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故事進行到這裡,戰士們準備開始突圍了,可誰知這竟是陳玉廷與副排長還有電報員宋亞迪演的一齣戲,他們要捉住這條影子,可這個日方的間諜會是方師師麼?
陳玉廷改變突圍策略後能否成功衝出日軍的層層包圍麼?突圍後行動連真的能通過那張人皮地圖,與中美考古隊共入沙漠,尋找樓蘭古國麼?在這個艱辛而又困苦的過程中,他們還會遭遇哪些可歌可泣的事呢?那浪漫而又狂熱的異國戀是否會在陳玉廷與美國記者露絲之間發生麼?
故事尚在繼續,大家敬請期待納米參賽新作《樓蘭美屍:魂嘯》!
序
2005年夏,美國福羅里達州的一個小鎮。
傾盆大雨肆虐了整整兩個小時,一陣涼風卷過,古老的卡西里教堂仿佛也跟著打了一個冷顫,這場遲來的甘露把炎炎酷暑的最後一絲熱量徹底揉碎。
莊嚴肅穆的教堂里座無虛席,狹窄的走廊中也擠滿了人,小鎮上的居民仿佛早就達成了某種協議似的,全都如約而至。他們濕漉漉的頭髮上騰起一縷縷白氣,很顯然是冒雨趕來的。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期待,每個人的眼神都透著好奇,就連沉悶的空氣也不禁要發問:將會有什麼重大的事在這裡發生,抑或是有什麼重要的人物在這裡亮相?
教堂里響起了天籟之音,唱詩班的孩子們收起往日天真爛漫的笑臉,此時此刻皆聚精會神地唱出每一個神聖的音符。教堂里的每一個人都向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銅像作出最虔誠的祈禱,普羅修神父帶領他的教徒們恭敬地做完彌撒。
這時,教堂中間的甬道上走過來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婦人。她的出現引來了無數鎂光燈的爭相閃耀,與小鎮的其他居民不同,她沒有穿端莊華貴的禮服,只一身瀟灑的軍裝緊緊裹住發福的體態,軍帽也戴的十分標準,肩上斜挎著一部舊式相機。細細觀察,自上而下,軍裝的第三個扣子竟是一顆子彈,儘管她每天都精心擦拭,上面的斑斑鏽跡卻無法掩飾歲月的磨痕。從人們唏噓不已的表情上可以讀出,他們對她知之甚少,只知道她是一位深居簡出的孤寡老人,名字叫克倫萊斯.瑪利亞。他們也曾多次聽到普羅修神父親切地稱呼她“露絲”,那可能是她年輕時當戰地記者使用過的名字。
與老人同行的還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婦人和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她們分別是她的女兒和曾外孫女。她們攙扶著她走過紅地毯,然後三人在普羅修神父的指引下,一起向耶穌銅像作出最虔誠的祈禱。
對於小鎮上的老人們來說,這一年既是收穫喜悅的一年,也是讓人不停追憶往事的一年。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小鎮上舉行了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但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小鎮上有史以來最隆重的一場捐贈儀式。八十四歲高齡的瑪利亞太太把畢生珍藏的三件寶物捐贈給了國家博物館,六十年前,她所在的考古隊曾和中國軍人一起創造了一個曠古未有的探險奇蹟。
在保安人員的重重護衛下,三件寶物依次呈現在人們的眼前。首先展出的是一個造型奇特的鐵盒,鐵盒上面刻著基督教聖經里的一些圖案。瑪利亞太太親自打開鐵盒,裡面是一張神秘的人皮地圖,據說它是開啟古樓蘭神秘之門的金鑰匙。經過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講解,人們幾乎在同時睜大雙眼,驚奇地望向鐵盒。
其次展出的是一把威武的戰刀,刀重一百四十多磅,整個刀身猶如一條騰飛的神龍,刀身上面刻著雙龍紋圖案,純金的刀把上鑲有七顆翡翠玉珠,現在只剩下了六顆。據傳,這七顆翡翠玉珠是中國的三位皇帝和一位太后分別在不同時期命頂級工匠鑲上去的。後來,這把戰刀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茹毛飲血,立下了汗馬功勞。瑪利亞太太將這把戰刀單獨放在一間小屋裡,每天都用乾淨的綢布精心擦拭,給予它嬰兒般的呵護。至今,戰刀依舊寒光凜凜,削鐵如泥。由於戰刀太重,兩個健壯的保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抬進了教堂。戰刀一出現,教堂里上下一片譁然,人們張大嘴巴吃驚地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半晌說不出話來。瑪利亞太太輕輕撫摸著戰刀,深邃的眼睛裡涌動著一汪清泉,她飽含深情地說:“它的名字叫鬼頭大刀,它裡面藏著一個不滅的靈魂。”
最後展出的是一本殘破的日記簿,上面有明顯的燒痕,日記簿的右上方還留有一個彈孔,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瑪利亞太太軍服上的那顆子彈,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聯繫?瑪利亞太太翻到日記簿的扉頁,一個殷紅的手掌印闖入她的視線,臉上的皺紋登時縮成一團棉線。手掌印里寫著兩行字,上面一行是工整的英文“古樓蘭探險筆記”,下面一行則是歪歪扭扭的兩個漢字“露絲”。
日記簿里夾著三張發黃的照片。第一張是嬰兒的照片,照片裡的嬰兒有一雙安靜的眸子,長相十分可愛,一個身穿鎧甲的中國男人抱著她。照片的背面也分別用中英文寫著兩個名字:織女和邦妮。瑪利亞太太拿起照片,登時轉悲為喜,她高興地對自己的女兒說:“邦妮,照片上的嬰兒就是你,抱你的這個人是你的父親。儘管那時候炮彈和子彈從來沒有拋棄過你的視線,但你看起來還是那麼可愛。你的父親還給你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叫織女。是的,你的父親跟我說過,這個名字和中國的一個愛情神話有關,他衷心地希望你和你生命里的另一半能過的幸福。而事實證明,你和你的丈夫在過去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中,還從未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吵過嘴。現在你該相信了,你的父親簡直比上帝還偉大,他會在天堂里保佑我們的。”
陳玉廷改變突圍策略後能否成功衝出日軍的層層包圍麼?突圍後行動連真的能通過那張人皮地圖,與中美考古隊共入沙漠,尋找樓蘭古國麼?在這個艱辛而又困苦的過程中,他們還會遭遇哪些可歌可泣的事呢?那浪漫而又狂熱的異國戀是否會在陳玉廷與美國記者露絲之間發生麼?
故事尚在繼續,大家敬請期待納米參賽新作《樓蘭美屍:魂嘯》!
序
2005年夏,美國福羅里達州的一個小鎮。
傾盆大雨肆虐了整整兩個小時,一陣涼風卷過,古老的卡西里教堂仿佛也跟著打了一個冷顫,這場遲來的甘露把炎炎酷暑的最後一絲熱量徹底揉碎。
莊嚴肅穆的教堂里座無虛席,狹窄的走廊中也擠滿了人,小鎮上的居民仿佛早就達成了某種協議似的,全都如約而至。他們濕漉漉的頭髮上騰起一縷縷白氣,很顯然是冒雨趕來的。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期待,每個人的眼神都透著好奇,就連沉悶的空氣也不禁要發問:將會有什麼重大的事在這裡發生,抑或是有什麼重要的人物在這裡亮相?
教堂里響起了天籟之音,唱詩班的孩子們收起往日天真爛漫的笑臉,此時此刻皆聚精會神地唱出每一個神聖的音符。教堂里的每一個人都向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銅像作出最虔誠的祈禱,普羅修神父帶領他的教徒們恭敬地做完彌撒。
這時,教堂中間的甬道上走過來一位滿頭銀髮的老婦人。她的出現引來了無數鎂光燈的爭相閃耀,與小鎮的其他居民不同,她沒有穿端莊華貴的禮服,只一身瀟灑的軍裝緊緊裹住發福的體態,軍帽也戴的十分標準,肩上斜挎著一部舊式相機。細細觀察,自上而下,軍裝的第三個扣子竟是一顆子彈,儘管她每天都精心擦拭,上面的斑斑鏽跡卻無法掩飾歲月的磨痕。從人們唏噓不已的表情上可以讀出,他們對她知之甚少,只知道她是一位深居簡出的孤寡老人,名字叫克倫萊斯.瑪利亞。他們也曾多次聽到普羅修神父親切地稱呼她“露絲”,那可能是她年輕時當戰地記者使用過的名字。
與老人同行的還有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婦人和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她們分別是她的女兒和曾外孫女。她們攙扶著她走過紅地毯,然後三人在普羅修神父的指引下,一起向耶穌銅像作出最虔誠的祈禱。
對於小鎮上的老人們來說,這一年既是收穫喜悅的一年,也是讓人不停追憶往事的一年。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小鎮上舉行了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但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小鎮上有史以來最隆重的一場捐贈儀式。八十四歲高齡的瑪利亞太太把畢生珍藏的三件寶物捐贈給了國家博物館,六十年前,她所在的考古隊曾和中國軍人一起創造了一個曠古未有的探險奇蹟。
在保安人員的重重護衛下,三件寶物依次呈現在人們的眼前。首先展出的是一個造型奇特的鐵盒,鐵盒上面刻著基督教聖經里的一些圖案。瑪利亞太太親自打開鐵盒,裡面是一張神秘的人皮地圖,據說它是開啟古樓蘭神秘之門的金鑰匙。經過博物館工作人員的講解,人們幾乎在同時睜大雙眼,驚奇地望向鐵盒。
其次展出的是一把威武的戰刀,刀重一百四十多磅,整個刀身猶如一條騰飛的神龍,刀身上面刻著雙龍紋圖案,純金的刀把上鑲有七顆翡翠玉珠,現在只剩下了六顆。據傳,這七顆翡翠玉珠是中國的三位皇帝和一位太后分別在不同時期命頂級工匠鑲上去的。後來,這把戰刀在抗日戰場上奮勇殺敵,茹毛飲血,立下了汗馬功勞。瑪利亞太太將這把戰刀單獨放在一間小屋裡,每天都用乾淨的綢布精心擦拭,給予它嬰兒般的呵護。至今,戰刀依舊寒光凜凜,削鐵如泥。由於戰刀太重,兩個健壯的保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抬進了教堂。戰刀一出現,教堂里上下一片譁然,人們張大嘴巴吃驚地看著眼前的“龐然大物”,半晌說不出話來。瑪利亞太太輕輕撫摸著戰刀,深邃的眼睛裡涌動著一汪清泉,她飽含深情地說:“它的名字叫鬼頭大刀,它裡面藏著一個不滅的靈魂。”
最後展出的是一本殘破的日記簿,上面有明顯的燒痕,日記簿的右上方還留有一個彈孔,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瑪利亞太太軍服上的那顆子彈,它們之間是否存在著某種聯繫?瑪利亞太太翻到日記簿的扉頁,一個殷紅的手掌印闖入她的視線,臉上的皺紋登時縮成一團棉線。手掌印里寫著兩行字,上面一行是工整的英文“古樓蘭探險筆記”,下面一行則是歪歪扭扭的兩個漢字“露絲”。
日記簿里夾著三張發黃的照片。第一張是嬰兒的照片,照片裡的嬰兒有一雙安靜的眸子,長相十分可愛,一個身穿鎧甲的中國男人抱著她。照片的背面也分別用中英文寫著兩個名字:織女和邦妮。瑪利亞太太拿起照片,登時轉悲為喜,她高興地對自己的女兒說:“邦妮,照片上的嬰兒就是你,抱你的這個人是你的父親。儘管那時候炮彈和子彈從來沒有拋棄過你的視線,但你看起來還是那麼可愛。你的父親還給你起了一個中文名字叫織女。是的,你的父親跟我說過,這個名字和中國的一個愛情神話有關,他衷心地希望你和你生命里的另一半能過的幸福。而事實證明,你和你的丈夫在過去三十年的婚姻生活中,還從未因雞毛蒜皮的小事吵過嘴。現在你該相信了,你的父親簡直比上帝還偉大,他會在天堂里保佑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