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能也就是因為看在郁禾先前一直沒有答應國外醫藥公司,同時郁禾又是個國人,所以才會這般趾高氣揚的。

  要不是還顧念著,希望國內也能夠用到這項技術,季越早就直接幾千萬獨家授權給隨便一家醫藥公司了。

  不得不說,國企藥廠那邊根本就沒什麼誠意。

  原本郁禾還擔心會不會過來找她麻煩什麼的,結果,事情都過去半個月了,愣是一點消息都沒有。

  可見人家根本就沒把她放在心上。

  等到那個張教授再過來糾纏的時候,郁禾想著自己地下室那個笨拙的儀器也沒什麼用處,所以為了避免嘮叨,以成本價賣給了他。

  這之後,好算是清靜了下來。

  郁禾再次回歸了以前的作息。

  又過了半年,全球大部分醫藥公司幾乎都完成了設備和生產藥物的更新換代。

  這時候,一些需要長期服藥的患者就能夠明顯感覺到,藥的效果變得更好了。

  即使成分並沒有增加,甚至說原材料什麼的都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就一個滲透性方面技術的改進足以把藥變得更好了。

  怎麼說呢?人體對藥的吸收不是百分百吸收的。

  是有選擇性的,只能夠吸收少部分。

  但是在滲透性方面的技術獲得改進之後,原本人體只能吸收10%到30%左右的藥效,一下子躍升到了50%到60%。

  可不相當於藥效一下子提升了很多倍。

  這種跟你一次性多吃幾顆獲得的那種提升是不一樣的,藥是有毒性的。

  許多藥吃的分量都是有明確規定的,最多只能吃多少多少顆,一旦吃得太多,可能就會引起身體某些部位異常,翻幾倍的話,那可能就會導致猝死等各種意料之外的現象。

  因為人體的自我解毒,自我排毒功能也是有限的,他只能承受這個量級的藥物毒性。

  所以這種不會增加人體解毒負擔的滲透性藥性加強,對所有需要這類藥物的病人都是一個福音。

  特別是對於本來腎臟功能就不好,身體某些部位,或者說免疫力有所缺失的人群來講,這一類的藥物更是他們的救命藥。

  與此同時,各大醫藥公司在針對這種高滲透技術的基礎上,也在不斷的進行新藥研發,以及某些正好需要這一類技術的,擱淺下來的一些藥物研究。

  可以說郁禾所作所為,絕對能夠算得上一句功德頗高。

  ……

  半年之後的郁禾已經大學畢業了,然而她最終還是食言了,她最終還是沒有去考研。

  因為她已經在空間實驗室當中開始進行生物胚胎體外發育實驗以及體外器官培育的實驗。

  這兩項實驗都是超過了現今生物學包括基因學發展的實驗。

  已經學習到這個地步的郁禾再去學校去學習,只會平白浪費她的時間。

  原本郁禾之所以想要去考研,那是因為她想讓自己的各種知識合理化,但是現在顯然,就算她去考研,考博,那也是沒有辦法完全合理化的。

  與其費那事,還不如直接把自己變成一個隱藏天才呢。

  更何況,只要她手裡的成就足夠多,成果足夠震驚世界,就算有再多的疑惑也不敢把她給切片了。

  當然了,最重要的還是郁禾已經想辦法從不少位面商人那邊弄來了通行許可。

  這樣一來,就算她在這邊遭遇什麼危險,只要不是立即斃命的危險,那麼,大不了換個位面從頭開始。

  ……

  實驗室里的郁禾正對著培養皿裡面的各種人體器官以及動物胚胎做著詳細記錄。

  剛開始的時候,她的確很不適應,畢竟一下子從原來一個普通人去接觸,甚至於培育人體的各種器官。

  但是過了剛開始的那一段困難期之後,習慣就好了。

  如今她已經能夠面不改色的每日對著這些培養皿當中的人體器官吃飯,喝湯什麼的了。

  實驗數據全部記錄完畢之後。

  郁禾有些憂心重重的坐到實驗室一處休息的地方,長嘆了一口氣:“唉!實驗數據都很好,可是到底要不要做人體實驗呢!”

  她如今體外器官培育工作已經做得很完善了,目前就缺最後一個步驟,那就是把從培養皿當中培養出來的器官移植到人體。

  可是,在沒有實驗人體的情況下,她還真不好操作。

  郁禾最終只能選擇等待。

  她已經將有關於體外器官培育技術的一些初級知識寫成論文,投到了各大頂級醫學雜誌上。

  如果這個國家還不是無可救藥的話,看到那篇論文驗證過真實性之後,應該就會過來找她。

  到時候就不缺實驗人體了,而且如果這項技術真的全面推廣下去的話,不但能夠挽救許多病人的生命,也能挽救許多可憐人的生命。

  因為在黑市上,人體器官販賣還是相當囂張的。

  郁禾沒有能力去剿滅所有黑市,也沒有能力去剿滅那些幕後的操縱者。

  那麼也只能想辦法從根源上斷絕這種情況。

  相比較於從別人身上挖出,不知道會不會出現排斥反應的器官移植,相信絕大多數人應該還是更願意選擇用自己的基因培育出來的器官代替自己原來的病變器官。

  ……

  《國際醫學年刊》雜誌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