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來上次幾個人找到的黑市就在縣城裡,這回為了不向大隊長低頭,他們咬著牙還是準備花錢去黑市里買高價糧過冬。

  而如果不是路上碰到了陶湘,他們自己偷偷摸摸便也就去了。

  陶湘不是不識趣的人,儘管對縣城黑市挺感興趣,但別人顯然沒想著帶上自己,下次還是獨自去就好。

  當下她便拒絕道:「不了,我還要去鎮上,你們去吧,路上小心些。」

  可惜,一語成讖。

  作者有話要說:  評論區驚現語……語文老師?雖然說得相當有道理,但我還是不打算改啦~

  寫文就圖一樂呵,崽崽們理解意思看得開心就好,我也就開心啦咩嘿嘿~~

  第二十五章

  同上次大集一樣, 阜新鎮比往常來時要熱鬧得多,放眼望去人頭濟濟。

  下了幾乎滿員超載的牛車以後,陶湘去郵局寄了信, 隨後又擠在擁擠的供銷社裡看布與棉花。

  她想裁條做棉被,必須先來了解一下行情。

  因著天氣比較冷, 供銷社裡布匹櫃檯上了好些毛料與厚棉料布,顏色樣式大多顯眼土氣, 但攢著布券買的人卻絡繹不絕。

  成人扯布做新衣大多要十來尺勉強才夠, 小孩就少些,而做被子最費, 幾丈的布才夠縫裡子面子,充當填物的棉花至少也需要費上幾斤棉絮票,原身留下的那些布券完全是不夠的。

  如今年月物資匱乏緊缺得很,每人一年不過五尺的布票定量,原身只給陶湘留下三尺不到的布票, 頂多可以買布縫上幾條月事帶或是手帕,別的可做不了。

  陶湘想起床底下鋁箱中的那一身身體面的秋衣棉襖, 怕是愛美的原身這些年把布票都用那上頭了, 可那些衣服卻不能當被子蓋,都拆了或許能做一條, 但無異於殺雞取卵。

  見棉被的事還有的磨,陶湘索性放在一邊。

  蜂擁衝到櫃檯前買年貨的人越來越多了,陶湘被擠得心燥,忍不住一拍存著臨期票券的口袋, 也加入了搶購的行列。

  草紙、蠟燭等日用品都是經常消耗的,陶湘一口氣將票本上積攢的份額全花了出去,買來的東西裝滿了她的布兜。

  一刀草紙可裁成小塊用上小半個月之久,一支蠟燭也夠夜間許久的照明,陶湘買的足夠她用到來年開春。

  普通人可捨不得這麼壕氣地買,不提份額,少說也得花出去四五塊錢,但陶湘買這些的時候卻眼睛眨也不眨。

  她本來沒想囤貨的,甚至連背簍都沒帶出門,可一到鎮上才發現,百姓似乎越到年關手裡就越有閒錢,平時節約慣了,一下子購買慾上來止也止不住,供銷社怕是直到過年生意都不會冷清。

  陶湘擔心之後每回來每回擠,她自個兒過冬的物什會買不齊全,索性就準備多買些回去放著,好在帶來的布兜夠大,差不多都能放下。

  至於原來本盤算著要買了放陳家公用的油鹽醬醋茶等,此時陶湘也打消了這個念頭,轉而選擇給自己換了些耐吃的黃豆糕油酥餅、上等貴价糖果等,私下裡好填填肚子。

  這些可都是供銷社裡最新拿出來的限量供應面點,搶著買的人不少,恰巧讓陶湘趕好時候碰上了。

  於是先前屬意去縣城裡低調採購的主意暫時沒被想起,她將身上的全部糖票與部分糧票都花了個乾淨,紛紛換成手裡油紙包紮的袋袋沉甸,看上去比那些拎著東西走娘家看親家的人都氣派,但其實都是她自己吃。

  光她一個人買的,都夠一戶人家正月里走親訪友招待客人的量。

  熱水瓶事件給陶湘提了個警,陶湘可不願意以後再拿自己的東西供養著生人,覺著還不如進了自己的肚子安生,狗不理包子,誰也別惦記。

  身上背著的布兜裝得鼓鼓囊囊,雙手還拎滿沉重的糕點盒,陶湘左右閃躲著避開擁堵的人群,終於護著買到的吃食來到了供銷社門外喘口氣。

  在她這一陣有意識地消耗中,那些臨期的票證大部分都被及時用了出去,不過手裡卻還依舊殘留著一些諸如布票、肥皂票、火柴票、酒票和煙票等暫時派不上用場的多餘票。

  陶家嬸嬸在陶湘下鄉的行囊里塞了兩三打洋火柴,足有十來盒,每天晚上陶湘點蠟燭就是用的火柴。

  他們本就是火柴廠的,整點火柴容易極了,因此火柴票就被省了下來。

  至於其他的票也多,煙票酒票都沒處用,肥皂票也用得慢,一塊肥皂能使好久,這些票暫無用武之地。

  下次還是再去縣城裡看看,能在黑市里買到新被子最好。

  陶湘一邊在心裡盤算著,一邊迅速去街邊又買了只帶蓋的大籮筐將所有東西裝上,順帶尋了個偏僻的地方將沉重的糕點等物都裝進空間減負,這些夠她美滋滋地消磨好長一段時間了。

  在地方鄉下吃不了肉,連雞蛋也只是生病時才有的福利,陶湘只能靠這些續命。

  大集市會開上一天,正當陶湘優哉游哉逛著的時候,屯裡突然有人著急忙慌地來找她了,說是知青們集體犯了大錯,大隊長叫她快些回去。

  對方的話說得含糊,像是怕被周圍其他屯裡的人聽見這不甚光彩的事。

  陶湘聽得眉頭一皺,其他知青不是早上去縣城買糧了麼,集體犯錯又是哪出?

  雖這樣想著,但她還是動作不慢地隨對方回了旮沓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