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倒是讓陳杰的耳根子清淨了許多。

  顧朗則是跟陳杰要了份劇本,公司總經理的要求,陳杰肯定不怠慢,很爽快的,就給對方複印了一份,然後把自己關在家裡,研讀起了這份叫做《西遊記》的劇本——

  他進入了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第747章 【浩瀚拼圖】

  其實《西遊記》的電視劇版本非常多。

  除去那些娛樂化改編的,比如TVB拍的版本,有三個版本是以原著為根基的,分別是六小齡童版,大鬍子張紀中版以及浙江版,在對原著的改編方面,這三版的區別非常明顯,網上很多人說,六小齡童版改編得太多了,但這說話是以訛傳訛,真正改編最大的,是浙江版。

  先說說六小齡童版對原著的改編。

  這版其實包含了86版和續集兩部分,總體來說,這是當之無愧的經典,很多人說續集拍得不好,那也是跟之前的相比,因為各種原因,電視劇確實對原著進行了大量的改編,很多原著裡帶諷刺意味的內容都被刪除了。

  但是86版的改編都非常好!

  外界公認,這部劇對原著改動部分,可以說是合情合理,而且即使有不少改編,除了女兒國這一段外,每個故事的主線都是符合原著的,因為原著里的女兒國是根本沒法拍的,甚至連膽子一向很大的張紀中版都沒有按原著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續集裡,還拍了黑水河這段經常被人們忽視情節,這個非常難得。

  為什麼不能照原著拍女兒國?

  這個洛遠清楚,因為他腦子裡裝著《西遊記》原版文字,在原著的描述中,真正的女兒國非但不像電視劇中宣傳的那般聖潔,反而是一個全國淫亂、殺機四伏的性濫之都,外鄉的男人絡繹不絕的來到此地,在不斷滿足女人們生理需求的同時,還捎帶留下了大量不良副產品,以至於為了當地女子為了遮羞,還要備下厚禮求取打胎的聖水,而稍有不從的男子,則會被殺死製成「香袋兒」,委實令人恐怖之極。

  吳承恩這麼寫是諷刺當時的社會。

  洛遠肯定沒這個義務,況且這個世界並無大明朝,所以按照六小齡童版的情節改編,是最容易讓觀眾接受的方式了,也是洛遠喜歡的方式。

  再說說張紀中版本。

  儘管大鬍子版本被很多人吐槽,但其實很多看過原著的人內心都清楚,且對張紀中版多少都是有些認同的,雖然幾位主演們不如六小齡童、遲重瑞、馬德華等人,但是這版依靠接近原著的劇情,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當然,張紀中版也存在一些雷人的改編,但是大部分都還是靠譜的,比如獅駝嶺的故事裡,原著里最後如來和金翅大鵬的一段對話,只有這一版拍了,而這一段對話則充滿了作者對現實的諷刺。

  當時這版本的造型方面很多爭議。

  但是劇情上至少還是比較靠譜的。

  要說對原著的改編,最不靠譜的就是浙江版了,這版電視劇雖然長達50多集,但是原著里大量的故事都直接被刪除了,比如連黃袍怪這種知名故事都沒有,而且還搞了許多莫名其妙的感情戲,導致情節嚴重拖沓,這麼多集數,連主要故事都沒拍完。

  值得一提的是……

  儘管浙江版是三個版本中評價最低的一部,但是有一說一,浙江版雖然很多劇情誇張改編,但偶爾又讓人眼前一亮,比如車遲國那段還算不錯。

  洛遠有做過細緻的總結。

  這三版《西遊記》電視劇,張紀中版最接近原著,六小齡童版的改編最好,總體水準也最高,至於浙江版,由於編劇的想法太多導致劇情上讓人吐槽的東西實在太多,雖然也有一些優點,但是劇情的硬傷實在是太明顯,想拍好《西遊記》電視劇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六小齡童版能做得這麼好實在是難得。

  所以洛遠的劇本意圖很明確。

  那就是以六小齡童版《西遊記》的劇情為主,嚴格按照西遊主線進行創造,再輔以張紀中和浙江版的長處,使之有一個很好的融合,而這三版中由於尺度問題而無法拍攝的部分情節,洛遠也在一定程度上參照原著的內容,進行了描寫。

  所以……

  洛遠交給陳杰的《西遊記》劇本,既類似於六小齡童的版本,又加入了一些洛遠的改編,而對經典進行改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洛遠也是根據腦海中那幾部成品反覆研究,才最終寫出本子的,而要說有什麼東西是不需要改編的,那無疑就是歌曲了!

  「你挑著擔,我牽著馬……」

  「剛擒住了幾個妖,又擒住了幾個魔……」

  這些六小齡童版《西遊記》中出現過的膾炙人口的歌曲,洛遠沒有進行任何一絲絲的改動,因為這就是不存在任何爭議的經典,不需要任何的改動!

  配樂部分也一樣。

  有趣的是,網上流傳著這麼一道題,傳言說是2017年中央音樂學院入學考試的選擇題,你看了不會覺得陌生,可你也絕對沒法在5s之內選出正確答案:

  86版《西遊記》片頭,biu biu biu()。

  A:登登等燈凳等等凳

  B:凳等等燈燈燈等登

  C:燈燈登等登登等登

  D:登登等登凳登等燈

  這首歌叫做《西遊記序曲》,也叫《雲宮迅音》,是由一級作曲家許鏡清製作,這首歌如今聽來可能覺得只剩下鬼畜了,可是在當年它創了在電視劇中電子音樂和民樂及管弦樂隊結合的先河,它的音樂創作內涵之豐富,旋律之優美、劇情與音樂契合之到位,迄今為止無可匹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