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的確如此。

  身後站著的是高育良,身旁護擁聲漸起的是散落滿天星的漢大幫諸學子,通過山水集團和前任書記趙立春的兒子趙瑞龍勾連在一起,又間接獲得了部分人脈資源和大筆的資金,祁同偉顯然握著一手好牌。

  「然而祁同偉還是敗了。」

  「中間祁同偉還是有翻盤的可能的,比如構陷侯亮平成功,比如把劉會計的死再做的乾淨一點,比如退到故事開始,高育良當上了省高官,侯亮平沒有來,這便是另一個不那麼動人的故事了。」

  「拋開是非功過不談。」

  「單就祁同偉個人來說,他代表了這個體制下太多太多的悲哀個體,所以,祁同偉算是一個可憐人嗎?」

  方召給出回答:「他是。」

  不過他後面又補充了一段:「他是一個可憐人不代表他是一個可憐的政客,他的惡終歸是他自己結下的,他的野心使得他打破現狀,利用一切手段來為自己牟利。但他不那麼遭人恨的地方在於:祁同偉每一次作惡,編劇都能讓他自圓其說。」

  「觀眾們大概也有這樣的共鳴。」

  「他當初遭遇也很慘的,所以這麼做也算是事出有因,要不……」

  「我們就原諒他吧?」

  「這是一個悖論,又是一個人之常情,不是每一個罪有應得都讓人嗤之以鼻,所以我覺得不必拿三觀說事兒,祁同偉的對錯與否和我們對角色同情與否無關,他勝天半子,卻輸給了自己。」

  劇評至此結束。

  方召的劇評得到了最大認同。

  就連一些同為劇評人的同行都回復了:「寫的很好,罪有應得和心生惻隱未必是對立的,觀眾可以同情祁同偉,卻不能認為他是對的。」

  「就像我同情高育良。」

  「一失足成千古恨,高育良如果當初沒有那麼急功近利,憑藉他的能力,應該也會是一個好官不是嗎?」

  「人生沒有如果。」

  「劇中提到趙漢春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過去總想讓全世界都記得自己,現在卻只想要被全世界遺忘。」

  「……」

  也是這一晚。

  漢東衛視效仿當初的蘇省衛視,提前公布了電視劇的收視率,當晚最高收視:

  收視率7.12%!

  這個數字的轟炸效果是恐怖的,《琅琊榜》創造的記錄徹底被破掉,當翌日的各大媒體爭相報導時,又一次提起了那句話——

  能贏洛遠的只有洛遠!

  第170章 【集體轉發】

  人義終於結束了。

  而這部劇造成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據一些知情人透露,因為這部劇史無前例的成功,國內一些影視學院的老師甚至已經專門安排學生研究這部劇的成功原因是什麼。

  不僅僅是一些影視學院。

  國內各大影視公司也沒閒著。

  已經有至少三家在內的大型影視公司對外宣布即將投資開拍政治劇的消息,和《琅琊榜》成功盤活冷門的歷史權謀劇一樣,《人民的名義》也帶動了觀眾對政治劇的熱情。

  此時不跟風更待何時?

  跟風現象在華夏由來已久,業內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洛遠就是華夏電視劇的風向標——

  這話不是空穴來風。

  洛遠拍完《微微一笑很傾城》,於是就有大批跟風者也投身偶像劇,在此基礎上不乏取得一定成績的人;

  洛遠拍完《琅琊榜》之後。

  華夏多出了一堆開拍歷史權謀劇的,雖然沒人能夠再創造出梅長蘇這樣的經典案例,但也吸引了不少被歷史權謀劇勾起興趣的觀眾……

  跟風洛遠不知何時起成了常態。

  更別說現在已經有了冒頭趨勢的政治劇了,可以預見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裡,觀眾都有大量的政治劇作為觀看選擇。

  七大沒有盲目跟風。

  這幾家巨頭的目光畢竟比一般公司長遠,洛遠連續用兩部冷門題材取得成功,給他們開拓了一些新思路——

  為什麼一定要避開冷門?

  觀眾的口味一向多變,熱門劇種總有讓人看膩的時候,一如當年大行其道的青春劇一般,反而是一些冷門劇種,因為觀眾看得少,所以會有一定的新鮮感,這種新鮮感難道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收視保障嗎?

  所以不僅僅是政治劇。

  也不僅僅是歷史權謀劇。

  職場劇之類也可以拍啊,韓劇不是把目光瞄向了醫生行業嗎,我們乾脆就拍個關於教師的,或者拍個關於商場的……

  思路一旦打開選擇就多了。

  七大立刻有人安排編劇負責撰寫相關劇本,華夏電視圈即將迎來一場有趣的變革。

  洛遠也得到了風聲。

  當他得知七大的動向時,忍不住露出笑容,業內終於意識到,所謂冷門題材其實只是因為沒人敢去嘗試,或者拍的不夠好了。

  只要質量好,類型不重要。

  至少洛遠是這麼認為的,前世哪怕在武俠大衰敗的時候,不是照樣有《繡春刀》這類優秀作品出現嗎?

  陳杰找到了洛遠。

  他最近鹹魚翻身,應酬也多了起來,各種項目都有找他洽談的意思,對此洛遠是支持的,他不可能所有作品都自己獨立投資,公司在資金方面畢竟有限。

  「碧海青天有望投資。」

  陳杰有點委屈道:「不過他們的要求是,劇本由你來親自執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