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4頁
他笑起來,獨自坐在御車裡笑起來。
這大駕鹵簿的輝煌隆重,卻怎麼都抵不過,他獨自一人坐在這空空蕩蕩的御車之上的……暗寂啊。
.
嘉蔭堂坐北朝南,為五間硬山式卷棚頂前後廊式建築。這裡是皇帝賜宴、賞戲時臨御之處。其正面有兩個楹柱,上邊各懸掛一副乾隆所書楹聯:“動靜葉清音,智水仁山隨所會;春秋富佳日,鳳歌鸞舞適其機。”
嘉蔭堂東西稍間均有暖閣,供皇帝讀書、休息之用。嘉蔭堂與戲台、東西兩側的遊廊互相連接,形成了封閉的天井,這樣有利於演出時獲得較好的音響效果。
戲台東西兩側,各有轉角廡房及圍廊13間,是供皇親國戚和王公大臣伴駕賞戲時使用的地方,稱為東西遊廊。東側西向,西側東向,南北兩側分別與嘉蔭堂、扮戲房的山牆相連,構成了一個四合院。
嘉蔭堂在不同之處懸掛了幾幅乾隆爺御書對聯,如明間東、西壁聯分別為“妙理靜機都遠俗,詩情畫趣總怡神。”“一室有餘含峭茜,八窗無盡啟吟披。”從其字裡行間的意思看,此處應是乾隆吟詩揮毫、觀畫賞戲的所在。
稍間室外南窗下保留的燒火口,可以想到,在嘉蔭堂設取暖設施,這說明宮殿戲台在天冷時也可以使用。可是皇帝此次東巡,在這初建成的戲台卻未曾使用。故此和珅之說,並未成立。
——終究是沒人想到,這戲台,皇帝不是為了自己而建。
直到皇帝駕崩,小十五登上皇位,這座戲台才正式啟用。
嘉慶九年(1804年),戲台建築群又進行了一次修繕,共整修嘉蔭堂及周圍房屋二十五間、圍廊二所二十六間、照殿九間、配殿兩座六間,此外還有值房、淨房……
嘉慶十年(1805年),小十五東巡盛京,在嘉蔭堂里宴賞隨駕的王公大臣和地方官員。“召見將軍富俊,晚膳在宮內嘉蔭堂賞飯,午正三刻進內伺候。皇上升座,王公大臣左右在東西廊內坐定,開戲、賞茶、賞飯……”當時,演的是崑曲“楚漢春秋”中的《霸王別姬》一折。
獲賜看戲的大臣們,同樣的一頭霧水——宮廷承應大戲,原本應該伺候圓滿而熱鬧的曲目才是。誰也不明白,為何皇上賜在這盛京老皇宮看戲,卻是看的這樣一出叫人心下悲傷的《霸王別姬》……
第2669章 番外 守護,咱們的兒子
乾隆五十年十一月,由欽天監推知,明年,亦即乾隆五十一年的正月初一,再逢日食。(這些日食、月食,都是實錄記載,是史實~)
七十五歲的皇帝下旨:著停止朝賀筵宴。所有救護典禮,著該衙門敬謹豫備。
他御極已經五十年了,這五十年裡經歷過的日食和月食,當真是太多了。
有些他毫不在乎,可是有些他卻放在心尖上,看得比這天下其他所有的事都更要緊。
譬如當年婉兮薨逝之前,他欽命文武百官行月食救護禮;而這一次,他也要為日食行救護禮了。
這也難怪,畢竟皇帝今年都七十五歲了。大元旦的,天降日食,到了這個歲數的人,誰心下能不哆嗦呢。
“都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
大雪紛飛,紫禁城的紅牆金瓦,被素裹銀妝,和珅和福長安並肩而行。穿了端罩,袖口裡攏著手爐,便是這寒冬大雪之日,身上倒也不覺著冷了。
可是,他們兩個心底下,卻反倒泛起了些涼意。
福長安滿眼茫茫,不由得嘆了口氣,“皇上怕這日食,實則咱們誰心下不跟著忐忑呢?至今那‘正大光明’匾額後頭封著的名字是哪位皇子,咱們還是不敢叫准吶~”
兩人如今都是天子近臣,可是他們兩個卻也都明白,他們兩個如今的一切,都是眼巴前兒這位皇上給的。
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若老皇上賓天了,新皇上怎麼對他們,還難說呢。
他們兩個現在啊,最大的念想,就是借著天子近臣這個身份,趕緊將老皇上的心意給猜明白了才行。
要不,老皇上駕崩之日,怕也是他們兩個重歸平凡之時。
與福長安的惶惶比起來,和珅要年長十歲,故此這一刻看來,走得更穩,目光也更堅定。
“若說坎兒年,明年倒不是皇上的坎兒年。倒是前年,乾隆四十八年是皇上七十三的坎兒年。你瞧皇上還不是穩穩噹噹地過來了麼?”
乾隆四十八年,皇上辦的最大的一件事兒,就是回盛京去。
興許是盛京的列祖列宗保佑,叫皇上的坎兒年順順噹噹地就過去了。
儘管從盛京迴鑾的路上,皇上曾經親口跟和珅說過,“完成了盛京的這個心愿,朕便是過不去今年這個坎兒年啊,朕也瞑目了……”
和珅自然以為,皇上說完成了的“盛京心愿”,便是在盛京老皇宮修好了文溯閣,安放好了《四庫全書》呢~
福長安卻不敢放心,歪頭凝視和珅,“您是說,皇上還能再高壽去?可是您瞧啊,明年這都日食了……會不會是上天當真示警了?”
和珅淡淡垂下眼帘,“就算是,你也不必驚慌。總歸不管是哪位皇子繼位,咱們都事在人為罷了。”
在和珅看來,便是老皇上這般殺伐決斷的帝王,他都有本事得到皇上的器重;那新登基的新皇,根基未穩,又如何能不倚重他呢?
這大駕鹵簿的輝煌隆重,卻怎麼都抵不過,他獨自一人坐在這空空蕩蕩的御車之上的……暗寂啊。
.
嘉蔭堂坐北朝南,為五間硬山式卷棚頂前後廊式建築。這裡是皇帝賜宴、賞戲時臨御之處。其正面有兩個楹柱,上邊各懸掛一副乾隆所書楹聯:“動靜葉清音,智水仁山隨所會;春秋富佳日,鳳歌鸞舞適其機。”
嘉蔭堂東西稍間均有暖閣,供皇帝讀書、休息之用。嘉蔭堂與戲台、東西兩側的遊廊互相連接,形成了封閉的天井,這樣有利於演出時獲得較好的音響效果。
戲台東西兩側,各有轉角廡房及圍廊13間,是供皇親國戚和王公大臣伴駕賞戲時使用的地方,稱為東西遊廊。東側西向,西側東向,南北兩側分別與嘉蔭堂、扮戲房的山牆相連,構成了一個四合院。
嘉蔭堂在不同之處懸掛了幾幅乾隆爺御書對聯,如明間東、西壁聯分別為“妙理靜機都遠俗,詩情畫趣總怡神。”“一室有餘含峭茜,八窗無盡啟吟披。”從其字裡行間的意思看,此處應是乾隆吟詩揮毫、觀畫賞戲的所在。
稍間室外南窗下保留的燒火口,可以想到,在嘉蔭堂設取暖設施,這說明宮殿戲台在天冷時也可以使用。可是皇帝此次東巡,在這初建成的戲台卻未曾使用。故此和珅之說,並未成立。
——終究是沒人想到,這戲台,皇帝不是為了自己而建。
直到皇帝駕崩,小十五登上皇位,這座戲台才正式啟用。
嘉慶九年(1804年),戲台建築群又進行了一次修繕,共整修嘉蔭堂及周圍房屋二十五間、圍廊二所二十六間、照殿九間、配殿兩座六間,此外還有值房、淨房……
嘉慶十年(1805年),小十五東巡盛京,在嘉蔭堂里宴賞隨駕的王公大臣和地方官員。“召見將軍富俊,晚膳在宮內嘉蔭堂賞飯,午正三刻進內伺候。皇上升座,王公大臣左右在東西廊內坐定,開戲、賞茶、賞飯……”當時,演的是崑曲“楚漢春秋”中的《霸王別姬》一折。
獲賜看戲的大臣們,同樣的一頭霧水——宮廷承應大戲,原本應該伺候圓滿而熱鬧的曲目才是。誰也不明白,為何皇上賜在這盛京老皇宮看戲,卻是看的這樣一出叫人心下悲傷的《霸王別姬》……
第2669章 番外 守護,咱們的兒子
乾隆五十年十一月,由欽天監推知,明年,亦即乾隆五十一年的正月初一,再逢日食。(這些日食、月食,都是實錄記載,是史實~)
七十五歲的皇帝下旨:著停止朝賀筵宴。所有救護典禮,著該衙門敬謹豫備。
他御極已經五十年了,這五十年裡經歷過的日食和月食,當真是太多了。
有些他毫不在乎,可是有些他卻放在心尖上,看得比這天下其他所有的事都更要緊。
譬如當年婉兮薨逝之前,他欽命文武百官行月食救護禮;而這一次,他也要為日食行救護禮了。
這也難怪,畢竟皇帝今年都七十五歲了。大元旦的,天降日食,到了這個歲數的人,誰心下能不哆嗦呢。
“都說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
大雪紛飛,紫禁城的紅牆金瓦,被素裹銀妝,和珅和福長安並肩而行。穿了端罩,袖口裡攏著手爐,便是這寒冬大雪之日,身上倒也不覺著冷了。
可是,他們兩個心底下,卻反倒泛起了些涼意。
福長安滿眼茫茫,不由得嘆了口氣,“皇上怕這日食,實則咱們誰心下不跟著忐忑呢?至今那‘正大光明’匾額後頭封著的名字是哪位皇子,咱們還是不敢叫准吶~”
兩人如今都是天子近臣,可是他們兩個卻也都明白,他們兩個如今的一切,都是眼巴前兒這位皇上給的。
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若老皇上賓天了,新皇上怎麼對他們,還難說呢。
他們兩個現在啊,最大的念想,就是借著天子近臣這個身份,趕緊將老皇上的心意給猜明白了才行。
要不,老皇上駕崩之日,怕也是他們兩個重歸平凡之時。
與福長安的惶惶比起來,和珅要年長十歲,故此這一刻看來,走得更穩,目光也更堅定。
“若說坎兒年,明年倒不是皇上的坎兒年。倒是前年,乾隆四十八年是皇上七十三的坎兒年。你瞧皇上還不是穩穩噹噹地過來了麼?”
乾隆四十八年,皇上辦的最大的一件事兒,就是回盛京去。
興許是盛京的列祖列宗保佑,叫皇上的坎兒年順順噹噹地就過去了。
儘管從盛京迴鑾的路上,皇上曾經親口跟和珅說過,“完成了盛京的這個心愿,朕便是過不去今年這個坎兒年啊,朕也瞑目了……”
和珅自然以為,皇上說完成了的“盛京心愿”,便是在盛京老皇宮修好了文溯閣,安放好了《四庫全書》呢~
福長安卻不敢放心,歪頭凝視和珅,“您是說,皇上還能再高壽去?可是您瞧啊,明年這都日食了……會不會是上天當真示警了?”
和珅淡淡垂下眼帘,“就算是,你也不必驚慌。總歸不管是哪位皇子繼位,咱們都事在人為罷了。”
在和珅看來,便是老皇上這般殺伐決斷的帝王,他都有本事得到皇上的器重;那新登基的新皇,根基未穩,又如何能不倚重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