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袁蓮華娓娓道來:“母親可知道皇帝一開始注意我,就是因為我這名字與生辰?生在佛誕日,又名蓮華,正合了皇帝的心意。”

  方老太太嘖嘖稱奇,道:“你這小名,是你爺爺給取的,也沒說為什麼。如今一看,真是巧了。”

  袁蓮華就在方老太太耳邊耳語幾句。

  她說:“既然皇帝看中的是我這一點,我又怎能讓皇帝失望?”

  袁蓮華還記得她第一次承寵的早晨。皇帝摟著她,稱讚她的容貌,又說她像觀音座下玉女,又問:“你平日,都喜歡做些什麼?”

  她其實平日除了做上頭分下來的事情,休息時間就是做做女紅,與人閒聊,偶爾湊錢喝點酒。她不愛看書,勉強認得字,詩也沒背過,與皇帝談琴棋書畫是談不了的。

  她又直覺這時候若是說了實話,那實在是太無聊。她當時真是靈光一閃,也許是受了皇帝誇她的那句話的啟發,她說:“妾平日裡,若有閒暇,就抄經誦經。”

  這話不是真的,只不過她有個相熟的老嬤嬤平日喜歡誦經,還說她與佛有緣,給她講些佛經里的故事,也教過她誦經。但她不耐心學,只是敷衍一番。

  沒想到這時候竟派上了用場,她一邊絞盡腦汁回憶以前學過的幾句佛經,一邊將話編圓了。幸好皇帝當時沒有太過追究,只是一聽到她的回答就十分高興,連聲道:“是麼?你果然是篤信佛法麼?”

  見皇帝高興得滿面泛紅的樣子,袁蓮華就知道自己賭對了,她心中雖然忐忑,生怕皇帝看穿她其實對佛經並不通,但她還是沒有改口。

  袁蓮華在心中暗暗向上天祈禱,我佛慈悲,她從今往後,都會虔誠禮佛,只要得了皇帝寵幸,不管讓她花多少香油錢都行。

  之後她跟隨皇帝回到京中,封為昭儀,在玉澹宮住下。她指明了帶走行宮中那位老嬤嬤,說是陪她誦經禮佛。可惜這位老嬤嬤年事已高,從京郊來到宮中住得不慣,沒來多久就病亡了。

  袁蓮華心中很是煩惱,只好問身邊人,要她們推薦個人,好陪伴她誦經的。來玉澹宮伺候的嬤嬤,可與行宮那些老嬤嬤不同,一個個都是人精。她們比皇帝對著袁蓮華的時間還長,一開始也許瞧不出,但過了段時候就看出來了,袁昭儀就是在投皇帝所好,並不精通佛經,甚至連一般人都不如。

  但她們也不會戳穿這一點——若是從前顧皇后還在時候,光是憑這一點,她們就可以把袁昭儀詆毀得體無完膚,讓她幾日之內就失寵。顧皇后會論功行賞。

  但如今戳穿了,對誰有好處呢?皇帝不高興,袁昭儀失寵,她們這些下面人也撈不到任何好處。

  所以,她們不但不會戳破袁昭儀,還會幫她出謀劃策,讓她在皇帝面前裝得更好。這對大家都有好處。

  果然沒過幾個月,皇帝就對袁昭儀迷戀越深,再加上袁昭儀有了身孕,皇帝更將之視為上天恩賜,佛祖開恩,將袁昭儀升為貴妃。玉澹宮人人都賞賜豐厚。

  如今袁貴妃已經有了地位,有了孩子,看似圓滿,但還沒有到一勞永逸的時候。她還要把孩子平安生下來,還要牢牢抓住皇帝的心,不能讓皇帝在這時候移情他人。

  她還是離不開身邊嬤嬤的指點。這其中袁蓮華最信任的嬤嬤,就是一個姓邵的嬤嬤,邵嬤嬤生得慈祥模樣,原來是一位老太妃身邊的人。自從顧皇后出事之後,皇帝就將顧皇后從前重用的人都清理了一番,有殺的,有流放的,有貶的,有放出宮的。將顧皇后的勢力全部衝散了。

  這位邵嬤嬤雖然是宮中老人,但與顧皇后毫無關係,所以皇帝才安心放她在玉澹宮伺候,算是一個大管事。

  邵嬤嬤平日除了管管玉澹宮的那些小宮女,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指點袁昭儀,教她如何說話,如何讀佛經,如何引用。

  皇帝常常要袁蓮華誦經給她聽,有時候他累了,會躺在榻上,要袁蓮華誦經為他解乏。袁蓮華之前只會念那麼一篇心經。後來邵嬤嬤指點過她,教了她一番,她漸漸能讀一些妙法蓮華經了。雖然經文涵義她還是半懂不懂,不知道該如何引用,但這也無妨皇帝對她的看法。真正談論佛經的時候,袁蓮華就讓皇帝說,她只要隨聲附和就行了,皇帝只會覺得她虛心又懂事。

  這次方氏進宮陪伴,邵嬤嬤也給貴妃出好主意了。讓方老太太也做出虔誠的樣子。這才顯得生出袁蓮華這樣的女兒是天賜。

  袁蓮華越想越覺得這主意不錯。

  她雖然說不清楚,但她心中和明鏡一樣。她知道皇帝在她身上看到的,不僅僅是她這個人,而是另一種更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他相信她與上蒼,與佛祖有說不清的聯繫。因為他是皇帝,所以只有他才能得到的一種東西。

  她問過邵嬤嬤,這種只有皇帝才配有的東西,到底該叫什麼。邵嬤嬤笑了笑,說:“該是叫祥瑞吧?”

  袁蓮華恍然大悟,她點頭道:“不錯,正是祥瑞。”

  所以她可以說話不如宮中其他人文雅,可以舉止沒有那麼優美,但她一定要堅持一點,就是她虔誠佛法這一點。只要這一點不破,她在皇帝心中就是與眾不同的。有再美的女人,再聰明的女人,也無法取代她的位置。

  袁貴妃已經將事情都安排好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