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頁
他不得不珍惜。
寧知歲醒來的時候,帶著一如既往的迷茫。
她看了穆秦好一會兒,才端起了藥碗:“穆秦,我很想家。”
“我知道。”穆秦點頭,“等你喝完藥,我陪你回家。”
“當真?”寧知歲有些不可置信地看著穆秦點頭,將手中湯藥一飲而盡。
寧知歲喝過了藥,便又睡了起來。
她這一睡便整整睡了三天三夜,她醒來的時候,駱太醫剛剛將顧斂的後事處理好。
穆秦和駱太醫對於寧知歲的醒來都顯得十分緊張,她一醒來,穆秦便湊了過去。
“阿歲,你怎麼樣?”穆秦問。
寧知歲的目光從穆秦的臉上移到了駱太醫的臉上,有些緊張有些迷茫,她說:“你們是誰?這是哪裡?我又是誰?我為什麼會在這裡?”
她的記憶,已經隨著顧斂的逝去盡數消失。
她就如同一張白紙,再無過往印記。
穆秦握著她的手,緩緩露出一個笑來:“阿歲,你同我是結髮夫妻,你是一國之後,你我永不分離。”
寧知歲抿著嘴角,小心翼翼地看向駱太醫。
“夫人,王上所言句句都是真的。”駱太醫紅著眼,衝著寧知歲行了一個大禮。
此後餘生,寧知歲再不會記得她曾經有過怎樣不堪的過往。
她同穆秦的未來,從此有了千百種可能。
穆秦大喜之下,重賞駱太醫,大赦天下。
三月後,寧知歲被診出有了身孕。
駱太醫垂著手立在迴廊下,微微嘆了口氣:“我本打算辭官遊歷,卻沒想到夫人這麼快就有了身孕,如今看來,倒是要先保著夫人母子平安,才能夠安心啊。”
“你倒是打的好算盤。”穆秦站在幾步開外的地方嗤了一句,“孤問你,阿歲此後當真無事?”
“大抵是當真吧。”駱太醫笑了笑,“畢竟,從未有人見過忘魂的效用。”
第51章 新生
一年後,寧知歲生子,穆秦再一次大赦天下。
滿月酒的那一天,駱太醫正式請辭。
寧知歲十分不舍:“本宮的身體一向是駱太醫在調理,你這一走,本宮這心裡竟覺得有些空落落的。駱太醫可想好了,以後要去哪兒?”
“回王后的話,微臣聽聞神農嘗百草,十分嚮往。西堰山中有珍貴藥草,昔年微臣得一摯友聽聞進入西堰山的方法,想要去一探究竟。”駱太醫說完便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寧知歲的神情。
寧知歲並沒有太多表情,只是惋惜駱太醫的離去而已。
寧知歲新生的那個小殿下被穆秦立為了太子,又力排眾議只有寧知歲一人為後。
駱太醫毫無牽掛,獨自一人整理行囊去了西堰山。
轉眼又是七年過去,駱太醫……現在應該是駱知州駱大夫了,他在原陳國王都顧城偶遇了一支車隊。
聽人說,那是大晉的王后,回來省親的。
駱知州大驚,寧知歲怎麼會想到回顧城省親?她分明應該什麼都不記得了才對。
她回到顧城,莫非是想起了過往種種?
駱知州想方設法想要見寧知歲一面,卻被侍衛隊攔住。
無奈之下,駱知州回到了晉國。
站在皇城腳下,駱知州心中情緒翻騰。
他等了許久,只等來了一個粉雕玉琢的小丫頭。
小丫頭趾高氣昂地仰著頭看著他,問:“你就是駱太醫?”
“回小殿下的話,草民駱知州,正是前太醫院首。”駱知州只一眼便認出面前的這個小丫頭就是寧知歲的女兒,當朝惠安公主。
不過五歲左右,已經聰慧異常。
她眨了眨眼睛,笑眯眯地湊到駱知州的面前,伸手拽了拽他的衣袍:“你怎知我是誰?”
“您……”
“我可是同我母后幼時長得一樣?”惠安公主一臉期待地看著駱知州。
駱知州愣了愣,搖頭:“草民並未見過王后年幼時的模樣。”
惠安失望地嘟起嘴來:“早知道我就不來了。”
“草民斗膽想問公主殿下,王上為何不見草民?”駱知州愣了一下,試探著問了一句。
誰知惠安卻一副大驚失色的模樣,伸手捂住了嘴角,小小的孩子臉上竟然露出了一副成熟的神情來,她說:“你竟不知道嗎?我母后去了顧城,父王生了好大的氣,他要是來了,只怕要剖了你的皮。可是母后卻說父王已經害的母后失去了很多故人,難道連這最後一個也不肯放過嗎?父王聽了一個人呆了許久,才放了我出來。駱太醫,你當真不怕我父王嗎?”
“……”駱知州愣了愣,有些不明白穆秦讓這個小丫頭出來是何用意了。
惠安卻是一副小大人的樣子,扯住了駱知州的衣擺,問道:“我母后從前究竟是什麼樣的?你跟我說說吧,父王和母后都不肯告訴我,母后從顧城回來之後便一個人搬到了倚嵐殿中,我聽宮人說那是母后在王府時候住過的院子,可那裡離著父王很遠,我很擔心母后。”
駱知州愣住。
他低頭看著面前這個愁眉苦臉的小丫頭,喉中澀然,緩緩地點了點頭。
他說:“這個故事還得從陳國未亡的時候講起……”
第52章 番外 同心而離居
窗外落了雪,一片潔白像是將這世間污穢都掩埋了似的。
我從一場大夢中醒來,恍惚過了半生似的。
從我的十六歲,到我的二十六歲,仿佛眨眼之間度過,又仿佛過了很久。
我從未覺得,活著是如此艱難而又漫長的事情。
那些逝去的人,終於在夢中同我相見。
十六歲的時候,我總以為我的人生是可以一眼望見結局的。
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孤老深宮。
我從未想過,我也會那樣愛上一個人。
愛上一個我本不該愛上的人。
那時候,我遇見他,本是那樣的歡喜。
王兄曾同我說過,來日我若是嫁人,便要嫁阿斂那樣的大將軍才能相配。
可我自小同阿斂一起長大,對阿斂,我就如同對待王兄一樣,在我心中,阿斂始終是哥哥。對於王兄的提議,我也只以為王兄是以阿斂作為我找夫君的標杆,而非我的良人。
可後來的很多年裡,我都在想,也許那個時候在王兄的心裡,他是將阿斂看做了我的良人,才會在後來那樣悲傷地看著我。
他一定以為,我這一生已經偏離了他所為我設想的軌道,徹底偏離了他的期望。
幼時,我們時時在一處,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分開。
那個時候,我甚至沒有想過王兄終有一日會娶妻生子,我也會嫁人,就算是阿斂也會有自己的人生。
而今我一回想,原來那個時候竟然就已經註定了我們的結局。
王兄終究未能活到他娶妻生子的那一日,阿斂也因為我們永遠失去了他自己的人生。
寧知歲醒來的時候,帶著一如既往的迷茫。
她看了穆秦好一會兒,才端起了藥碗:“穆秦,我很想家。”
“我知道。”穆秦點頭,“等你喝完藥,我陪你回家。”
“當真?”寧知歲有些不可置信地看著穆秦點頭,將手中湯藥一飲而盡。
寧知歲喝過了藥,便又睡了起來。
她這一睡便整整睡了三天三夜,她醒來的時候,駱太醫剛剛將顧斂的後事處理好。
穆秦和駱太醫對於寧知歲的醒來都顯得十分緊張,她一醒來,穆秦便湊了過去。
“阿歲,你怎麼樣?”穆秦問。
寧知歲的目光從穆秦的臉上移到了駱太醫的臉上,有些緊張有些迷茫,她說:“你們是誰?這是哪裡?我又是誰?我為什麼會在這裡?”
她的記憶,已經隨著顧斂的逝去盡數消失。
她就如同一張白紙,再無過往印記。
穆秦握著她的手,緩緩露出一個笑來:“阿歲,你同我是結髮夫妻,你是一國之後,你我永不分離。”
寧知歲抿著嘴角,小心翼翼地看向駱太醫。
“夫人,王上所言句句都是真的。”駱太醫紅著眼,衝著寧知歲行了一個大禮。
此後餘生,寧知歲再不會記得她曾經有過怎樣不堪的過往。
她同穆秦的未來,從此有了千百種可能。
穆秦大喜之下,重賞駱太醫,大赦天下。
三月後,寧知歲被診出有了身孕。
駱太醫垂著手立在迴廊下,微微嘆了口氣:“我本打算辭官遊歷,卻沒想到夫人這麼快就有了身孕,如今看來,倒是要先保著夫人母子平安,才能夠安心啊。”
“你倒是打的好算盤。”穆秦站在幾步開外的地方嗤了一句,“孤問你,阿歲此後當真無事?”
“大抵是當真吧。”駱太醫笑了笑,“畢竟,從未有人見過忘魂的效用。”
第51章 新生
一年後,寧知歲生子,穆秦再一次大赦天下。
滿月酒的那一天,駱太醫正式請辭。
寧知歲十分不舍:“本宮的身體一向是駱太醫在調理,你這一走,本宮這心裡竟覺得有些空落落的。駱太醫可想好了,以後要去哪兒?”
“回王后的話,微臣聽聞神農嘗百草,十分嚮往。西堰山中有珍貴藥草,昔年微臣得一摯友聽聞進入西堰山的方法,想要去一探究竟。”駱太醫說完便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寧知歲的神情。
寧知歲並沒有太多表情,只是惋惜駱太醫的離去而已。
寧知歲新生的那個小殿下被穆秦立為了太子,又力排眾議只有寧知歲一人為後。
駱太醫毫無牽掛,獨自一人整理行囊去了西堰山。
轉眼又是七年過去,駱太醫……現在應該是駱知州駱大夫了,他在原陳國王都顧城偶遇了一支車隊。
聽人說,那是大晉的王后,回來省親的。
駱知州大驚,寧知歲怎麼會想到回顧城省親?她分明應該什麼都不記得了才對。
她回到顧城,莫非是想起了過往種種?
駱知州想方設法想要見寧知歲一面,卻被侍衛隊攔住。
無奈之下,駱知州回到了晉國。
站在皇城腳下,駱知州心中情緒翻騰。
他等了許久,只等來了一個粉雕玉琢的小丫頭。
小丫頭趾高氣昂地仰著頭看著他,問:“你就是駱太醫?”
“回小殿下的話,草民駱知州,正是前太醫院首。”駱知州只一眼便認出面前的這個小丫頭就是寧知歲的女兒,當朝惠安公主。
不過五歲左右,已經聰慧異常。
她眨了眨眼睛,笑眯眯地湊到駱知州的面前,伸手拽了拽他的衣袍:“你怎知我是誰?”
“您……”
“我可是同我母后幼時長得一樣?”惠安公主一臉期待地看著駱知州。
駱知州愣了愣,搖頭:“草民並未見過王后年幼時的模樣。”
惠安失望地嘟起嘴來:“早知道我就不來了。”
“草民斗膽想問公主殿下,王上為何不見草民?”駱知州愣了一下,試探著問了一句。
誰知惠安卻一副大驚失色的模樣,伸手捂住了嘴角,小小的孩子臉上竟然露出了一副成熟的神情來,她說:“你竟不知道嗎?我母后去了顧城,父王生了好大的氣,他要是來了,只怕要剖了你的皮。可是母后卻說父王已經害的母后失去了很多故人,難道連這最後一個也不肯放過嗎?父王聽了一個人呆了許久,才放了我出來。駱太醫,你當真不怕我父王嗎?”
“……”駱知州愣了愣,有些不明白穆秦讓這個小丫頭出來是何用意了。
惠安卻是一副小大人的樣子,扯住了駱知州的衣擺,問道:“我母后從前究竟是什麼樣的?你跟我說說吧,父王和母后都不肯告訴我,母后從顧城回來之後便一個人搬到了倚嵐殿中,我聽宮人說那是母后在王府時候住過的院子,可那裡離著父王很遠,我很擔心母后。”
駱知州愣住。
他低頭看著面前這個愁眉苦臉的小丫頭,喉中澀然,緩緩地點了點頭。
他說:“這個故事還得從陳國未亡的時候講起……”
第52章 番外 同心而離居
窗外落了雪,一片潔白像是將這世間污穢都掩埋了似的。
我從一場大夢中醒來,恍惚過了半生似的。
從我的十六歲,到我的二十六歲,仿佛眨眼之間度過,又仿佛過了很久。
我從未覺得,活著是如此艱難而又漫長的事情。
那些逝去的人,終於在夢中同我相見。
十六歲的時候,我總以為我的人生是可以一眼望見結局的。
要麼,戰死沙場,要麼,孤老深宮。
我從未想過,我也會那樣愛上一個人。
愛上一個我本不該愛上的人。
那時候,我遇見他,本是那樣的歡喜。
王兄曾同我說過,來日我若是嫁人,便要嫁阿斂那樣的大將軍才能相配。
可我自小同阿斂一起長大,對阿斂,我就如同對待王兄一樣,在我心中,阿斂始終是哥哥。對於王兄的提議,我也只以為王兄是以阿斂作為我找夫君的標杆,而非我的良人。
可後來的很多年裡,我都在想,也許那個時候在王兄的心裡,他是將阿斂看做了我的良人,才會在後來那樣悲傷地看著我。
他一定以為,我這一生已經偏離了他所為我設想的軌道,徹底偏離了他的期望。
幼時,我們時時在一處,從來沒有想過有朝一日會分開。
那個時候,我甚至沒有想過王兄終有一日會娶妻生子,我也會嫁人,就算是阿斂也會有自己的人生。
而今我一回想,原來那個時候竟然就已經註定了我們的結局。
王兄終究未能活到他娶妻生子的那一日,阿斂也因為我們永遠失去了他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