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平身罷。”陛下道,“今日叫你來,是因睿王爺告了一樁案子,牽扯到端王府,你且坐著聽一聽,若有什麼要問的話,朕自會問你的。”
阿慈心中有些忐忑,但見高羨在場,又安下一些心來,只磕頭應道:“是。”
她跟著站起了身,行到陛下的左首坐下。
與高羨四目而對,高羨又略略頷首垂了下眼,示意她安心。
阿慈這才正襟危坐,認真豎直了耳朵聽陛下問起話來。
原來這一回,是高羨將遲恆告到了陛下跟前,但那罪名不是別的,卻是遲恆侵吞端王府的財物。
高羨道是,端王爺成親當日,曾帶他見過一回大婚所用的合卺杯,因那杯子樣式別致、做工精美,以金鑄的杯身,又嵌以南珠玉石,十分貴重,是以留給高羨的印象深刻。可端王爺故去以後,高羨一回無意間,竟又在遲恆的宅邸見到了那隻杯子。
他當時心存小心,便沒有聲張,回頭先是問過了端王妃。可哪想端王妃方巧在清理庫房,果真竟發現那一箱從三司被還回端王府後,便一直封箱未動的物證里,別的物證皆在,唯獨合卺杯不見了。
高羨這才斷定是遲恆將杯子藏了起來。
他認為遲恆覬覦那隻合卺杯的貴重,便假借當初辦案之名,私自侵吞了端王府的財物。而他因替故去的端王爺鳴不平,這才又一紙訴狀,將遲恆告到了御前。
因遲恆身居要職,此事必然影響重大,是以陛下今日設在御書房裡親審此案。
高羨在陛下的問詢之下,答得有理有據,有模有樣的,然而阿慈一聽,便知他是在胡說八道。
莫說他重生為四王爺後,何曾去過遲恆的宅邸,就是那隻合卺杯,也分明不是丟了,只是被阿慈藏起來了而已。
阿慈及至這會兒,才終於想明白當日高羨走前對她的囑託——那一番要她收好合卺杯,對外只宣稱杯子遺失了的話。
高羨這是要以假作真,引蛇出洞?
只是遲恆,阿慈想,遲恆怎會善罷甘休。
果不其然,他的說辭立刻遭到了遲恆的否認,他斬釘截鐵道不可能:“陛下明鑑,臣壓根便沒有私藏端王爺的杯子,四王爺也斷無可能在臣家中見過什麼合卺杯。臣問心無愧,不懼陛下搜查,倒是四王爺這樣誣告,不知是何居心。還請陛下明斷,以還臣之清白。”
他說著,又以額觸地,重重磕了一個頭。
陛下見他磕頭,淡淡一聲道:“賢卿且不必如此激憤,是非與否,朕自有論斷,若你實為冤枉,朕也定會還你公道的。只是睿王爺言之鑿鑿,此番又親告御狀,朕不得不慎重起見罷了。若如你所說確實沒有私藏,許是長得相像的杯子而已,你拿出來,與睿王爺對質一番,自證清白就好。”
可遲恆又磕了一個頭道:“陛下明鑑,那隻合卺杯當初是臣為端王爺大婚親筆所繪,這世上獨一無二的,任憑再沒有眼力的人,只消看過一眼也絕不會認錯,哪裡又會有什麼相像的杯子。睿王爺拿這樣的杯子誣衊臣,臣且不知王爺是有何居心,還是請陛下派人往臣家中搜查一番,以證公道的好。”
然而這一回,陛下還未開口,站在一旁的高羨倒先雙眸一亮。
他忽然側過身來,面朝遲恆幽幽地道:“遲大人方才是說,那隻合卺杯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本王應是沒聽錯罷?”
遲恆皺著眉,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但因他惱怒之下脫口而出了,此時也不得不認下來,答道:“是……”
高羨則微微一抿嘴角,眼裡透著江上漁者見到魚兒上鉤一般的光,突然向陛下一施禮,道:“皇兄,臣弟這裡有一人證,還請皇兄傳他上來,且聽他是怎個說法。”
陛下點點頭:“傳。”
第59章
不一會兒,便見兩個太監帶了一名平頭百姓上來。
他入內後,惶恐得大氣也不敢出,戰戰兢兢給陛下磕了頭,口中只道:“草民曹廣福,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陛下看了他一眼,只讓他抬起頭來。
他抬起頭後,阿慈亦是仔細瞧了瞧他。
她並不認得這個曹廣福是誰,但見他臉龐黝黑,似是常年在爐火旁勞作的緣故,又見他那按在地上的雙手,十指粗糙,布著許多像是被小刀划過的細小傷痕,她心中突然就想到了這人會是個什麼身份——
當初給端王爺造合卺杯的那位工匠。
果然沒一會兒,便聽曹廣福在陛下的詢問下自報了家門。
他原是在鄰近順天府的一處村落里做手工的匠人,因手藝好,在十里八鄉皆有些名氣,端王爺大婚用的那隻合卺杯,便是出自他的手。只是當初造那合卺杯時,他並不知曉那人便是王爺,還只道是個出手闊綽的富家公子,也是如今被接入宮中了,才得知當初做的竟是大梁堂堂二王爺的生意。
他說時雖然誠惶誠恐的,但面容平靜、目光踏實,仍帶著鄉村匠人的老實巴交。
陛下點點頭,望向高羨:“朕了解了,你有什麼要說的,且說來罷。”
高羨一頷首:“是,臣弟只用問這位曹工匠幾個問題便好。”
“你問。”
高羨得了允,這又轉過身來問曹廣福:“曹廣福,我且問你,你可認得你身前跪著的這人?”
阿慈心中有些忐忑,但見高羨在場,又安下一些心來,只磕頭應道:“是。”
她跟著站起了身,行到陛下的左首坐下。
與高羨四目而對,高羨又略略頷首垂了下眼,示意她安心。
阿慈這才正襟危坐,認真豎直了耳朵聽陛下問起話來。
原來這一回,是高羨將遲恆告到了陛下跟前,但那罪名不是別的,卻是遲恆侵吞端王府的財物。
高羨道是,端王爺成親當日,曾帶他見過一回大婚所用的合卺杯,因那杯子樣式別致、做工精美,以金鑄的杯身,又嵌以南珠玉石,十分貴重,是以留給高羨的印象深刻。可端王爺故去以後,高羨一回無意間,竟又在遲恆的宅邸見到了那隻杯子。
他當時心存小心,便沒有聲張,回頭先是問過了端王妃。可哪想端王妃方巧在清理庫房,果真竟發現那一箱從三司被還回端王府後,便一直封箱未動的物證里,別的物證皆在,唯獨合卺杯不見了。
高羨這才斷定是遲恆將杯子藏了起來。
他認為遲恆覬覦那隻合卺杯的貴重,便假借當初辦案之名,私自侵吞了端王府的財物。而他因替故去的端王爺鳴不平,這才又一紙訴狀,將遲恆告到了御前。
因遲恆身居要職,此事必然影響重大,是以陛下今日設在御書房裡親審此案。
高羨在陛下的問詢之下,答得有理有據,有模有樣的,然而阿慈一聽,便知他是在胡說八道。
莫說他重生為四王爺後,何曾去過遲恆的宅邸,就是那隻合卺杯,也分明不是丟了,只是被阿慈藏起來了而已。
阿慈及至這會兒,才終於想明白當日高羨走前對她的囑託——那一番要她收好合卺杯,對外只宣稱杯子遺失了的話。
高羨這是要以假作真,引蛇出洞?
只是遲恆,阿慈想,遲恆怎會善罷甘休。
果不其然,他的說辭立刻遭到了遲恆的否認,他斬釘截鐵道不可能:“陛下明鑑,臣壓根便沒有私藏端王爺的杯子,四王爺也斷無可能在臣家中見過什麼合卺杯。臣問心無愧,不懼陛下搜查,倒是四王爺這樣誣告,不知是何居心。還請陛下明斷,以還臣之清白。”
他說著,又以額觸地,重重磕了一個頭。
陛下見他磕頭,淡淡一聲道:“賢卿且不必如此激憤,是非與否,朕自有論斷,若你實為冤枉,朕也定會還你公道的。只是睿王爺言之鑿鑿,此番又親告御狀,朕不得不慎重起見罷了。若如你所說確實沒有私藏,許是長得相像的杯子而已,你拿出來,與睿王爺對質一番,自證清白就好。”
可遲恆又磕了一個頭道:“陛下明鑑,那隻合卺杯當初是臣為端王爺大婚親筆所繪,這世上獨一無二的,任憑再沒有眼力的人,只消看過一眼也絕不會認錯,哪裡又會有什麼相像的杯子。睿王爺拿這樣的杯子誣衊臣,臣且不知王爺是有何居心,還是請陛下派人往臣家中搜查一番,以證公道的好。”
然而這一回,陛下還未開口,站在一旁的高羨倒先雙眸一亮。
他忽然側過身來,面朝遲恆幽幽地道:“遲大人方才是說,那隻合卺杯是這世上獨一無二的東西,本王應是沒聽錯罷?”
遲恆皺著眉,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但因他惱怒之下脫口而出了,此時也不得不認下來,答道:“是……”
高羨則微微一抿嘴角,眼裡透著江上漁者見到魚兒上鉤一般的光,突然向陛下一施禮,道:“皇兄,臣弟這裡有一人證,還請皇兄傳他上來,且聽他是怎個說法。”
陛下點點頭:“傳。”
第59章
不一會兒,便見兩個太監帶了一名平頭百姓上來。
他入內後,惶恐得大氣也不敢出,戰戰兢兢給陛下磕了頭,口中只道:“草民曹廣福,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萬歲。”
陛下看了他一眼,只讓他抬起頭來。
他抬起頭後,阿慈亦是仔細瞧了瞧他。
她並不認得這個曹廣福是誰,但見他臉龐黝黑,似是常年在爐火旁勞作的緣故,又見他那按在地上的雙手,十指粗糙,布著許多像是被小刀划過的細小傷痕,她心中突然就想到了這人會是個什麼身份——
當初給端王爺造合卺杯的那位工匠。
果然沒一會兒,便聽曹廣福在陛下的詢問下自報了家門。
他原是在鄰近順天府的一處村落里做手工的匠人,因手藝好,在十里八鄉皆有些名氣,端王爺大婚用的那隻合卺杯,便是出自他的手。只是當初造那合卺杯時,他並不知曉那人便是王爺,還只道是個出手闊綽的富家公子,也是如今被接入宮中了,才得知當初做的竟是大梁堂堂二王爺的生意。
他說時雖然誠惶誠恐的,但面容平靜、目光踏實,仍帶著鄉村匠人的老實巴交。
陛下點點頭,望向高羨:“朕了解了,你有什麼要說的,且說來罷。”
高羨一頷首:“是,臣弟只用問這位曹工匠幾個問題便好。”
“你問。”
高羨得了允,這又轉過身來問曹廣福:“曹廣福,我且問你,你可認得你身前跪著的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