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頁
皇上無力地擺了下手:「秋雨來了嗎?仲書來了嗎?」
侍衛統領沒有聽清:「您是要見常世子和王首輔嗎?」
趙正則搖了搖頭,張了張嘴卻沒能說出話來,韓凜忽然懂了他的心意,看向趙正則說道:「官家的意思,說的可是太子少師周仲書?」
趙正則艱難地點了下頭,侍衛統領馬上安排人去接皇上要見的人。
很快太醫們進了崇華殿,小心翼翼地為趙正則取下三隻羽箭,卻發現箭上有毒,已無力回天。
常秋雨和周仲書被帶了進來,只剩最後一口氣的趙正則,當著眾人的面輕聲說道:「傳朕旨意,朕過世之後,傳位於太子趙樾,誅常山王。封韓凜為攝政王,輔佐新帝登基,總攬朝政,待趙樾成親之後開始親政……封常秋雨為護國公,周仲書為太子太師,共同輔佐新帝。」
眾人拜倒領旨,趙正則說了一大堆話,累得喘不上氣來,只拼命朝著兒子伸手,陶皇后把兒子抱到了龍椅上,放在趙正則身旁,卻見他一手攬住兒子,一手顫抖著夠向韓凜和常秋雨。
二人膝行幾步湊到近前,同時握住趙正則的手,卻見他拉著兩隻大手覆在了趙樾肉乎乎的小手上。
「我們自幼一起長大……情同手足,樾兒……就交給你們了……」
趙正則喘息艱難,眼皮無力地垂下,頭一歪,倚在了兒子頭上。
皇帝駕崩,陶皇后第一個嚎啕大哭,眾人苦勸不住,竟哭暈了過去,周仲書流著淚說道:「攝政王,陛下臨終託孤,你就站出來主持大局吧。老臣雖是你們三人的啟蒙老師,如今卻也垂垂老矣,除了能教太子功課,做不了什麼大事。但我知道,你們都是最重情義的人,正因如此陛下才敢把幼子託付。」
韓凜看看對自己深信不疑的趙正則,又瞧瞧哭暈的陶皇后,和剛剛醒過來一臉迷糊的趙樾,心裡十分不是滋味。
若此刻大家還在常山,並未入京,想來趙正則也不會英年早逝。
可是眼下說這些已經沒用了,如今這天下是趙家的天下,自己能做的便是替好兄弟守護好江山,守護好子孫。
「我韓凜發誓,必當以此血肉之軀,守護太平盛世,輔佐新帝登基,助他成為一代明君。他日功成必身退,絕不負陛下所託。若違此誓,萬箭穿心。」
韓凜鄭重起誓,眾人肅然起敬。
陛下已經仙逝,他這並不是做給皇帝看換取手中權利,而是對蒼天表誓言,讓眾人監督。
帝王的後世自然要辦,可眼下更重要的是查清刺客來源,堵住密道,嚴防危險再次發生。
即便有千頭萬緒等著韓凜去辦,他還是先派人回家報了平安,很快也得到了家中傳回的消息。的確有幾名刺客闖入侯府,活捉一人,其餘都被殺死,韓府無人受傷。
韓凜放了心,便留在宮中搜查密道,料理後事。
帝王殯天,都要在寶華殿停靈七七四十九日,相國寺中僧侶前來超度亡靈,各宮嬪妃輪流陪靈哭靈。
如今韓凜官拜攝政王,一切大事都要請他示下,一時忙得團團轉。後半夜追查刺客來源和宮中密道沒能回家,第二日又忙了一整天,天色暗下來之後才去寶華殿上最後一炷香,打算回家休息一晚,看看揪心牽掛的家人。
寶華殿位於金鑾殿東側,並不在後宮之中。陶皇后在這裡守了一天一夜的靈,哭暈了數次,此刻已經被扶回後宮休息。趙正則嬪妃不多,此刻正在守靈的是王文嫣。
她跪在靈前,一邊啜泣,一邊朝火盆里扔紙錢。見韓凜進來,便哭得更大聲了些。
韓凜上完香,轉身要走,卻被王文嫣喚住:「攝政王請留步,可否借一步說話?」
韓凜停住腳步,轉頭瞧了一眼王文嫣,心中暗笑:終於挨不住了?
「太妃何事?」
年紀輕輕就成了太妃,王文嫣心中意難平。可這不是最重要的,哥哥莫名被殺,如今還不知會不會給他扣上謀反的帽子。父親急火攻心昏迷不醒,已然無法擔任首輔之職。陶皇后本就不喜歡自己,以前礙於王家的勢力不敢動她,可如今王家大勢已去,一旦被扣上謀反的帽子,就要誅九族,自己很可能失去全部倚仗,被誣為宮中內應,只剩死路一條。
眼下韓凜權傾朝野,唯有抱住這棵大樹才能得到一線生機。她想了一天一夜,做了一個極端的決定,不成功便成仁。
僧侶念經超度聲此起彼伏,王文嫣身著素服,臉上帶著未乾的淚痕,款款走到韓凜面前:「請攝政王移步花廳說話。」
韓凜表情冷淡,卻也沒有拒絕,跟著她來到花廳。
王文嫣親手把門關上,雙眸一亮,湊到韓凜身邊。男人高大威武,和瘦弱的趙正則不同,韓凜身上散發著成年男人的雄渾之氣,令人怦然心動。
「攝政王,如今你為趙家江山操勞,十幾年後卻要還政於新帝,不知你有沒有想過,自古輔政大臣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既然如此,何不讓自己的兒子擁有這大好江山呢?」
韓凜斜睨一眼王文嫣,冷聲道:「你讓我謀反篡位?」
「不!先帝臨終託孤,若攝政王篡位,必定遭天下人唾罵。我的意思是……若我的肚子裡有先帝遺腹子,而這個孩子卻是韓家血脈,將來兄長有不測,兄終弟及,這天下不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韓家的江山麼?而且,你也不必擔心不得善終。」
侍衛統領沒有聽清:「您是要見常世子和王首輔嗎?」
趙正則搖了搖頭,張了張嘴卻沒能說出話來,韓凜忽然懂了他的心意,看向趙正則說道:「官家的意思,說的可是太子少師周仲書?」
趙正則艱難地點了下頭,侍衛統領馬上安排人去接皇上要見的人。
很快太醫們進了崇華殿,小心翼翼地為趙正則取下三隻羽箭,卻發現箭上有毒,已無力回天。
常秋雨和周仲書被帶了進來,只剩最後一口氣的趙正則,當著眾人的面輕聲說道:「傳朕旨意,朕過世之後,傳位於太子趙樾,誅常山王。封韓凜為攝政王,輔佐新帝登基,總攬朝政,待趙樾成親之後開始親政……封常秋雨為護國公,周仲書為太子太師,共同輔佐新帝。」
眾人拜倒領旨,趙正則說了一大堆話,累得喘不上氣來,只拼命朝著兒子伸手,陶皇后把兒子抱到了龍椅上,放在趙正則身旁,卻見他一手攬住兒子,一手顫抖著夠向韓凜和常秋雨。
二人膝行幾步湊到近前,同時握住趙正則的手,卻見他拉著兩隻大手覆在了趙樾肉乎乎的小手上。
「我們自幼一起長大……情同手足,樾兒……就交給你們了……」
趙正則喘息艱難,眼皮無力地垂下,頭一歪,倚在了兒子頭上。
皇帝駕崩,陶皇后第一個嚎啕大哭,眾人苦勸不住,竟哭暈了過去,周仲書流著淚說道:「攝政王,陛下臨終託孤,你就站出來主持大局吧。老臣雖是你們三人的啟蒙老師,如今卻也垂垂老矣,除了能教太子功課,做不了什麼大事。但我知道,你們都是最重情義的人,正因如此陛下才敢把幼子託付。」
韓凜看看對自己深信不疑的趙正則,又瞧瞧哭暈的陶皇后,和剛剛醒過來一臉迷糊的趙樾,心裡十分不是滋味。
若此刻大家還在常山,並未入京,想來趙正則也不會英年早逝。
可是眼下說這些已經沒用了,如今這天下是趙家的天下,自己能做的便是替好兄弟守護好江山,守護好子孫。
「我韓凜發誓,必當以此血肉之軀,守護太平盛世,輔佐新帝登基,助他成為一代明君。他日功成必身退,絕不負陛下所託。若違此誓,萬箭穿心。」
韓凜鄭重起誓,眾人肅然起敬。
陛下已經仙逝,他這並不是做給皇帝看換取手中權利,而是對蒼天表誓言,讓眾人監督。
帝王的後世自然要辦,可眼下更重要的是查清刺客來源,堵住密道,嚴防危險再次發生。
即便有千頭萬緒等著韓凜去辦,他還是先派人回家報了平安,很快也得到了家中傳回的消息。的確有幾名刺客闖入侯府,活捉一人,其餘都被殺死,韓府無人受傷。
韓凜放了心,便留在宮中搜查密道,料理後事。
帝王殯天,都要在寶華殿停靈七七四十九日,相國寺中僧侶前來超度亡靈,各宮嬪妃輪流陪靈哭靈。
如今韓凜官拜攝政王,一切大事都要請他示下,一時忙得團團轉。後半夜追查刺客來源和宮中密道沒能回家,第二日又忙了一整天,天色暗下來之後才去寶華殿上最後一炷香,打算回家休息一晚,看看揪心牽掛的家人。
寶華殿位於金鑾殿東側,並不在後宮之中。陶皇后在這裡守了一天一夜的靈,哭暈了數次,此刻已經被扶回後宮休息。趙正則嬪妃不多,此刻正在守靈的是王文嫣。
她跪在靈前,一邊啜泣,一邊朝火盆里扔紙錢。見韓凜進來,便哭得更大聲了些。
韓凜上完香,轉身要走,卻被王文嫣喚住:「攝政王請留步,可否借一步說話?」
韓凜停住腳步,轉頭瞧了一眼王文嫣,心中暗笑:終於挨不住了?
「太妃何事?」
年紀輕輕就成了太妃,王文嫣心中意難平。可這不是最重要的,哥哥莫名被殺,如今還不知會不會給他扣上謀反的帽子。父親急火攻心昏迷不醒,已然無法擔任首輔之職。陶皇后本就不喜歡自己,以前礙於王家的勢力不敢動她,可如今王家大勢已去,一旦被扣上謀反的帽子,就要誅九族,自己很可能失去全部倚仗,被誣為宮中內應,只剩死路一條。
眼下韓凜權傾朝野,唯有抱住這棵大樹才能得到一線生機。她想了一天一夜,做了一個極端的決定,不成功便成仁。
僧侶念經超度聲此起彼伏,王文嫣身著素服,臉上帶著未乾的淚痕,款款走到韓凜面前:「請攝政王移步花廳說話。」
韓凜表情冷淡,卻也沒有拒絕,跟著她來到花廳。
王文嫣親手把門關上,雙眸一亮,湊到韓凜身邊。男人高大威武,和瘦弱的趙正則不同,韓凜身上散發著成年男人的雄渾之氣,令人怦然心動。
「攝政王,如今你為趙家江山操勞,十幾年後卻要還政於新帝,不知你有沒有想過,自古輔政大臣都沒有什麼好下場。既然如此,何不讓自己的兒子擁有這大好江山呢?」
韓凜斜睨一眼王文嫣,冷聲道:「你讓我謀反篡位?」
「不!先帝臨終託孤,若攝政王篡位,必定遭天下人唾罵。我的意思是……若我的肚子裡有先帝遺腹子,而這個孩子卻是韓家血脈,將來兄長有不測,兄終弟及,這天下不就順理成章地變成了韓家的江山麼?而且,你也不必擔心不得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