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頁
當了也有幾十載的皇帝的,徽宗不會那麼蠢笨,要麼就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讓他暫不發落傅將軍和李銘太。
只不過宋君顏卻不想讓他們這麼好過,昨夜除卻瑞王的人馬,還有另一隊人趁徽宗的暗衛離去後襲擊他,因著玄機樓的人在,那隊人沒能傷到他,但就算擒住了那隊人,也個個服毒自殺了,是死士。
本以為徒勞無功了,沒想琉玹及時制住了一死士自殺,在他的後頸處發現一個四瓣血梅印記,那印記似乎之前已經被人用刀刮去了,現在留著沒有癒合的傷疤,剛好是個梅花的形狀。
仔細對了對,宋君顏面色微微泛冷,這隊人與此前在東玄與北雲的交界追殺他的人是一夥的,之前是因著李銘太一事,這次又是與李姝婉有關,這夥人和靖王府還真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就在宋君顏沉思間,門口傳來腳步聲,循聲望去,正見琉玹匆忙走進,行了禮,道:“稟太子,那死士招了。”
“說了些什麼?”宋君顏淡聲問道。
“這是證詞。”說著,琉玹將手中的紙張遞給宋君顏,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字,還暗了手印。
宋君顏將證詞細細看了一遍,隨後輕笑,果然他沒猜錯,那些從東玄追殺他到北雲的人正是李銘太所派,而前世殺了他的幕後黑手就是李銘太。
只是,宋君顏卻想不通,李銘太是徽宗的心腹,當初徽宗派李銘太潛伏在東玄,也是為了尋他,為何李銘太執意要殺了他呢?
若不是李銘太先動的手,此前他和李銘太本就是互不相干的人,可沒有理由讓李銘太將他至於死地。
還沒得宋君顏將這些想清楚,就有宮人到宸青宮來傳話,讓他前往御書房,徽宗有要事找他商議。
“將那人看好,找個大夫給他,不要死了。”宋君顏吩咐了琉玹一句,接著就往御書房走去。
待宋君顏到御書房時,徽宗正坐在主位上,一干大臣坐在下方,李銘太自然也在。
“兒臣參見父皇。”宋君顏行了禮。
“太子來了。”徽宗淡淡應了一聲,就命兵部尚書將情況道與宋君顏聽,宋君顏聽著,面色漸淡,西夷發生政變,誅了原本的皇帝。
原本不過只是西夷的事,礙不著東玄,可半月前西夷卻與東玄結盟進攻北雲,北雲毫無防備,節節敗退,丟了邊界的荊州,足足過了半月消息才傳到上京。
“東玄新帝不過登基一年有餘,正是朝綱未穩之時,又怎會與西夷結盟進攻北雲?”宋君顏出聲,東玄的皇帝是楚辰玦,莫不說國家大義了,只要楚潯枂還在北雲中,他就不信楚辰玦會讓東玄與北云為敵。
“太子有所不知,兩月前東玄新帝患疾離世,如今主持東玄朝政的是攝政王。”兵部尚書答道,暗中打量著宋君顏,畢竟東玄新帝與這位太子的關係匪淺。
新帝離世?宋君顏面色暗了暗,楚辰玦身體強健又怎會患疾離世?而且東玄又是哪來的攝政王?
正思量間,宋君顏就聽到徽宗的話,“經朕與眾卿商議,決定派太子率傅家軍前往邊界禦敵,傅將軍輔佐同往。”
讓他率傅家軍前往邊界,而且要傅將軍輔佐,宋君顏看向徽宗,只見徽宗面色微沉,其他的大臣都低了頭,無人敢出言,敢情是早做了決定,喚他來不過是通知一聲。
“兒臣領旨。”宋君顏恭敬的領了命。
看著宋君顏低眉順首的模樣,徽宗滿意的笑笑,再說了幾句安排出征的事就遣了眾大臣下去了,獨留了宋君顏。
“太子可知朕為何執意要你率傅家軍前往邊界?”徽宗開口,語氣聽不出喜怒。
“兒臣知曉,戰場雖刀槍無眼,卻也是極易讓人俯首稱臣,此次出征若是勝利,定能順利收服傅家軍。”宋君顏應著,目光轉了轉,故作疑惑道:“可兒臣不解,為何父皇要派傅將軍通往,如此豈不是不利於收服傅家軍?”
“正如太子所說,戰場刀槍無眼,要是一去不復返也不是不可。”徽宗將目光掃向宋君顏,“總要尋個機會將不忠之人除了。”
“兒臣知曉了,定不負父皇所託。”宋君顏沉聲應著。
“嗯,下去吧。”徽宗擺擺手,讓宋君顏退下了。
“是。”宋君顏轉身出了門,往外邊走去,臉上帶著冷意,他沒猜錯,徽宗就是想借他的手將傅將軍除去,就算是知曉了傅將軍和瑞王勾結一事,可為了穩住朝綱,徽宗也不會將這事揭發出來。
可徽宗卻也容不下傅將軍,所以就想借著出征為由,讓他想辦法在戰場上除了傅將軍,傅將軍不是個蠢的,自然也能看出端倪,可終究是臣子,不敢不從君命,只不過卻會在暗中提防著。
在傅家軍的眼皮底下出去傅將軍,難度極大,可他卻不能不應,一來他是太子,不得違抗徽宗的皇命,而且正如徽宗所說,此次上戰場是最好的收服傅家軍的機會,他不可能拒了,二來傅將軍已經站在他對立陣營了,就算是瑞王倒了,傅將軍依然沒有向他示好的意思,如此就更加不能留著傅將軍了。
徽宗也正是算準了這一點才會讓他除去傅將軍。
這事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出征就在兩日後,看來是來不及將李銘太害他的事揭發出來了,便宜他了。
只不過宋君顏卻不想讓他們這麼好過,昨夜除卻瑞王的人馬,還有另一隊人趁徽宗的暗衛離去後襲擊他,因著玄機樓的人在,那隊人沒能傷到他,但就算擒住了那隊人,也個個服毒自殺了,是死士。
本以為徒勞無功了,沒想琉玹及時制住了一死士自殺,在他的後頸處發現一個四瓣血梅印記,那印記似乎之前已經被人用刀刮去了,現在留著沒有癒合的傷疤,剛好是個梅花的形狀。
仔細對了對,宋君顏面色微微泛冷,這隊人與此前在東玄與北雲的交界追殺他的人是一夥的,之前是因著李銘太一事,這次又是與李姝婉有關,這夥人和靖王府還真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就在宋君顏沉思間,門口傳來腳步聲,循聲望去,正見琉玹匆忙走進,行了禮,道:“稟太子,那死士招了。”
“說了些什麼?”宋君顏淡聲問道。
“這是證詞。”說著,琉玹將手中的紙張遞給宋君顏,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字,還暗了手印。
宋君顏將證詞細細看了一遍,隨後輕笑,果然他沒猜錯,那些從東玄追殺他到北雲的人正是李銘太所派,而前世殺了他的幕後黑手就是李銘太。
只是,宋君顏卻想不通,李銘太是徽宗的心腹,當初徽宗派李銘太潛伏在東玄,也是為了尋他,為何李銘太執意要殺了他呢?
若不是李銘太先動的手,此前他和李銘太本就是互不相干的人,可沒有理由讓李銘太將他至於死地。
還沒得宋君顏將這些想清楚,就有宮人到宸青宮來傳話,讓他前往御書房,徽宗有要事找他商議。
“將那人看好,找個大夫給他,不要死了。”宋君顏吩咐了琉玹一句,接著就往御書房走去。
待宋君顏到御書房時,徽宗正坐在主位上,一干大臣坐在下方,李銘太自然也在。
“兒臣參見父皇。”宋君顏行了禮。
“太子來了。”徽宗淡淡應了一聲,就命兵部尚書將情況道與宋君顏聽,宋君顏聽著,面色漸淡,西夷發生政變,誅了原本的皇帝。
原本不過只是西夷的事,礙不著東玄,可半月前西夷卻與東玄結盟進攻北雲,北雲毫無防備,節節敗退,丟了邊界的荊州,足足過了半月消息才傳到上京。
“東玄新帝不過登基一年有餘,正是朝綱未穩之時,又怎會與西夷結盟進攻北雲?”宋君顏出聲,東玄的皇帝是楚辰玦,莫不說國家大義了,只要楚潯枂還在北雲中,他就不信楚辰玦會讓東玄與北云為敵。
“太子有所不知,兩月前東玄新帝患疾離世,如今主持東玄朝政的是攝政王。”兵部尚書答道,暗中打量著宋君顏,畢竟東玄新帝與這位太子的關係匪淺。
新帝離世?宋君顏面色暗了暗,楚辰玦身體強健又怎會患疾離世?而且東玄又是哪來的攝政王?
正思量間,宋君顏就聽到徽宗的話,“經朕與眾卿商議,決定派太子率傅家軍前往邊界禦敵,傅將軍輔佐同往。”
讓他率傅家軍前往邊界,而且要傅將軍輔佐,宋君顏看向徽宗,只見徽宗面色微沉,其他的大臣都低了頭,無人敢出言,敢情是早做了決定,喚他來不過是通知一聲。
“兒臣領旨。”宋君顏恭敬的領了命。
看著宋君顏低眉順首的模樣,徽宗滿意的笑笑,再說了幾句安排出征的事就遣了眾大臣下去了,獨留了宋君顏。
“太子可知朕為何執意要你率傅家軍前往邊界?”徽宗開口,語氣聽不出喜怒。
“兒臣知曉,戰場雖刀槍無眼,卻也是極易讓人俯首稱臣,此次出征若是勝利,定能順利收服傅家軍。”宋君顏應著,目光轉了轉,故作疑惑道:“可兒臣不解,為何父皇要派傅將軍通往,如此豈不是不利於收服傅家軍?”
“正如太子所說,戰場刀槍無眼,要是一去不復返也不是不可。”徽宗將目光掃向宋君顏,“總要尋個機會將不忠之人除了。”
“兒臣知曉了,定不負父皇所託。”宋君顏沉聲應著。
“嗯,下去吧。”徽宗擺擺手,讓宋君顏退下了。
“是。”宋君顏轉身出了門,往外邊走去,臉上帶著冷意,他沒猜錯,徽宗就是想借他的手將傅將軍除去,就算是知曉了傅將軍和瑞王勾結一事,可為了穩住朝綱,徽宗也不會將這事揭發出來。
可徽宗卻也容不下傅將軍,所以就想借著出征為由,讓他想辦法在戰場上除了傅將軍,傅將軍不是個蠢的,自然也能看出端倪,可終究是臣子,不敢不從君命,只不過卻會在暗中提防著。
在傅家軍的眼皮底下出去傅將軍,難度極大,可他卻不能不應,一來他是太子,不得違抗徽宗的皇命,而且正如徽宗所說,此次上戰場是最好的收服傅家軍的機會,他不可能拒了,二來傅將軍已經站在他對立陣營了,就算是瑞王倒了,傅將軍依然沒有向他示好的意思,如此就更加不能留著傅將軍了。
徽宗也正是算準了這一點才會讓他除去傅將軍。
這事倒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出征就在兩日後,看來是來不及將李銘太害他的事揭發出來了,便宜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