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林之若的出現,比傅青綸帶給她的打擊,要沉重千倍萬倍。她不明白,那個頭髮又短又亂,整天捧著課外書,上課總是打瞌睡的女孩,怎麼就能學習那麼好。她不服氣,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學習,對其他的事情不聞不問,連出板報這種她作為美術特長生以前最得意的工作,都推辭了出去。夜裡宿舍熄燈以後,還要打著手電看書做題到深夜。以至於高一上學期一次班級勞動,她踩著桌子擦高處的玻璃時,一陣暈眩,竟然摔了下來。
接住她的,是正和李凱抬水經過的孟繁星。她剛剛從驚恐中回過神來,猛然看到孟繁星俊秀的臉龐,聽到他關切的詢問,羞窘得滿面通紅,慌忙掙扎著站起來,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然而,孟繁星雙臂的力度,身上那種男孩子特有的氣息,卻彌留在她的感覺里,久久不散。
從此,那個溫和俊秀的男孩,便在她少女的心裡,成了騎著白馬的王子,勇敢冷靜地解救她於危難之間的英雄。
在那之後的歲月里,李碧荷曾經無數次在心中回放那一刻,快鏡頭,慢鏡頭,長鏡頭,近鏡頭,推前,拉後,旋轉,從各個角度,配著不同的音樂和光色,淋漓盡致的抒寫著那一生只有一次的覺醒。
是的,覺醒。對李碧荷來說,那是一種宿命式的覺醒。仿佛一縷春風拂過,沉睡的大地忽然睜開了眼睛;仿佛一顆露珠滾落,含苞的花蕾驀然綻放。仿佛一架沉寂多年的鋼琴,在某種神秘力量的驅使下,被一雙巧妙的手輕輕按響;仿佛一軸封存許久的畫卷,在某個無法預知的時刻,被一個命定的人徐徐展開。
突然之間,她的世界不再只是黑白的單調輪換,不再只是學習與休息,競爭與榮譽。林之若的陰影漸漸淡去。她驚喜地發現,原來葉是綠的,花是紅的,天是藍的,而夢,是七彩的。
一成不變的學習生活,開始鮮活生動起來。
每一次走入教室,總是下意識地,先看向後排他的座位。如果他坐在那裡,便有一種無端的滿足和欣喜。而如果他不在,便會莫名地空虛,感覺的觸角一直提著,直到他回到教室,才鬆了一口氣般,平靜下來。
在食堂,她不再固執地呆在自己最愛的臨窗座位,而是換到了更為吵鬧和陰暗的一邊,因為那裡,一抬頭,便可以看到一個明朗的笑容。
埋頭做題的時候,整個世界的喧鬧都遠去,唯有孟繁星的聲音,會自動通過屏蔽,每一個字,每一個音,都真切地傳入耳膜。
上課的時候,偶然有一次,她發現眼鏡片的反光中,映出坐在後排的他凝神聽講的面容。從此無論座位怎樣輪換,她總是能找到一個適當的角度,使得老師板書的旁邊,眼角的餘光里,常常伴隨著一張俊朗的臉龐,照亮她的整個視野。
最沉醉的,是他在球場上矯健的身姿。十幾歲的男孩,在課堂上,在異性面前,總是溫和沉靜甚至有一絲羞澀。只有在運動中,他青春的活力,才得到淋漓盡致地釋放,仿佛夏日的陽光,熱烈,舒展,烤得人整顆心都滾燙起來。孟繁星的球風並不張揚,然而流暢,冷靜,果斷,既善於配合程輝侵略性的攻擊,也能在處於下風的時候,凝聚和調動己方的力量,扭轉局面。本來對體育一向漠不關心的李碧荷,忽然發現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開始貪婪地凝視操場上那個修長優美的身形。他躍起投籃的側影,常常讓她的呼吸,有一剎那的停滯。
她有兩個好朋友,都是原來五中的,不過不在快班。其中一個,已經有了男朋友,因而大家一起私語調笑的時候,便常常涉及愛情這個話題。李碧荷曾經向她們隱約透漏過自己的心事,也曾悄悄把孟繁星指給她們看。兩個人都鼓勵她主動一點,幫她出了很多主意。
出於一向的拘謹和矜持,李碧荷選擇了一種非常婉轉的表達方式。因為和傅青綸來自同一所初中,較為熟悉一些,她屢屢去找傅青綸商討問題。這時候,和傅青綸同桌的孟繁星大多都會注意傾聽。雖然不敢直視他,她的眼角餘光,卻在在處處,有他的存在。有的時候,即使自己已經明白了,但因為孟繁星神色中還有困惑,她也會藉故和傅青綸多討論一會兒,直到孟繁星恍然大悟。能對心愛的人有所助益,即使是用這樣一種煞費苦心的方式,她的心裡,也還是甜甜的。
漸漸的,她不再滿足於這種間接的接觸,尤其是,隨著班裡同學們彼此熟識起來,她發現孟繁星在女生面前,也並非總是羞澀,和附近的唐馨林之若等人,甚至還有說有笑。她渴望能走進他的視野,他的生活,能坦然而親密地,和他交談。
但是人和人之間的親密,看起來似乎很容易做到,真正實行起來,卻無處下手。尤其是傅青綸和唐馨好了以後,這唯一的接近他們那個小圈子的途徑,似乎也被切斷了。雖然一起登過山,勞過動,還分在一個學雷鋒小組,可是,她始終無法讓那個男孩的目光,落到自己身上。她明白,自己不像唐馨,自然而然會得到異性的關注和仰慕。甚至還不如林之若,因為有著男孩子漫不在乎的作派,在男生群里,反而比在女生中更容易得到認同,更舒服自在。
而她,只能遙遙注目,默默渴望。
有時候,李碧荷實在遏制不住心底的悸動,便偷偷地在紙上,畫孟繁星的像。他投籃的動作,他走路的姿態,他思索的表情,他微笑的樣子,一張又一張。她不敢帶回家,更不敢留在學校,只好每畫完一張,端詳欣賞過無數遍之後,撕成碎片。
那些碎片,她裝在一個精緻的空餅乾盒裡,小心放在自己的床下。
多麼悲哀而又甜蜜的秘密!青春的心事,只能以這樣一種破碎的方式,來保存和紀念。
也有狂喜的瞬間。比如高一籃球賽時,她因為個子比較高,被林之若強行拖上場,出了糗,回到座位上之後,把頭埋在手臂里當鴕鳥,不去聽後面男生們的嘲笑。忽然,孟繁星溫和的聲音響起,制止了程輝等人,轉移了話題。那一刻,她的一顆心,突然輕盈起來,仿佛一根小小的羽毛,被春風托起,飛啊飛啊,好久都不能落地。
高二上學期,學校要求快班派出兩名代表,到其他班座談,交流學習經驗。雖然沒有什麼實際利益,這卻是一件很出風頭的差事。下午上課前,班主任召開臨時班會,讓大家提名投票。李碧荷覺得這純粹是走形式。毫無疑問,能作代表的,自然是學習最好的兩個人。因而,她自顧看書做題,根本就沒抬頭。可是,繼林之若和傅青綸等人之後,她震驚地聽到了自己的名字,而且,還是那個讓她魂牽夢繞心動神搖的聲音。她臉熱烘烘的,益發把頭低下去,耳朵里反反覆覆地迴響著那個清朗的聲音。後面的討論,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班會的結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在林之若,傅青綸和高夏三位主要班幹部的一致贊同和強烈推薦下,她和李凱被選出來,極其風光地到各班做了一次巡迴演講。
從普通班同學專注的目光和敬佩的神情中,她不僅找回了以前的自信,還生發了新的希望。
那個男孩,這樣子對她,難道全無原因麼?
也許,當春風喚醒大地,大地也溫暖了春風;
也許,當露珠催開蓓蕾,蓓蕾也感動了露珠。
也許,當琴鍵被按響,那旋律同樣激盪著演奏者的心房;
也許,當畫卷被展開,那色彩同樣牽動著觀賞者的目光。
也許,也許,自己的一片痴情,終究還是激起了迴響。
她鼓起勇氣,向孟繁星借了一本詩集。書本里,他留下的每一處摺痕,每一個字跡,她都看了又看,仿佛裡面帶著他的氣息,無比的親切和珍貴。她留下了那本書,另買了一本,躊躇良久,最後,在扉頁上畫了一幅漫畫,題了一首小詩,趁著一個沒人在旁邊的時刻,忐忑不安地還給了他。孟繁星隨手收下,並沒有細看。她有一點點失望,但是仔細一想,又很慶幸。如果他當時就發現了,自己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此後的整個寒假,她都坐立不安,等待著孟繁星的反應。有好幾次,她忍不住,想要去找他,卻不敢去他家,只是在附近的商場裡徘徊,希望有一次偶遇。
現實生活中,偶遇永遠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
可是,即便是只有一點點的希望,也比悶坐家中等待,容易捱過。
再也不願受那樣懸而未決的折磨。於是,開學之後,她拿出所有的勇氣,轉去體育組,來到他的身邊。
他依然是溫和而禮貌的態度,略略推辭,但是並沒有認真拒絕。
他教她打籃球,教她持球的方式,帶球的技巧,斷球的訣竅,認真而耐心,近在咫尺,呼吸可聞。
那樣的時刻,於她,就是天堂。
每一個細節,每一次對望,她都寫在日記里,畫在簿子上,細細珍藏。
那段日子,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她的男朋友。謠言傳得久了,便難以分清真假。她自己,幾乎都當成了事實。
直到在他的生日宴會上,看到林之若和程輝對唱時,他凝視她的目光。
有了對比,她才知道,原來他看著自己的時候,只是尊敬和禮貌,親切和友好。而他看著林之若的時候,卻是熱切的,渴慕的。他可以毫無顧忌地直視自己,卻不敢迎視林之若的目光,正如自己常常不能自己地避開他的注視一樣。
她自欺地想,這也許是自己的幻覺,不然,這麼明顯的愛慕,他周圍的人怎麼會毫無察覺。
而這最後一根稻糙,也終於被他明明白白地粉碎。
那一晚,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看著日記里的記載和圖片,哭了一夜。
愛,是這麼辛苦,又這麼絕望。
她已經淡下去的對林之若的不甘不憤,又重新涌了上來,並且空前地強烈。
那個學期,林之若不知道有什麼喜事,本來挺安靜的一個人,突然變得神采飛揚。在班裡成天和程輝鬥嘴,在宿舍里雖然除了和唐馨,不怎麼說話,但是嘴角含笑,走路生風,宿舍里的值日衛生工作,也都搶著去做,就算有人有意往她身上推也不在乎,仿佛她已經擁有整個世界,因而不屑於計較這些小事一樣。
不知道為什麼,李碧荷很討厭她這個樣子。她在上鋪,時間又安排得滿滿的,有時候林之若主動幫助她遞一些東西,或是打熱水什麼的,她都板著臉拒絕。林之若只是聳聳肩,再不干涉她的事情,卻也從來不和任何人抱怨,仿佛根本就沒往心裡去一樣。這樣一來,倒顯得自己心胸狹窄,李碧荷更不舒服了。
如果林之若對孟繁星好,她也許就死心了。畢竟,感情是不能強求的。如果所愛的人卻不愛我,那麼,當她躲在角落裡心碎的時候,至少還可以祈禱他能得到幸福。
接住她的,是正和李凱抬水經過的孟繁星。她剛剛從驚恐中回過神來,猛然看到孟繁星俊秀的臉龐,聽到他關切的詢問,羞窘得滿面通紅,慌忙掙扎著站起來,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然而,孟繁星雙臂的力度,身上那種男孩子特有的氣息,卻彌留在她的感覺里,久久不散。
從此,那個溫和俊秀的男孩,便在她少女的心裡,成了騎著白馬的王子,勇敢冷靜地解救她於危難之間的英雄。
在那之後的歲月里,李碧荷曾經無數次在心中回放那一刻,快鏡頭,慢鏡頭,長鏡頭,近鏡頭,推前,拉後,旋轉,從各個角度,配著不同的音樂和光色,淋漓盡致的抒寫著那一生只有一次的覺醒。
是的,覺醒。對李碧荷來說,那是一種宿命式的覺醒。仿佛一縷春風拂過,沉睡的大地忽然睜開了眼睛;仿佛一顆露珠滾落,含苞的花蕾驀然綻放。仿佛一架沉寂多年的鋼琴,在某種神秘力量的驅使下,被一雙巧妙的手輕輕按響;仿佛一軸封存許久的畫卷,在某個無法預知的時刻,被一個命定的人徐徐展開。
突然之間,她的世界不再只是黑白的單調輪換,不再只是學習與休息,競爭與榮譽。林之若的陰影漸漸淡去。她驚喜地發現,原來葉是綠的,花是紅的,天是藍的,而夢,是七彩的。
一成不變的學習生活,開始鮮活生動起來。
每一次走入教室,總是下意識地,先看向後排他的座位。如果他坐在那裡,便有一種無端的滿足和欣喜。而如果他不在,便會莫名地空虛,感覺的觸角一直提著,直到他回到教室,才鬆了一口氣般,平靜下來。
在食堂,她不再固執地呆在自己最愛的臨窗座位,而是換到了更為吵鬧和陰暗的一邊,因為那裡,一抬頭,便可以看到一個明朗的笑容。
埋頭做題的時候,整個世界的喧鬧都遠去,唯有孟繁星的聲音,會自動通過屏蔽,每一個字,每一個音,都真切地傳入耳膜。
上課的時候,偶然有一次,她發現眼鏡片的反光中,映出坐在後排的他凝神聽講的面容。從此無論座位怎樣輪換,她總是能找到一個適當的角度,使得老師板書的旁邊,眼角的餘光里,常常伴隨著一張俊朗的臉龐,照亮她的整個視野。
最沉醉的,是他在球場上矯健的身姿。十幾歲的男孩,在課堂上,在異性面前,總是溫和沉靜甚至有一絲羞澀。只有在運動中,他青春的活力,才得到淋漓盡致地釋放,仿佛夏日的陽光,熱烈,舒展,烤得人整顆心都滾燙起來。孟繁星的球風並不張揚,然而流暢,冷靜,果斷,既善於配合程輝侵略性的攻擊,也能在處於下風的時候,凝聚和調動己方的力量,扭轉局面。本來對體育一向漠不關心的李碧荷,忽然發現自己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開始貪婪地凝視操場上那個修長優美的身形。他躍起投籃的側影,常常讓她的呼吸,有一剎那的停滯。
她有兩個好朋友,都是原來五中的,不過不在快班。其中一個,已經有了男朋友,因而大家一起私語調笑的時候,便常常涉及愛情這個話題。李碧荷曾經向她們隱約透漏過自己的心事,也曾悄悄把孟繁星指給她們看。兩個人都鼓勵她主動一點,幫她出了很多主意。
出於一向的拘謹和矜持,李碧荷選擇了一種非常婉轉的表達方式。因為和傅青綸來自同一所初中,較為熟悉一些,她屢屢去找傅青綸商討問題。這時候,和傅青綸同桌的孟繁星大多都會注意傾聽。雖然不敢直視他,她的眼角餘光,卻在在處處,有他的存在。有的時候,即使自己已經明白了,但因為孟繁星神色中還有困惑,她也會藉故和傅青綸多討論一會兒,直到孟繁星恍然大悟。能對心愛的人有所助益,即使是用這樣一種煞費苦心的方式,她的心裡,也還是甜甜的。
漸漸的,她不再滿足於這種間接的接觸,尤其是,隨著班裡同學們彼此熟識起來,她發現孟繁星在女生面前,也並非總是羞澀,和附近的唐馨林之若等人,甚至還有說有笑。她渴望能走進他的視野,他的生活,能坦然而親密地,和他交談。
但是人和人之間的親密,看起來似乎很容易做到,真正實行起來,卻無處下手。尤其是傅青綸和唐馨好了以後,這唯一的接近他們那個小圈子的途徑,似乎也被切斷了。雖然一起登過山,勞過動,還分在一個學雷鋒小組,可是,她始終無法讓那個男孩的目光,落到自己身上。她明白,自己不像唐馨,自然而然會得到異性的關注和仰慕。甚至還不如林之若,因為有著男孩子漫不在乎的作派,在男生群里,反而比在女生中更容易得到認同,更舒服自在。
而她,只能遙遙注目,默默渴望。
有時候,李碧荷實在遏制不住心底的悸動,便偷偷地在紙上,畫孟繁星的像。他投籃的動作,他走路的姿態,他思索的表情,他微笑的樣子,一張又一張。她不敢帶回家,更不敢留在學校,只好每畫完一張,端詳欣賞過無數遍之後,撕成碎片。
那些碎片,她裝在一個精緻的空餅乾盒裡,小心放在自己的床下。
多麼悲哀而又甜蜜的秘密!青春的心事,只能以這樣一種破碎的方式,來保存和紀念。
也有狂喜的瞬間。比如高一籃球賽時,她因為個子比較高,被林之若強行拖上場,出了糗,回到座位上之後,把頭埋在手臂里當鴕鳥,不去聽後面男生們的嘲笑。忽然,孟繁星溫和的聲音響起,制止了程輝等人,轉移了話題。那一刻,她的一顆心,突然輕盈起來,仿佛一根小小的羽毛,被春風托起,飛啊飛啊,好久都不能落地。
高二上學期,學校要求快班派出兩名代表,到其他班座談,交流學習經驗。雖然沒有什麼實際利益,這卻是一件很出風頭的差事。下午上課前,班主任召開臨時班會,讓大家提名投票。李碧荷覺得這純粹是走形式。毫無疑問,能作代表的,自然是學習最好的兩個人。因而,她自顧看書做題,根本就沒抬頭。可是,繼林之若和傅青綸等人之後,她震驚地聽到了自己的名字,而且,還是那個讓她魂牽夢繞心動神搖的聲音。她臉熱烘烘的,益發把頭低下去,耳朵里反反覆覆地迴響著那個清朗的聲音。後面的討論,根本就沒有聽進去。
班會的結果大大出乎她的意料。在林之若,傅青綸和高夏三位主要班幹部的一致贊同和強烈推薦下,她和李凱被選出來,極其風光地到各班做了一次巡迴演講。
從普通班同學專注的目光和敬佩的神情中,她不僅找回了以前的自信,還生發了新的希望。
那個男孩,這樣子對她,難道全無原因麼?
也許,當春風喚醒大地,大地也溫暖了春風;
也許,當露珠催開蓓蕾,蓓蕾也感動了露珠。
也許,當琴鍵被按響,那旋律同樣激盪著演奏者的心房;
也許,當畫卷被展開,那色彩同樣牽動著觀賞者的目光。
也許,也許,自己的一片痴情,終究還是激起了迴響。
她鼓起勇氣,向孟繁星借了一本詩集。書本里,他留下的每一處摺痕,每一個字跡,她都看了又看,仿佛裡面帶著他的氣息,無比的親切和珍貴。她留下了那本書,另買了一本,躊躇良久,最後,在扉頁上畫了一幅漫畫,題了一首小詩,趁著一個沒人在旁邊的時刻,忐忑不安地還給了他。孟繁星隨手收下,並沒有細看。她有一點點失望,但是仔細一想,又很慶幸。如果他當時就發現了,自己還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此後的整個寒假,她都坐立不安,等待著孟繁星的反應。有好幾次,她忍不住,想要去找他,卻不敢去他家,只是在附近的商場裡徘徊,希望有一次偶遇。
現實生活中,偶遇永遠是一件很稀罕的事情。
可是,即便是只有一點點的希望,也比悶坐家中等待,容易捱過。
再也不願受那樣懸而未決的折磨。於是,開學之後,她拿出所有的勇氣,轉去體育組,來到他的身邊。
他依然是溫和而禮貌的態度,略略推辭,但是並沒有認真拒絕。
他教她打籃球,教她持球的方式,帶球的技巧,斷球的訣竅,認真而耐心,近在咫尺,呼吸可聞。
那樣的時刻,於她,就是天堂。
每一個細節,每一次對望,她都寫在日記里,畫在簿子上,細細珍藏。
那段日子,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她的男朋友。謠言傳得久了,便難以分清真假。她自己,幾乎都當成了事實。
直到在他的生日宴會上,看到林之若和程輝對唱時,他凝視她的目光。
有了對比,她才知道,原來他看著自己的時候,只是尊敬和禮貌,親切和友好。而他看著林之若的時候,卻是熱切的,渴慕的。他可以毫無顧忌地直視自己,卻不敢迎視林之若的目光,正如自己常常不能自己地避開他的注視一樣。
她自欺地想,這也許是自己的幻覺,不然,這麼明顯的愛慕,他周圍的人怎麼會毫無察覺。
而這最後一根稻糙,也終於被他明明白白地粉碎。
那一晚,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裡,看著日記里的記載和圖片,哭了一夜。
愛,是這麼辛苦,又這麼絕望。
她已經淡下去的對林之若的不甘不憤,又重新涌了上來,並且空前地強烈。
那個學期,林之若不知道有什麼喜事,本來挺安靜的一個人,突然變得神采飛揚。在班裡成天和程輝鬥嘴,在宿舍里雖然除了和唐馨,不怎麼說話,但是嘴角含笑,走路生風,宿舍里的值日衛生工作,也都搶著去做,就算有人有意往她身上推也不在乎,仿佛她已經擁有整個世界,因而不屑於計較這些小事一樣。
不知道為什麼,李碧荷很討厭她這個樣子。她在上鋪,時間又安排得滿滿的,有時候林之若主動幫助她遞一些東西,或是打熱水什麼的,她都板著臉拒絕。林之若只是聳聳肩,再不干涉她的事情,卻也從來不和任何人抱怨,仿佛根本就沒往心裡去一樣。這樣一來,倒顯得自己心胸狹窄,李碧荷更不舒服了。
如果林之若對孟繁星好,她也許就死心了。畢竟,感情是不能強求的。如果所愛的人卻不愛我,那麼,當她躲在角落裡心碎的時候,至少還可以祈禱他能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