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後,父親喜笑顏開, 輕撫她的小腦袋,「遲遲,你當姐姐了!往後得呵護弟弟,做好榜樣。」

  第二個無法泯滅的情景, 則是她產後虛弱的母親, 嬌美容顏透著蒼白,眸帶憂慮,氣息凌亂,以微涼的手握住她的手。

  「你爹長期奔走各地, 娘需調養身子、照顧弟弟, 你已到練武年紀,過些日子, 到蜀地跟你姑母學藝吧……她既是你爹的長姐,也是娘的大師姐,定會像對自家孩兒那樣愛護你。」

  年幼的杜棲遲睜大了迷惘的眼睛,唯唯諾諾,並未意識到,自己即將走上另一條道路。

  【二】

  準備妥當後,杜棲遲在四姨一家護送下,離家千里,奔赴峰巒疊嶂包圍的鑰華閣。

  四姨父白霜朝,也是她表叔,一向視她如己出,待她呵護備至,兼之路途中有白家哥哥姐姐相伴,她沒特別想家。

  古蜀道的險要,如銅牆鐵壁,與她往返於京城和山東老家沿途所見大不相同,使她充滿崇敬與畏懼之心。

  當時,身為皇家郡主的四姨牽了她的小手,滿是感懷:「遙想當年,我隨師父上山時,也像你這般年紀。只可惜,我呆了十年,武功沒好好學,成天偷懶、搗蛋……遲遲,你爹是『天』青玉指揮使,你娘曾擔任閣主,你作為長女,別學你四姨,要好好用功,知道不?」

  杜棲遲鄭重點頭,後來方知,四姨兒時被送至師門,僅僅源於命格和身子弱。

  而她,不一樣,她肩負著杜家的希望。

  抵達鑰華閣後,四姨一家陪她住了三個月才離開。期間,杜棲遲逐漸適應閣中生活,因學藝之故,對各位姑母、姨母都改了稱呼,皆稱他們為師伯。

  她這一輩,不算剛出生的親弟弟,共有八人,論年齡,她排第七。

  與她自幼相熟的白家哥哥姐姐是皇家血脈,又是侯府公子小姐,平常待在父母身邊,極少在鑰華閣。其餘的師兄師姐們,她似乎見過,卻無記憶。

  四姨一家離開那夜,杜棲遲孤身入眠,沒了親近之人陪伴,心裡空蕩蕩的,方覺山風如刀,孤星凝寒,山川寂寥,與京中夜色大不相同。

  推開窗戶,月華浸潤山景與樓閣,也湮濕了她白色寢衣。

  幼小的心靈,品味到孤獨,儘管那時,她茫然不識,卻能從心底體會前所未有離愁。

  風裡隱約送來隔壁院落的童謠和故事,斷斷續續,幾不可聞,也跟她無關。

  那僅屬於姑母的藍家姐弟和二師伯的馬家三兄妹,他們父母常年住在鑰華閣。

  那一刻起,她已然明了,自己是唯一寄人籬下的孩子。

  縱然無比思念溫柔的爹娘,但她不能說,也不能哭。

  她不是懦弱的孩子。

  【三】

  一晃數月,大家相處融洽,可看到師兄師姐有親人的呵護,杜棲遲既無雙親也無兄弟姐妹在側,內心滋味難言。

  大伙兒時常聊起年僅六歲半的小燕師叔,叨念著他何時回來。他近來隨師祖夫婦南下出海、尋訪親友,是以沒在閣中。

  杜棲遲早在父母處得悉,小師叔是師祖獨子,年齡比他們這輩的老四小,比老五大。他曾去京城住過一段時日,那陣子杜棲遲才兩歲,對此印象全無。

  她聽說小師叔生得俊俏活潑,深受大家喜愛,心中也隱隱期盼能早日見到只比自己大一歲的長輩。

  又過了三個月,他們終於真正相遇了。

  無奈,這位小師叔卻遠不似其他長輩那般疼愛她。

  杜棲遲忘記了那日天氣,忘記了有多少人在閣前相迎,只記得,秋山寂寂,師祖夫婦青袍翻飛,年近五十的俊美容顏卻溫潤如玉,絲毫無年月痕跡,挽著那白衣素淨的清秀孩童,好看得如像從畫中摘下來一般。

  她也渴望,與爹娘游遍天下,遺憾此際,他們遠在京城,身邊的是她弟弟。

  「誰家的小麻雀?」

  這是燕鳴遠對她說的第一句話。

  她那天穿了淺灰短襖衫、褐色百褶裙,看上去灰撲撲且略顯臃腫。

  師兄師姐們被小燕師叔的形容逗笑了,唯有師祖呵斥燕鳴遠口不擇言,遂接受眾人禮見。

  杜棲遲言行拘謹,那雙水靈靈的明眸透著怯意,渾然不知,自那日起,「小麻雀」這外號,將一直伴隨她。

  閒來,一幫孩子會在師長指導下比試切磋。

  杜棲遲在娘胎里只待了七個月,生下來體弱,先天不足,武功根基為父親那一脈,在京城時僅有一丁點基礎,加上年紀又小,這些天以來,師兄師姐都讓著她。

  到了燕鳴遠手下,就沒那麼走運了。

  雖是七歲孩童,燕鳴遠出手半點也不含糊,章法有度。他的功夫為父母親授,不亞於比他年長的幾個師侄,和杜棲遲餵招,兩三下便將她撂倒在地,摔得她鼻青臉腫。

  杜棲遲父親身居高位,打小被捧在手心呵護,即便眾師兄師姐與她過招,也是點到即止,何曾遭人下重手?

  跌倒在地,泥沙混著芳草氣息濺入口鼻,苦到了她心裡。

  「欸?沒想到你武功如此不濟!小七,你得明白一事,咱們長大後面對的,是真刀真槍,要見血的。」燕鳴遠搬出不知從哪位長輩處聽來的言辭,白淨稚氣的臉上透出不屑,嘴角莫名挑著笑意。

  杜棲遲被他驕傲眼神一掃,初次感受到類似於屈辱的情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