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格彌開始悄悄地關注和趙粲有關的一切,去細想宮宴上各路官員交談中的隱含之意,去打探民間對於趙粲的評價。人言瑣碎,卻能一點點拼出一幅完整的畫卷——

  大雍已然到了苟延殘喘的時候,國庫空虛,苛政重稅把百姓逼到了極點,只要有一點星星之火,便能點燃這破碎太平。而趙粲,竟也一點點露出了爪牙。滿朝文武,竟有三四成都和他在統一戰線,而中州大將,竟有半數都是他的友人。

  而那暗中生起的情愫,竟在一次次遠望、點頭、擦肩而過中愈來愈濃。臣子和妃子不該越了規矩,他們卻如同心有靈犀。格彌三番五次地為趙粲解圍,而趙粲出宮,總會悄悄帶些東西,差人送到格彌的住處,有時是街邊的小吃,有時是中原流行的小玩意兒,偶爾還夾著幾句字條。

  “宮中不比大漠自由,願……公主將來有機會看遍江川山河。”

  糕點的甜味兒混著墨香,緣起之後,情至之時,便再無脫身之日。

  “大人莫要為了西戎公主分神,”與趙粲交情甚好的大臣曾提醒過,“她已經是司馬秦的人了。”

  “無妨,”趙粲一笑,不由得想起初見時那驚艷絕俗的面容,“司馬秦……配不上她。”

  帝位應當是我的,格彌……也當如此。

  那大臣搖搖頭,只當是英雄難過美人關。

  泰州已有百姓起義,南方也有人擁兵自重,虎視眈眈,他們要做的事情太多,那醉人紅顏,不過是夜深人靜時的一點溫柔念想。

  格彌能查到的線索,司馬秦就算再無能,也不會毫不知情。祖輩江山搖搖欲墜,內心的惶恐與不安讓末代帝王的脾氣日益暴躁,他也終於發覺,自己視為左膀右臂的趙粲,一直都是一個陰謀家。

  就在司馬秦派暗衛刺殺趙粲的前夜,格彌以身犯險,親自去找他報了信。

  互訴衷情,一夜溫軟。格彌記得,在半夢半醒間,趙粲雙眼迷離,在她耳邊喃喃道:“我帶你走。”

  她貼的近了一些,用幾乎不可聞的聲音回道:“我跟你走。”

  趙粲逃過一劫,也就此正式與司馬秦撕破臉。整個大雍戰火再燃,司馬秦被護著逃出皇宮,半路便被自家兄弟所殺。原本分封在各處的司馬氏皇族紛紛自立為君主,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割據時代。

  趙粲在亂局之中,竟光明正大地娶了格彌為妻。大婚當晚,紅燭帳暖,他一字一句地,給枕邊人念了一首詞。

  生逢沉香繡戶,金縷如煙柳。憑欄醉,家國遲暮,鶯歌燕舞庭後。雨瀟瀟,晨昏流轉,提筆弄墨空白頭。玉龍劍出,破立在即,心向九州。

  大漠春風,不識幽蘭,驚一曲回眸。想花容,非在塵世,銀漢迢迢輕舟。一朝別,故園不再,漫相思,天涯不歸,韶光難留。

  金風玉露,相逢人間,此生再何求。一局亂,刀光劍影,幾番風雨,幾許溫柔。月影人雙,悠悠不寐烽煙起,鐵馬冰河入夢,天地平野川流。

  江山易改,人非事事休。命途幾重莫言愁。念初見、桐落思清秋。西風歲歲還來,朝朝暮暮,吾心依舊。

  格彌倚在他懷中笑著,眼中似有點點瑩光。

  大雍分崩離析,與西戎的合約也成了一紙空文。格彌本打算修書一封,派人送至西戎王手裡,想讓他助趙粲奪取帝位,但她沒想到西戎將領烏離竟自己找了過來。敘舊之時,烏離低聲問道:“中原……這麼亂,你過得可好?”

  格彌一愣,臉上隨即露出紅暈,她望向窗外,笑道:“與心上人相守,哪怕前路艱險,也甘之如飴。”

  她不知道烏離那時的失魂落魄,也沒想過,他一個堂堂大將,竟趁人不注意,偷走了她的一柄細簪。

  格彌在信中詳述中原形勢,於情於理,西戎王都下定了幫助趙粲的決心。

  趙粲如虎添翼,連克數城,聲名遠揚。而格彌也誕下一子,名為趙明淳。那孩子聰慧非常,本就比同齡人成熟不少,在戰火中長大,更是將天下百姓早早地放在了心上。

  但此後數年,趙粲都忙於政事,與格彌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格彌心有落寞,但更多的卻是對夫君的心疼。她不曾在趙明淳面前抱怨過一句,只是每年秋天,都會望著梧桐落葉出神。

  局勢漸穩,以公孫彥為首的江南士族也紛紛追隨趙粲,數年之後,他終於在鄴都君臨天下。不久,封后大典和冊封太子相繼舉辦,百姓口口相傳,皇后美貌無雙,一顧傾城,在陛下身邊陪伴多年,實為一則佳話。而太子趙明淳已初現風華,他日登臨帝位,將再續太平江山。

  而百姓不知道的,是格彌再入深宮的悵惘。

  大梁初建,趙粲為籠絡新貴,很快派人籌備起了選妃。他將自己的婚姻當做穩固權勢的捷徑,而這些妃子卻各懷心思,有的想求得君王恩寵,有的則是為了家族甘願犧牲。可也有人是被迫入宮,比如楊月。

  作者有話要說:

  試了一下鶯啼序填詞出來效果不好,所以就改成了四不像= =第一段是趙粲自己權貴出身,但是覺得朝廷不作為,不想做個空白頭的文官,第二段是寫格彌遠嫁,第三段是兩個人在亂局中相愛,第四段是回憶表白。(捂臉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