕翻土犁地最是累人,能早些收工再好不過,場上的人都轟得四散開來,連知青們也個個面露喜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