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今日面對他姐姐時,她竟覺著有些對不起晴柔的殷切期待,奈何她和福隆安之間緣分已盡,已經沒有在一起的可能,至於他對她究竟是愧疚還是其他,都不重要了,容璃只知道兩人不適合成親,還是放過彼此,各自安好吧!

  接下來的養傷日子十分平靜,這天太冷,冰天雪地的,也就暖烘烘的被窩值得眷戀了,除了在屋裡看看書,她也無處可去,唯一讓她驚喜的是敏毓郡主的到來。

  盼了那麼久,終於等到她,容璃甭提有多開心,而敏毓就像個開心果,給她平淡的生活帶來無盡樂趣,兩人每日都膩在一處,真如親姐妹一般。

  乾隆二十五年正月,兆惠率軍隊凱旋歸京,準噶爾之戰那會兒,身為一等武毅伯的兆惠已被乾隆賞戴雙眼花翎,此翎本該是公爵親貴方可佩戴之物,大清開國以來,破例封賞的惟有十餘人,兆惠便是其中之一,自是感念隆恩!

  此次平定大小和卓之戰,兆惠勞苦功高,乾隆又將其封為武毅公,此時的兆惠已成為乾隆最看重的武將,大捷歸京,享盡榮耀和封賞,當然這都是他拿命換來的,受之無愧,但他並不是驕傲自滿之人,並不會因這一時的風頭而飛揚跋扈,反而更加約束自己和家族眾人,一再囑咐他們萬不可仗著皇恩惹是生非。

  傅恆的侄子,傅文之子明瑞亦戰功赫赫,本就承襲其父公爵的他無可再賞,乾隆便加贈其雲騎尉世職。阿桂並未歸京,留在伊犁管理實行屯田事務,訂立約束章程,另有明瑞與富德等人依軍功大小依次排列,皆被圖形紫光閣。

  大宴群臣之後,乾隆又單獨召見兆惠,說起他的長子景越在宮中表現出眾,特升其為御前侍衛,又問及他的年紀,“景越今年多大了?”

  “犬子月底滿十七,深受隆恩,愧不敢當啊!”

  點了點頭,乾隆沉吟道:“你這幾年一直在外行軍打仗,倒是耽誤了他的婚事,朕琢磨著是時候安排了。”

  聽皇上這話音,似乎是準備賜婚,也不曉得皇上看中了哪家姑娘,兆惠忐忑又期待,順水推舟的拱手道:“一切但憑皇上做主。”

  ☆、第四十五章

  “阿桂此次表現頗佳, 朕看他頗有才能, 才讓他留在伊犁打理後續事務, 朕聽太后說起,他的女兒年方十六, 和景越倒是般配, 你若無異議, 朕便讓太后下懿旨,為這兩個孩子賜婚。”

  皇上既有所安排, 必定有他的用意, 看樣子是準備重用阿桂, 這才讓兩家聯姻, 兆惠哪敢有什麼異議,且他多年不在家, 並不知孩子的心思, 只想著聖意不可違,兒子又的確到了適婚的年紀, 便就此應下,叩謝皇恩。

  乾隆自以為又牽了一樁好姻緣,尚不知這一棒打散了多少鴛鴦,然而禍兮福所倚, 這父母之命的媒妁姻緣, 究竟是好是壞,真不是三言兩語能判斷的。

  領罷賞回府後,兆惠拜見過母親, 又特命人將兒子叫來書房,景越正好想去見父親,打算坦白他與公主之事,進門請了安,尚未等他言明,父親竟捋著鬍鬚朗笑著說有好消息告訴他,

  “今日宴後皇上單獨召見為父,說要將你升為御前侍衛,看來為父不在家的這些年,你表現尚可,頗得皇上歡心吶!”

  “孩兒時刻謹記阿瑪的教導,不敢懈怠,只是孩兒年紀尚輕,何德何能當此重任?都是托阿瑪的洪福才會被皇上眷顧。”升遷雖喜,但他如今在乎的並不是這個,“阿瑪,其實……”

  景越正準備提及,兆惠已然迫不及待的說起另一樁事,“對了,皇上今日還給你賜了婚,實乃咱們烏雅家的榮耀啊!”

  賜婚?景越聞言頓感不妙,福隆安的婚事尚未退掉,皇上已然為他賜婚,想來應該不會是容璃,緊張的他張口結舌,忐忑詢問,“是嗎?皇上他……打算讓我娶哪位姑娘?”

  一聽說是阿桂的女兒章佳·瓊芳,景越心頓驚,果然不是容璃,這可如何是好?

  眼瞧著兒子面色煞白,兆惠不禁猜測,“怎的,你不願意?難不成……你有心上人?”

  點了點頭,景越委實不願答應這樁婚事,“阿瑪,我不想娶旁的姑娘,還請阿瑪幫孩兒推掉此事。”

  偏偏兆惠不知兒子的心思,今兒個已應承下來,如何反悔?“可皇上已然讓太后賜婚,便是板上釘釘之事,改變不了!”

  想著這應該只是皇上與他阿瑪商議的結果,景越仍抱有一絲希望,“也就是說太后的懿旨尚未頒布,那還有迴轉的餘地啊!”

  兆惠卻覺沒那個可能,搖頭哀嘆,“為父已應下此事,怎能再跟皇上說不願?”

  “您才立下軍功,料想皇上會格外開恩!”

  此事哪有他想得那麼簡單,兆惠深知其中利害,才不敢輕舉妄動,“正是念及軍功,皇上才特例為你賜婚,此乃隆恩浩蕩,我斷不能仗著軍功就跟皇上叫板,違背皇上的意思,且皇上這婚也不是亂賜的,自有深意,不論是你還是阿桂的女兒,都沒有反抗的資格!”

  什麼皇恩浩蕩,全憑皇上的喜好,皇上自認這是對臣子的賞賜,可對景越來說卻是斷送幸福的晴天霹靂!

  都是從那個年紀過來的,兆惠又何嘗不明白兒子的困苦,除了嘆息又能怎樣?“誰的婚事不是家族安排?越兒,認命吧!我們都沒得選擇,你若真喜歡那個姑娘,待婚後再將其納為妾室便可,為父也不反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