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蕭廣逸握了握她的手,他看清沅神色恬靜,心中竟只有一個念想,這是他的清沅。若哪一天清沅變成了顧皇后那樣的人,那就是他的罪過。

  “清沅,”他開了口,“袁昭儀這事情你在外不要提起,不要過問,只當不關心。交給我來處理。”

  他們已經大致商量了,就是一個“拖”字,就是陽奉陰違。一座巨大精美的佛像,不是那麼容易動工,更不是那麼容易竣工的。皇帝要的可不是一座簡單的佛像,隨著這座大佛像,還要擴大高崖寺的範圍,周邊都會有許多改動。

  蕭廣逸已經決定了,至少要拖過今年過年再說。

  這些事情他都會和清沅商量,但有些事情清沅明面上不能顯露。如今是皇帝正對顧氏不滿的時候,到處尋錯。他不能讓清沅冒這個險。

  清沅知道蕭廣逸擔心什麼,若是可能,她才不想管袁昭儀的事情,更不要蕭廣逸管。她真想對著傳話的內侍痛快甩出一句“這樣的佛像寧州容不下!”

  但這痛快的情形,她也只能在心中想想。蕭廣逸這樣擔心她,是這苦中的一絲甜。

  她依偎著蕭廣逸,頭靠在他肩上,說:“你說,以後我們要是沒這麼好了怎麼辦?我再想起這時候,會難過死的。”

  蕭廣逸道:“又說傻話。”

  他也終於有了一絲笑容。

  次日,他們一行人與宮中內侍一起回了寧州。內侍在寧州燕王府住了幾日,看燕王似乎開始籌備開鑿大佛的事情了,才啟程回京準備向皇帝回稟。

  皇帝要為袁昭儀在高崖寺動工的事情,很快就在寧州傳開了——這事情本來就是瞞不住的。城中百姓都會議論幾句這事情。

  因為高崖寺佛窟雖然斷斷續續沒有斷過開鑿,但這好幾十年來都沒有鑿比較大的佛像了,準確說,該是本朝開國以來,就沒有鑿過大佛了。這些年就是慢慢鑿一些小像,並修繕從前的罷了。

  突然說要鑿大佛,傳聞中還是為皇帝的新寵妃,寧州民間罵成一片,連帶著承攬了這事情的燕王都挨了幾句。

  寧州太守高敘倫卻知道燕王不同一般人,他試探著問燕王打算如何辦這件事情。燕王只道“不急”“務必要準備充分了再動工”,先要找畫圖紙的人,將圖紙畫出來。

  高敘倫就猜測這位燕王內心想必也是萬分無奈,並不想接這事情。他並不打算對此非議什麼,更不會將這事情上報皇帝。對他來說,皇帝未必真有寧州本地人更清楚當地的情況,燕王至少這態度更偏向寧州。

  寧州這邊的動靜,皇帝還沒有察覺。他只是有些擔心蕭廣逸能力不足,辦不好這件事情,打算再派些能工巧匠過去寧州。

  宮中對皇帝要在高崖佛窟建大佛的事情並沒有太大波瀾。那些溜須拍馬的宮人都去吹捧袁昭儀了,說皇帝如何寵愛她,做這件事情又是如何大功德一件。袁昭儀身邊的幾個嬤嬤更是一口一個袁信女袁信女的夸,怎麼誇張怎麼說。

  宗室中只有康王妃對著皇帝直言不諱說了,皇帝並不在意,又看在她是尊重的長輩份上,沒有計較。

  朝中有些大臣,就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李修致也提了這事情,他前段時間才得皇帝寵信,但對上了袁昭儀,皇帝就覺得他插手了自己的私事,有些不快。他暫時沒有驅逐李修致,但在心中記了一筆。

  太子沒有出聲,只委婉提了一次這樣的工程耗人耗錢。皇帝告訴他不必多慮,他是用自己的錢,他的私庫不用放在那裡讓錢發霉麼?

  太子就沒有再強勸。喬簡簡只是察覺到太子心情鬱悶,卻不知道是為何事,過了幾日,才明白原來是為這事情。她也覺得皇帝這事情做得不合理,但太子都勸不了的事情,又哪裡能輪到她向皇帝勸諫。

  喬簡簡想安慰太子,她也對寧州的事情有所了解,並不是對局勢一無所知。她只是勸太子想開點。寧州這幾年都很平穩,只要勞役不重,慢慢來,應當不會有什麼大事,而且寧州本來就有不少流放的苦役。

  太子聽了她這話,只是苦笑。他知道喬簡簡是在盡力開解他,說些好聽的,順耳的。本來美人溫言軟語,足以消愁。宮中不識字,不知事的小宮女,說過的話沒見識的多了,他聽了也不覺如何,還覺得可愛。

  喬簡簡說的話,雖然沒到重點,但也算有幾分道理。只是他聽了覺得她說得越多,卻離他的心越遠。

  本來太子除了太子妃,還該設有兩到四名良娣。但皇帝擔心他的身體,還暫時沒有設良娣。即便如此,太子也並沒有與喬簡簡十分親熱。喬簡簡忍不住注意到,太子對曲盈衣的笑容都比對她親昵。

  此刻喬簡簡看到太子的神色,就知道自己有關寧州說的話,又不得他的心。她只能停住不再說下去。她本來是愛說話的人,只是在這宮中,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句話就說錯了。她已經十分小心了。

  “殿下,這件事妾說錯了麼?”她柔聲問太子。

  太子看她神色,是說不出重話的,他並不厭惡她,他只是不愛她。

  “沒有,你說得很對。只是我有些累了。”太子敷衍了過去。

  第158章

  蕭廣逸一直在寧州燕王府住到了下元節。寧州的秋天一轉眼就沒了,十月初就得開始用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