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朱文禮知道自己不受父皇待見,卻未曾想到臨死之際, 父皇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那個不成器的二皇兄。
夜色越發深沉,更漏聲聲, 朱文禮望著榻上行將就木的皇帝,輕聲道:“這萬里江山的擔子太重了,二皇兄承受不起, 您若是真的愛他,便不該讓他坐上金鑾殿上那孤家寡人的位置。更何況,二皇兄日日在您跟前侍奉湯藥, 又招納術士為您煉丹,您是否想過丹藥的劑量出現問題,興許與他有關?”
皇帝渾濁的眼睛只是直勾勾的望著帳頂,乾枯的眼皮顫了顫,嘴唇微抖,卻沒有出聲。
“原來,您一直都知道二皇兄在您的丹藥中動了手腳。”頓了頓,朱文禮的目光變得悲憫起來,複雜道,“您竟是……疼愛他至此。”
老皇帝的喉結從薄薄的干皮下凸起,上下滾動一番,如涸澤之魚張開嘴,嘴唇蠕動,發出細微的氣音,似乎在說著什麼。
朱文禮附耳過去,聽到他氣若遊絲地說:“朕只是,將……原本就……屬於……他的東西……還給他……”
原以為自己早看開一切,不在意得失,可聽到皇帝的這句話時,他的心仍是如刀絞般難受,幾欲喘不過氣來。
“原本就屬於他的東西……”朱文禮重複著這句話,眼眶漸漸泛起了濕紅。
他維持這附耳的姿勢沒動,直到耳畔的呼吸聲漸漸衰竭、停止,直到老皇帝枯睜的眼睛漸漸閉合,頭無力地歪向一邊……朱文禮眼眶中的淚水才抑制不住地滑落下來。
皇后和太子妃趕到時,只看到空蕩的大殿內燈火寂寥,明黃的帷幔如招魂幡滾動,而朱文禮雙肩顫抖,似是挽留什麼般攥著皇帝變得冰冷的枯手,哽聲道:“兒臣究竟做錯了什麼,父皇?為何直到這一刻,您仍是要字字如刀,傷我至此?”
父子冷淡二十餘年,直到此時,朱文禮才有機會像個普通孩子一樣牽一牽父親的手,儘管這個父親只是視他為工具、為恥辱。
“皇上駕崩……”張皇后長發披散,怔怔地望著殿內,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吩咐道,“鳴喪鐘。”待到最後一個字落下,眼淚也隨之下來。
二十餘年的夫妻情分,二十餘年的相看兩生厭,終是走到了盡頭。
在內侍一聲高過一聲的‘皇上駕崩’聲中,鄔蘇月悄聲走過去,跪在朱文禮身側,輕輕將朱文禮緊攥的手掰開。她沒有說話,只是無聲地陪伴朱文禮,直到天明。
喪鐘長鳴,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靜。
西方的夜仍然如墨般濃重,而東方已是一線微白,曠遠的應天府城郭之中,平民披衣駐足,望向皇宮喪鐘傳來的方向;而文武百官及京中小吏則換上官服,叩首流涕……
國中大喪,休朝一月。
國喪之中,不需上朝,姜顏便告假同爹娘去了一趟臨洮府,拜見外祖父陸雲笙。自從朔州一別後,雖然姜顏每年與陸老保持書信往來,但像這樣全家出動探親的,還是頭一遭,不免有些緊張。
原本苻離要護送他們北上,無奈先帝喪期,除了喪事、出殯等諸多事宜需要錦衣衛操辦把守之外,還需負責扶持新帝登基、肩負穩固朝堂之重任,實在是抽不開身,故而只得作罷。
幾經顛簸到了臨洮府陸家門外,姜夫人倒是比姜顏更緊張,袖中的十指一直絞在一起,時不時詢問姜顏和姜韞川是否有失儀之處,直至確定萬無一失了,方叩響陸府的大門。
果不其然被拒之門外。
還好姜顏早有準備,想了個迂迴的法子,對前來開門的陸家子弟道:“勞煩小兄弟通傳陸老一聲,就說應天府翰林院編修姜顏奉旨修補大同府遺址書卷,前來請教陸老,盼求一見!”
一聽是翰林院的人,陸家子弟打量著身穿襖裙的姜顏,將信將疑道:“還請閣下稍等片刻。”
那年少的陸家子弟進門通傳,不稍片刻又領命回來,開門道:“先生同意了,請閣下隨我移步雅廳。”
姜夫人大喜過望,忙與夫君邁步跟上,誰知連台階都沒跨上,又被攔在門外。那陸家子弟與陸老如出一轍的古板,橫手攔住夫妻倆的去路,肅然道:“先生說了,只接待姜編修一人,還請二位止步!”
“這……”姜夫人剛浮上的笑意化作擔憂,側首望了姜韞川一眼。
姜韞川反手握住她的指尖,搖了搖頭,示意她不要操之過急。
“阿娘,你隨阿爹先去馬車上避避寒,我先去探探外祖父的口風。”說罷,姜顏捧著書匣,笑著進了陸家的宅邸。
陸老門生眾多,故而府中設有寬敞的書館廳堂,進去可聞書聲琅琅。拐過假山池沼,穿過迴廊,便到了待客的正廳,陸老須撐著拐杖坐於主席,雖鬚髮皆白,卻仍精神矍鑠,見到姜顏的第一句便是哼了聲,不怒自威道:“好好的姑娘家,學什麼男子入朝為官?多半又是姜家豎子的主意。”
“這您可冤枉阿爹了,入仕是我自己的選擇。”姜顏捧著書匣躬身,朗聲笑道,“學生薑顏,拜見陸老!”
陸雲笙面色稍霽,示意她起來,問道:“大同府出土的那批古籍,是你在修復?”
夜色越發深沉,更漏聲聲, 朱文禮望著榻上行將就木的皇帝,輕聲道:“這萬里江山的擔子太重了,二皇兄承受不起, 您若是真的愛他,便不該讓他坐上金鑾殿上那孤家寡人的位置。更何況,二皇兄日日在您跟前侍奉湯藥, 又招納術士為您煉丹,您是否想過丹藥的劑量出現問題,興許與他有關?”
皇帝渾濁的眼睛只是直勾勾的望著帳頂,乾枯的眼皮顫了顫,嘴唇微抖,卻沒有出聲。
“原來,您一直都知道二皇兄在您的丹藥中動了手腳。”頓了頓,朱文禮的目光變得悲憫起來,複雜道,“您竟是……疼愛他至此。”
老皇帝的喉結從薄薄的干皮下凸起,上下滾動一番,如涸澤之魚張開嘴,嘴唇蠕動,發出細微的氣音,似乎在說著什麼。
朱文禮附耳過去,聽到他氣若遊絲地說:“朕只是,將……原本就……屬於……他的東西……還給他……”
原以為自己早看開一切,不在意得失,可聽到皇帝的這句話時,他的心仍是如刀絞般難受,幾欲喘不過氣來。
“原本就屬於他的東西……”朱文禮重複著這句話,眼眶漸漸泛起了濕紅。
他維持這附耳的姿勢沒動,直到耳畔的呼吸聲漸漸衰竭、停止,直到老皇帝枯睜的眼睛漸漸閉合,頭無力地歪向一邊……朱文禮眼眶中的淚水才抑制不住地滑落下來。
皇后和太子妃趕到時,只看到空蕩的大殿內燈火寂寥,明黃的帷幔如招魂幡滾動,而朱文禮雙肩顫抖,似是挽留什麼般攥著皇帝變得冰冷的枯手,哽聲道:“兒臣究竟做錯了什麼,父皇?為何直到這一刻,您仍是要字字如刀,傷我至此?”
父子冷淡二十餘年,直到此時,朱文禮才有機會像個普通孩子一樣牽一牽父親的手,儘管這個父親只是視他為工具、為恥辱。
“皇上駕崩……”張皇后長發披散,怔怔地望著殿內,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顫抖,吩咐道,“鳴喪鐘。”待到最後一個字落下,眼淚也隨之下來。
二十餘年的夫妻情分,二十餘年的相看兩生厭,終是走到了盡頭。
在內侍一聲高過一聲的‘皇上駕崩’聲中,鄔蘇月悄聲走過去,跪在朱文禮身側,輕輕將朱文禮緊攥的手掰開。她沒有說話,只是無聲地陪伴朱文禮,直到天明。
喪鐘長鳴,打破了黎明前的寂靜。
西方的夜仍然如墨般濃重,而東方已是一線微白,曠遠的應天府城郭之中,平民披衣駐足,望向皇宮喪鐘傳來的方向;而文武百官及京中小吏則換上官服,叩首流涕……
國中大喪,休朝一月。
國喪之中,不需上朝,姜顏便告假同爹娘去了一趟臨洮府,拜見外祖父陸雲笙。自從朔州一別後,雖然姜顏每年與陸老保持書信往來,但像這樣全家出動探親的,還是頭一遭,不免有些緊張。
原本苻離要護送他們北上,無奈先帝喪期,除了喪事、出殯等諸多事宜需要錦衣衛操辦把守之外,還需負責扶持新帝登基、肩負穩固朝堂之重任,實在是抽不開身,故而只得作罷。
幾經顛簸到了臨洮府陸家門外,姜夫人倒是比姜顏更緊張,袖中的十指一直絞在一起,時不時詢問姜顏和姜韞川是否有失儀之處,直至確定萬無一失了,方叩響陸府的大門。
果不其然被拒之門外。
還好姜顏早有準備,想了個迂迴的法子,對前來開門的陸家子弟道:“勞煩小兄弟通傳陸老一聲,就說應天府翰林院編修姜顏奉旨修補大同府遺址書卷,前來請教陸老,盼求一見!”
一聽是翰林院的人,陸家子弟打量著身穿襖裙的姜顏,將信將疑道:“還請閣下稍等片刻。”
那年少的陸家子弟進門通傳,不稍片刻又領命回來,開門道:“先生同意了,請閣下隨我移步雅廳。”
姜夫人大喜過望,忙與夫君邁步跟上,誰知連台階都沒跨上,又被攔在門外。那陸家子弟與陸老如出一轍的古板,橫手攔住夫妻倆的去路,肅然道:“先生說了,只接待姜編修一人,還請二位止步!”
“這……”姜夫人剛浮上的笑意化作擔憂,側首望了姜韞川一眼。
姜韞川反手握住她的指尖,搖了搖頭,示意她不要操之過急。
“阿娘,你隨阿爹先去馬車上避避寒,我先去探探外祖父的口風。”說罷,姜顏捧著書匣,笑著進了陸家的宅邸。
陸老門生眾多,故而府中設有寬敞的書館廳堂,進去可聞書聲琅琅。拐過假山池沼,穿過迴廊,便到了待客的正廳,陸老須撐著拐杖坐於主席,雖鬚髮皆白,卻仍精神矍鑠,見到姜顏的第一句便是哼了聲,不怒自威道:“好好的姑娘家,學什麼男子入朝為官?多半又是姜家豎子的主意。”
“這您可冤枉阿爹了,入仕是我自己的選擇。”姜顏捧著書匣躬身,朗聲笑道,“學生薑顏,拜見陸老!”
陸雲笙面色稍霽,示意她起來,問道:“大同府出土的那批古籍,是你在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