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頁
局長遲疑了一下,還是點了點頭問他:“都準備好了嗎?”
趙剛也點了點頭,但他什麼也沒有說,這時市長和幾個常委已經來到會議室,他們站起來以示迎接。
市長晃晃手示意大家坐下,進行了一下開場白,無非是市委是如何重視,影響是如何的惡劣等等。就這一套官話下來,用了大半個小時的時間。當然,這大半個小時也不是他一人在說。市長說完了,下面還有人說,下面的人說完了,下面還有人說,直到等局長說完了才輪到趙剛說。到趙剛說時,才正式的進入案情的分析階段,局長說的那當然也是套話了,開場白都是一樣,然後先敘述了一下案子,又說市委領導,特別是市長是如何的重視,在知道案情後是如何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指導他們工作等等的拍屁事件,然後又是表決心什麼的,結果十來分鐘下來沒有一句是關於案件的分析的。
所以,當所有面具都戴好後,也被別人上了彩後,就開始正式進入了舞會的觀賞階段了。
第十二章 ; ;疑霧重重
三
趙剛先從“11?25”案件說起,又把胡隊長的案子聯繫在一起具體分析了兩起案子的疑點和共同點。
趙剛說“兩起案發現場雖然在同一點,看上去是同一手法,但仔細對照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第一處不一樣的是王峰身上所刻的字細而淺,似乎是害怕弄傷了王峰,所以那傷口流出的血很少;胡隊長身上雖然也刻著相同的字,但那一筆一畫卻如屠戶在削肉一般,線條粗重,字跡都被血染紅了。照這點推理,可以絕對判斷高架橋不是殺害胡隊長的第一現場,因為被血染成那樣的看不清字跡卻沒有一滴血滴在高架橋下,這一點就可以肯定。或許有人說,這是因為天氣太冷,血還沒有來的急滴下來就被凍住了。可是為什麼王峰的現場卻有血跡存在,雖然是很少。”
“第二處不一樣,是現場的證物一樣,大家看。”
趙剛拿過兩段鐵絲說:“這一段是吊王峰的,鐵絲直徑2毫米,長是9米;這段是吊胡隊長的,鐵絲直徑1毫米,長13米。撐開他們嘴的那根鐵棍,王峰的那根長8厘米,直徑是厘米;而胡隊長這根長6.3厘,直徑是2.5厘米。”
有一個人舉手打斷了趙剛的話問他:“這些鐵絲市場上到處都有的賣,也許兇手這兩次用的是不同的鐵絲?”
趙剛說:“不錯,這也是有可有的,但一個貫犯,特別是自認為很聰明的犯罪份子,他在殺人的時候都不會有第二物件的選擇,這是我培訓時刑偵教授給我們講過的關於連環兇殺犯的特徵。所以他不會用別的工具,這樣對他自己是一種不信任,這種連環兇手是非常自信和狂傲的。我們對比這鐵絲和鐵棍,給人的感覺是用在王峰那裡的是經過挑選和截剪的,而用在胡隊長那邊的卻是給人一種順手拿過來用的。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推論,也不能排除你提出的這種可能。第三處不同,是綠化帶里的腳印,一個沒有,一個不但有,而且還是兩人以上。第四處不同,是監視器,王峰那視頻雖然有些詭異,但終歸是有,而胡隊長這卻沒有,說壞了,為什麼這麼巧早不壞晚不壞卻在胡隊長遇害的那晚壞了?”
市長打斷了他的話:“你意思是有人為的可能?”
趙剛點了點頭,繼續說:“是的,不過經技術人員分析,這是一起人為的數據丟失事件,我們已經扣壓了那名交警。如果明天那數據能恢復,我們有理由起訴這名交警,而且也能從他嘴裡得知是什麼人讓他這麼做的。第五處不一樣的是吊他們的護欄,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承受吊王鋒的護欄是沒有劃痕的,而承受胡隊長卻清晰地可以看到很深的劃痕,巧的是他們吊在同一個護欄下,這點也是非常奇怪的。這雖然好解釋胡隊長是怎麼被運上去的,但兩個人的體重上下不差五公斤,卻得到完全不同的又很明顯的地方。”
趙剛在這裡把他之前的想法說了出來:“王峰屍體被吊起來的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兇手先在高架橋下把事行準備好的鐵絲套在被害人的脖子上,然後跑到那個路燈邊拉鐵絲的另一端,因為鐵絲是從那個護欄里穿過來的,所以在拉的過程中,由於屍體本身很重再加上鐵線與護欄緊密的摩擦從而導致鐵絲深深地陷進護欄里。由於屍體是靠在高架橋下的圓柱上的,所以那圓柱上留下了王峰背後的血跡。也正因為字刻的淺,血還沒有流下來就結成了冰,所以王峰屍體的下面是沒有血跡的。這也就判斷了殺王峰的那裡有可能是第一現場,可如果是第一現場,為什麼在視頻里卻看不到兇手行兇的過程,以及王峰是如何來到橋下的?如果我的推理成功,那護欄上為什麼沒有劃痕?綠化帶里為什麼沒有腳印?要知道路燈是在綠化帶里的,它離省道還有近一米的距離,人站在路上是無法用手把鐵絲系在路燈的柱子上的。”
“而胡隊長的現場卻符合我的這一推論,由於摩擦鐵絲深入了護欄,路燈的圓柱四周也有人的腳印,這些腳印,驗證科的人正在對證,數據明天應該就可以出來了。但不巧的是監視器的數據丟失,我們無法看到那天晚上真實的一幕。。”
市長打斷了趙剛的話:“以你分析,這兩起案件不是同一個人做的了?”
趙剛也點了點頭,但他什麼也沒有說,這時市長和幾個常委已經來到會議室,他們站起來以示迎接。
市長晃晃手示意大家坐下,進行了一下開場白,無非是市委是如何重視,影響是如何的惡劣等等。就這一套官話下來,用了大半個小時的時間。當然,這大半個小時也不是他一人在說。市長說完了,下面還有人說,下面的人說完了,下面還有人說,直到等局長說完了才輪到趙剛說。到趙剛說時,才正式的進入案情的分析階段,局長說的那當然也是套話了,開場白都是一樣,然後先敘述了一下案子,又說市委領導,特別是市長是如何的重視,在知道案情後是如何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指導他們工作等等的拍屁事件,然後又是表決心什麼的,結果十來分鐘下來沒有一句是關於案件的分析的。
所以,當所有面具都戴好後,也被別人上了彩後,就開始正式進入了舞會的觀賞階段了。
第十二章 ; ;疑霧重重
三
趙剛先從“11?25”案件說起,又把胡隊長的案子聯繫在一起具體分析了兩起案子的疑點和共同點。
趙剛說“兩起案發現場雖然在同一點,看上去是同一手法,但仔細對照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比如,第一處不一樣的是王峰身上所刻的字細而淺,似乎是害怕弄傷了王峰,所以那傷口流出的血很少;胡隊長身上雖然也刻著相同的字,但那一筆一畫卻如屠戶在削肉一般,線條粗重,字跡都被血染紅了。照這點推理,可以絕對判斷高架橋不是殺害胡隊長的第一現場,因為被血染成那樣的看不清字跡卻沒有一滴血滴在高架橋下,這一點就可以肯定。或許有人說,這是因為天氣太冷,血還沒有來的急滴下來就被凍住了。可是為什麼王峰的現場卻有血跡存在,雖然是很少。”
“第二處不一樣,是現場的證物一樣,大家看。”
趙剛拿過兩段鐵絲說:“這一段是吊王峰的,鐵絲直徑2毫米,長是9米;這段是吊胡隊長的,鐵絲直徑1毫米,長13米。撐開他們嘴的那根鐵棍,王峰的那根長8厘米,直徑是厘米;而胡隊長這根長6.3厘,直徑是2.5厘米。”
有一個人舉手打斷了趙剛的話問他:“這些鐵絲市場上到處都有的賣,也許兇手這兩次用的是不同的鐵絲?”
趙剛說:“不錯,這也是有可有的,但一個貫犯,特別是自認為很聰明的犯罪份子,他在殺人的時候都不會有第二物件的選擇,這是我培訓時刑偵教授給我們講過的關於連環兇殺犯的特徵。所以他不會用別的工具,這樣對他自己是一種不信任,這種連環兇手是非常自信和狂傲的。我們對比這鐵絲和鐵棍,給人的感覺是用在王峰那裡的是經過挑選和截剪的,而用在胡隊長那邊的卻是給人一種順手拿過來用的。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推論,也不能排除你提出的這種可能。第三處不同,是綠化帶里的腳印,一個沒有,一個不但有,而且還是兩人以上。第四處不同,是監視器,王峰那視頻雖然有些詭異,但終歸是有,而胡隊長這卻沒有,說壞了,為什麼這麼巧早不壞晚不壞卻在胡隊長遇害的那晚壞了?”
市長打斷了他的話:“你意思是有人為的可能?”
趙剛點了點頭,繼續說:“是的,不過經技術人員分析,這是一起人為的數據丟失事件,我們已經扣壓了那名交警。如果明天那數據能恢復,我們有理由起訴這名交警,而且也能從他嘴裡得知是什麼人讓他這麼做的。第五處不一樣的是吊他們的護欄,從照片上可以看到承受吊王鋒的護欄是沒有劃痕的,而承受胡隊長卻清晰地可以看到很深的劃痕,巧的是他們吊在同一個護欄下,這點也是非常奇怪的。這雖然好解釋胡隊長是怎麼被運上去的,但兩個人的體重上下不差五公斤,卻得到完全不同的又很明顯的地方。”
趙剛在這裡把他之前的想法說了出來:“王峰屍體被吊起來的過程,應該是這樣的:兇手先在高架橋下把事行準備好的鐵絲套在被害人的脖子上,然後跑到那個路燈邊拉鐵絲的另一端,因為鐵絲是從那個護欄里穿過來的,所以在拉的過程中,由於屍體本身很重再加上鐵線與護欄緊密的摩擦從而導致鐵絲深深地陷進護欄里。由於屍體是靠在高架橋下的圓柱上的,所以那圓柱上留下了王峰背後的血跡。也正因為字刻的淺,血還沒有流下來就結成了冰,所以王峰屍體的下面是沒有血跡的。這也就判斷了殺王峰的那裡有可能是第一現場,可如果是第一現場,為什麼在視頻里卻看不到兇手行兇的過程,以及王峰是如何來到橋下的?如果我的推理成功,那護欄上為什麼沒有劃痕?綠化帶里為什麼沒有腳印?要知道路燈是在綠化帶里的,它離省道還有近一米的距離,人站在路上是無法用手把鐵絲系在路燈的柱子上的。”
“而胡隊長的現場卻符合我的這一推論,由於摩擦鐵絲深入了護欄,路燈的圓柱四周也有人的腳印,這些腳印,驗證科的人正在對證,數據明天應該就可以出來了。但不巧的是監視器的數據丟失,我們無法看到那天晚上真實的一幕。。”
市長打斷了趙剛的話:“以你分析,這兩起案件不是同一個人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