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頁
少女鄭重的接過,她感覺這罐子裡的重量,並不是一抔土。
而是一個故事的全部。
她所有的委屈,疑問,以及整個少年時代的困惑,都化為烏有了。她不是他們說的政治的產物,他曾經有過那樣的阿爹,英明而正直,也曾經有過這樣的阿娘,隱忍而堅貞,他們不活在傳說中,而是活生生的人。
她低頭親吻著罐子,低語,像極了小女兒向著母親撒嬌的親昵。
她說,“阿娘,我們去找阿爹。”
十二、白頭
鍾黎握住了李雪來的手,“我和你一起去。皇陵那邊路滑。”
李雪來說,“好,謝謝你,承明……哥哥。”他們在風雪中護著罐子走了一陣,忽然聽見背後忽然有人的動靜,因為是雪夜,所以一點聲音也格外清晰。
“他不在皇陵。”李雪來和鍾黎轉過頭去,就看見茫茫雪色中立著錦衣玉袍的男人,她不由得驚呼了一聲,“皇兄?你怎麼會在這裡?”說罷,馬上張開雙手,護住身邊的少年。
小皇帝看著自己妹妹小雞護食的模樣,不禁有些好笑,“放心,我不會打他的。”
鍾黎下意識的努了努嘴,“誰打誰還不一定呢?他又打不過我。”
小皇帝如果是以前的少年,一定會和鍾黎打起來的,只是這幾年性子越發沉穩了,所以也只是笑笑,對著雪來說,“走,我帶你們去見父皇。”
雪來心裡有疑問,卻只能相信她的哥哥,可是,大晁的皇帝,不在皇陵里又會在哪裡?天還有一個時辰就要亮起來,到時候皇帝必然是要早朝的,可是皇兄他這樣陪著我們,似乎要走很遠的路。
結果,那天皇帝莫名其妙的失蹤了,沒有上早朝。
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他甚至帶著她和鍾黎出了皇城門,即使是這樣短暫的離開這高高的圍牆,李雪來的心裡也是有些雀躍,他們上了馬車,疾馳到城西外面的檀明山。
那時歷代皇族祭祀亡靈的地方。
“父皇會在那裡?”李雪來問。
皇帝搖搖頭,他的目光順著檀明山而去,指著檀明山後面與它遙遙相對的山峰,問,“雪來,你知道那是座什麼山嗎?”
那並不是一座起眼的山峰,不高也不夠奇峻,其上白雪點點,點綴在其中。“不知道。”李雪來搖頭。
只聽小皇帝繼續說,“世人都知道檀明山,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千歲山,意為香火綿延千年的意思,可是他對面的那座山,卻很少有人知道,名字也不怎麼吉利……它叫做白頭山。”
鍾黎卻說,“人生有幸能白頭。白頭,也未必不吉利呀。”
皇帝不置可否,“雪來,我們就去白頭山。”
三個人,一輛馬車逆著風雪一路疾馳,越走到山裡,風雪更加肆虐,路更加難走。到了最後,馬匹也不聽話了,停滯不前,於是三個人只好下車來走路。
山中荊棘橫生,鍾黎是練家子,所以在前面開路,小皇帝也不差,雙手護住妹妹,兩個人輪流著,是不是因為誰來護著李雪來的問題還吵兩句,李雪來忽然心中一陣暖意,她和皇兄其實說不上親近,在他的面前,首先是皇帝,其次是哥哥,她從來不敢撒嬌,可是,因為鍾黎的出現,她好像突然多了兩個哥哥。
山中風雪雖然大,可是越接近了山頂,風雪居然越來越小,等到了山頂上,居然平靜的沒有一絲風雪,山上平坦,有幾畝菜地,有一間茅房,竟然好像一直有人生活在這裡。
“皇兄,父皇他……”她難以掩飾心中的激動,話語都帶了顫音。
“我不知道。”小皇帝卻拉著小姑娘的手,嚴肅道,“雪來,你聽我說。”
“等我說完再進去。”李雪來不走了,呆呆的看他。
“我當年從民間回來,其實見過父皇一次的,是曹瓚帶我來的,那時候,父皇卻是是還健在的。”
李雪來不禁大吃一驚,她記得皇兄分明是父皇去世後才被接回來的。
“我回宮不久之後,就被當時的顧命大臣帶到了這裡,我很小的時候就流落民間,所以對父皇的印象並不是很深,可是我一看到他就認出來,我們的父親是那樣君子端方的男人,他就坐在前面的石凳前面,等待著我來。”
他又轉向李雪來,“對了,其實我和你多不像父親,要怎麼形容他,可能他,更像這畫中的鶴多一些……”
“可是這樣一個人,我見到他的時候,頭髮已經全白,他穿著長長的白袍,根本看不出年齡,他一看見,就對我說,‘想不到你已經這麼大了。’我當時也和你一樣,有很多疑問,可是父皇卻一眼就看出來,‘你一定很奇怪,我明明還活著,為什麼會說死了?’他當時只說了一句話,‘看見活著的,不一定還活著,少了她的目光,我就是死的。’”
“我這輩子為那麼多人而活,可是,誰也不知道……我只想要活在她的目光中。”
“父皇有很多妃子,可是我一聽他的口氣,就知道不會是我的母親王良娣,也不會是任何妃子,他說的是文賢皇后。”
“為什麼?”
“因為父皇說,‘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穿著小宮女的衣服,他似乎是循著鶴唳的聲音而來,誤入了聽鶴居……’”
他看見她的時候,她正低頭撫摸著一隻受傷的雛鶴,她聽見腳步聲,驀然抬起頭,聲音脆生生的,她說,“殿下,它受傷了,我可以陪著他嗎?”
他看見只是一個小姑娘,不忍心拒絕,於是就答應了,於是每一天,小姑娘都會來這裡看這隻雛鶴,看著它慢慢的康復,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會飛,他一直默默的看著她,直到了她的名字,卻從來不會打擾她,可是那時候他不知道的是,小姑娘也在偷偷的看他。
兩個毫不相干的鶴,和一群鶴,明明是毫不相干的,卻分外的和諧。
後來有一天,他繃著臉說,“鶴已經完全好了,你以後不用來了。”小姑娘忽然慌了神,整個人都懨了下去,他噗嗤的笑出了聲,“其實這只是藉口吧,你就賴上這一畝三分地了吧。”
“那就賴著吧。”小姑娘忽然重新笑起來,十分歡暢的模樣,她不算是很艷麗的姑娘,笑起來兩隻眼睛彎彎的,像月牙,那時候他便覺得,在她眼裡的自己是那麼耀眼。
而那一年,她才十七歲。
“父皇又說,文賢皇后的心意,他從來都知曉的,可是就是喜歡順著她,就是她說要火燒聽鶴居,他也聽了,可是現在他想聽一次自己的。”
小皇帝,“那是我最後一次看見他,以後再也沒有來過,所以,父皇到底還在不在世上,我確實不知道。”
他們走進茅屋的時候,屋子裡已經遍布灰塵,似乎很多年都沒有人住過了,四周空蕩蕩的,根本沒有人的蹤跡。
而是一個故事的全部。
她所有的委屈,疑問,以及整個少年時代的困惑,都化為烏有了。她不是他們說的政治的產物,他曾經有過那樣的阿爹,英明而正直,也曾經有過這樣的阿娘,隱忍而堅貞,他們不活在傳說中,而是活生生的人。
她低頭親吻著罐子,低語,像極了小女兒向著母親撒嬌的親昵。
她說,“阿娘,我們去找阿爹。”
十二、白頭
鍾黎握住了李雪來的手,“我和你一起去。皇陵那邊路滑。”
李雪來說,“好,謝謝你,承明……哥哥。”他們在風雪中護著罐子走了一陣,忽然聽見背後忽然有人的動靜,因為是雪夜,所以一點聲音也格外清晰。
“他不在皇陵。”李雪來和鍾黎轉過頭去,就看見茫茫雪色中立著錦衣玉袍的男人,她不由得驚呼了一聲,“皇兄?你怎麼會在這裡?”說罷,馬上張開雙手,護住身邊的少年。
小皇帝看著自己妹妹小雞護食的模樣,不禁有些好笑,“放心,我不會打他的。”
鍾黎下意識的努了努嘴,“誰打誰還不一定呢?他又打不過我。”
小皇帝如果是以前的少年,一定會和鍾黎打起來的,只是這幾年性子越發沉穩了,所以也只是笑笑,對著雪來說,“走,我帶你們去見父皇。”
雪來心裡有疑問,卻只能相信她的哥哥,可是,大晁的皇帝,不在皇陵里又會在哪裡?天還有一個時辰就要亮起來,到時候皇帝必然是要早朝的,可是皇兄他這樣陪著我們,似乎要走很遠的路。
結果,那天皇帝莫名其妙的失蹤了,沒有上早朝。
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裡?
他甚至帶著她和鍾黎出了皇城門,即使是這樣短暫的離開這高高的圍牆,李雪來的心裡也是有些雀躍,他們上了馬車,疾馳到城西外面的檀明山。
那時歷代皇族祭祀亡靈的地方。
“父皇會在那裡?”李雪來問。
皇帝搖搖頭,他的目光順著檀明山而去,指著檀明山後面與它遙遙相對的山峰,問,“雪來,你知道那是座什麼山嗎?”
那並不是一座起眼的山峰,不高也不夠奇峻,其上白雪點點,點綴在其中。“不知道。”李雪來搖頭。
只聽小皇帝繼續說,“世人都知道檀明山,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千歲山,意為香火綿延千年的意思,可是他對面的那座山,卻很少有人知道,名字也不怎麼吉利……它叫做白頭山。”
鍾黎卻說,“人生有幸能白頭。白頭,也未必不吉利呀。”
皇帝不置可否,“雪來,我們就去白頭山。”
三個人,一輛馬車逆著風雪一路疾馳,越走到山裡,風雪更加肆虐,路更加難走。到了最後,馬匹也不聽話了,停滯不前,於是三個人只好下車來走路。
山中荊棘橫生,鍾黎是練家子,所以在前面開路,小皇帝也不差,雙手護住妹妹,兩個人輪流著,是不是因為誰來護著李雪來的問題還吵兩句,李雪來忽然心中一陣暖意,她和皇兄其實說不上親近,在他的面前,首先是皇帝,其次是哥哥,她從來不敢撒嬌,可是,因為鍾黎的出現,她好像突然多了兩個哥哥。
山中風雪雖然大,可是越接近了山頂,風雪居然越來越小,等到了山頂上,居然平靜的沒有一絲風雪,山上平坦,有幾畝菜地,有一間茅房,竟然好像一直有人生活在這裡。
“皇兄,父皇他……”她難以掩飾心中的激動,話語都帶了顫音。
“我不知道。”小皇帝卻拉著小姑娘的手,嚴肅道,“雪來,你聽我說。”
“等我說完再進去。”李雪來不走了,呆呆的看他。
“我當年從民間回來,其實見過父皇一次的,是曹瓚帶我來的,那時候,父皇卻是是還健在的。”
李雪來不禁大吃一驚,她記得皇兄分明是父皇去世後才被接回來的。
“我回宮不久之後,就被當時的顧命大臣帶到了這裡,我很小的時候就流落民間,所以對父皇的印象並不是很深,可是我一看到他就認出來,我們的父親是那樣君子端方的男人,他就坐在前面的石凳前面,等待著我來。”
他又轉向李雪來,“對了,其實我和你多不像父親,要怎麼形容他,可能他,更像這畫中的鶴多一些……”
“可是這樣一個人,我見到他的時候,頭髮已經全白,他穿著長長的白袍,根本看不出年齡,他一看見,就對我說,‘想不到你已經這麼大了。’我當時也和你一樣,有很多疑問,可是父皇卻一眼就看出來,‘你一定很奇怪,我明明還活著,為什麼會說死了?’他當時只說了一句話,‘看見活著的,不一定還活著,少了她的目光,我就是死的。’”
“我這輩子為那麼多人而活,可是,誰也不知道……我只想要活在她的目光中。”
“父皇有很多妃子,可是我一聽他的口氣,就知道不會是我的母親王良娣,也不會是任何妃子,他說的是文賢皇后。”
“為什麼?”
“因為父皇說,‘我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穿著小宮女的衣服,他似乎是循著鶴唳的聲音而來,誤入了聽鶴居……’”
他看見她的時候,她正低頭撫摸著一隻受傷的雛鶴,她聽見腳步聲,驀然抬起頭,聲音脆生生的,她說,“殿下,它受傷了,我可以陪著他嗎?”
他看見只是一個小姑娘,不忍心拒絕,於是就答應了,於是每一天,小姑娘都會來這裡看這隻雛鶴,看著它慢慢的康復,慢慢的長大,慢慢的會飛,他一直默默的看著她,直到了她的名字,卻從來不會打擾她,可是那時候他不知道的是,小姑娘也在偷偷的看他。
兩個毫不相干的鶴,和一群鶴,明明是毫不相干的,卻分外的和諧。
後來有一天,他繃著臉說,“鶴已經完全好了,你以後不用來了。”小姑娘忽然慌了神,整個人都懨了下去,他噗嗤的笑出了聲,“其實這只是藉口吧,你就賴上這一畝三分地了吧。”
“那就賴著吧。”小姑娘忽然重新笑起來,十分歡暢的模樣,她不算是很艷麗的姑娘,笑起來兩隻眼睛彎彎的,像月牙,那時候他便覺得,在她眼裡的自己是那麼耀眼。
而那一年,她才十七歲。
“父皇又說,文賢皇后的心意,他從來都知曉的,可是就是喜歡順著她,就是她說要火燒聽鶴居,他也聽了,可是現在他想聽一次自己的。”
小皇帝,“那是我最後一次看見他,以後再也沒有來過,所以,父皇到底還在不在世上,我確實不知道。”
他們走進茅屋的時候,屋子裡已經遍布灰塵,似乎很多年都沒有人住過了,四周空蕩蕩的,根本沒有人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