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頁
「倒計時,三,二,一。」
陸子安的聲音依然非常平靜,所有人都清晰地聽到了自己的心跳聲。
見證奇蹟的一刻,即將到來。
每個人都捏著一把汗,既期待,又緊張。
「開始!」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沉管勻速下降。
清理乾淨的基槽線條清晰地呈現在眾人眼底,沉管下降的速度很慢,但是因為有兩個系統互相配合,指揮室能及時掌握沉管的絕對位置與狀態。
一切盡在掌握,這種感覺,所有人都感覺非常不錯。
在陸子安指揮若定的引導下,沉管安全、正確並以最短時間實現了它的沉放。
看著屏幕里的沉管穩穩噹噹地落入基槽,所有人都輕輕吁了口氣。
到了這一步,對接程序已經算是走完了一大半。
超聲波探測裝置自動測量了沉管與人工島端面的相互距離、水平和垂直偏移、管段傾斜,檢測結果通過計算機處理後顯示出圖像,處理完畢後迅速發到了指揮室。
確認沉管到了定點位後,陸子安再次下達了命令:「潛水員就位。」
屏幕立刻切換到人工島上,實時監控清晰地顯示出,陸子安聲音剛停,潛水員便已經紛紛下水。
他們進行了非常嚴謹的大量、多次的檢查,以確認位置正確,保證沉放對接的安全和成功。
看著一盞盞亮起的綠燈,眾人眼底漸漸盪開了淺淺的笑意。
等最後一盞燈亮起,這時沉管已經被絞移至距暗埋段10米處,陸子安才下令打開壓艙水箱。
沉管內注入了1900噸壓載水,使沉管呈現0.01度的橫傾。
做完這一切,他沉聲道:「所有人全部撤離,立刻回到陸地。」
即將對接,任何人都不得留在海里。
等到所有潛水員都浮出水面,工作人員開始進行實時反饋。
「潛水員撤離完畢!」
「錨機就位完畢!」
「……」
所有準備工作就緒,蘇林總工和陸子安對視一眼,慎重地共同按下了按鈕:「開始對接!」
那是一種非常凝重的氣氛,屋子裡落針可聞。
沉管的速度非常慢,慢到幾乎察覺不到它在移動。
可是它又確實是在移動的,安裝船兩船四機實現聯動,同步下放70厘米和1.35米,從而調整沉管縱坡至2.996%,與基床實現平行。
等沉管再一次停下來時,它已經被絞移至距人工島暗埋段1米並下放1米。
等沉管狀態穩定後,津安3號安裝船兩機同步下放0.3米,使沉管首端首先實現著床。
再通過津安2號安裝船兩機同步下放0.3米,使沉管尾端著床。
陸子安為了取得最為精確的對接精度,經過艱難的姿態調整、數據覆核,要求作業人員通過千斤頂拉合使GINA止水帶充分壓縮,進行水力壓接和管內精調。
終於,對接完成!
所有人下意識站了起來,有人甚至開始鼓起了掌。
林總工和蘇總還保持著理智,沒有被眼前的勝利所誘惑。
「快,算一下數據,誤差多少?」蘇總工更是立刻站了起來,微微傾身詢問著。
「好的,我正在算。」工作人員迅速進行著調整及計算,根據反饋回來的數據各種運算。
陸子安微微閉著眼睛,手指在桌面輕輕叩了叩,得出的結論甚至比他們的還要快些:「誤差在七厘米左右。」
他話音未落,工作人員已經給出更準確的數字:「誤差為七厘米。」
還好,蘇總工心裡繃著的弦,終於鬆了些。
七厘米。
沉管對接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偏差過大可能引起隧道漏水,國外將精度控制在15厘米之內。
雖然七厘米不小,但是對於如此龐然巨物,七厘米幾乎可以說是非常微小了。
「這個數據,不行。」陸子安冷靜地看著屏幕,目光銳利:「我想重新調整位置,你們看,現在是這個地方,偏了三厘米,所以導致整體偏差有七厘米,如果這裡能調整一下,不需要大動,微調一下,這七厘米的誤差將縮小至少四厘米。」
林總工和蘇總工呼吸一窒,不約而同地道:「有把握嗎?」
並沒有。
陸子安沒有回答他們這個問題,而是快速又果斷地道:「雖然國際上將精度控制在十五厘米以內,認為這都是合格的,但是因為國內沒有先例和標準,尤其這座橋非常重要,我認為我們應該自我加壓,將這個標準提高到5厘米。」
如果按陸子安的這個標準來的話,眼下的精度確實不夠。
可是,好不容易成功對接了,又要調整的話……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蘇總工默然看了陸子安片刻,微微皺著眉:「真的要調整嗎?」
「對,而且是必須調整。」陸子安態度非常堅定,毋庸置疑。
工程師們的觀點各不相同,有一部分覺得這個精度已經非常難得了,就算在國際上也是非常不錯的成績,想要調到五厘米以內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根本不需要調整。
另一部分則覺得,既然陸大師提出來了,那應該說明有可行性。
兩方瞬間又爭論不要,蘇林總工卻久久地沒有說話。
長久的對峙過後,最終還是陸子安一句話結束了爭論。
陸子安的聲音依然非常平靜,所有人都清晰地聽到了自己的心跳聲。
見證奇蹟的一刻,即將到來。
每個人都捏著一把汗,既期待,又緊張。
「開始!」
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沉管勻速下降。
清理乾淨的基槽線條清晰地呈現在眾人眼底,沉管下降的速度很慢,但是因為有兩個系統互相配合,指揮室能及時掌握沉管的絕對位置與狀態。
一切盡在掌握,這種感覺,所有人都感覺非常不錯。
在陸子安指揮若定的引導下,沉管安全、正確並以最短時間實現了它的沉放。
看著屏幕里的沉管穩穩噹噹地落入基槽,所有人都輕輕吁了口氣。
到了這一步,對接程序已經算是走完了一大半。
超聲波探測裝置自動測量了沉管與人工島端面的相互距離、水平和垂直偏移、管段傾斜,檢測結果通過計算機處理後顯示出圖像,處理完畢後迅速發到了指揮室。
確認沉管到了定點位後,陸子安再次下達了命令:「潛水員就位。」
屏幕立刻切換到人工島上,實時監控清晰地顯示出,陸子安聲音剛停,潛水員便已經紛紛下水。
他們進行了非常嚴謹的大量、多次的檢查,以確認位置正確,保證沉放對接的安全和成功。
看著一盞盞亮起的綠燈,眾人眼底漸漸盪開了淺淺的笑意。
等最後一盞燈亮起,這時沉管已經被絞移至距暗埋段10米處,陸子安才下令打開壓艙水箱。
沉管內注入了1900噸壓載水,使沉管呈現0.01度的橫傾。
做完這一切,他沉聲道:「所有人全部撤離,立刻回到陸地。」
即將對接,任何人都不得留在海里。
等到所有潛水員都浮出水面,工作人員開始進行實時反饋。
「潛水員撤離完畢!」
「錨機就位完畢!」
「……」
所有準備工作就緒,蘇林總工和陸子安對視一眼,慎重地共同按下了按鈕:「開始對接!」
那是一種非常凝重的氣氛,屋子裡落針可聞。
沉管的速度非常慢,慢到幾乎察覺不到它在移動。
可是它又確實是在移動的,安裝船兩船四機實現聯動,同步下放70厘米和1.35米,從而調整沉管縱坡至2.996%,與基床實現平行。
等沉管再一次停下來時,它已經被絞移至距人工島暗埋段1米並下放1米。
等沉管狀態穩定後,津安3號安裝船兩機同步下放0.3米,使沉管首端首先實現著床。
再通過津安2號安裝船兩機同步下放0.3米,使沉管尾端著床。
陸子安為了取得最為精確的對接精度,經過艱難的姿態調整、數據覆核,要求作業人員通過千斤頂拉合使GINA止水帶充分壓縮,進行水力壓接和管內精調。
終於,對接完成!
所有人下意識站了起來,有人甚至開始鼓起了掌。
林總工和蘇總還保持著理智,沒有被眼前的勝利所誘惑。
「快,算一下數據,誤差多少?」蘇總工更是立刻站了起來,微微傾身詢問著。
「好的,我正在算。」工作人員迅速進行著調整及計算,根據反饋回來的數據各種運算。
陸子安微微閉著眼睛,手指在桌面輕輕叩了叩,得出的結論甚至比他們的還要快些:「誤差在七厘米左右。」
他話音未落,工作人員已經給出更準確的數字:「誤差為七厘米。」
還好,蘇總工心裡繃著的弦,終於鬆了些。
七厘米。
沉管對接的精確度要求非常高,偏差過大可能引起隧道漏水,國外將精度控制在15厘米之內。
雖然七厘米不小,但是對於如此龐然巨物,七厘米幾乎可以說是非常微小了。
「這個數據,不行。」陸子安冷靜地看著屏幕,目光銳利:「我想重新調整位置,你們看,現在是這個地方,偏了三厘米,所以導致整體偏差有七厘米,如果這裡能調整一下,不需要大動,微調一下,這七厘米的誤差將縮小至少四厘米。」
林總工和蘇總工呼吸一窒,不約而同地道:「有把握嗎?」
並沒有。
陸子安沒有回答他們這個問題,而是快速又果斷地道:「雖然國際上將精度控制在十五厘米以內,認為這都是合格的,但是因為國內沒有先例和標準,尤其這座橋非常重要,我認為我們應該自我加壓,將這個標準提高到5厘米。」
如果按陸子安的這個標準來的話,眼下的精度確實不夠。
可是,好不容易成功對接了,又要調整的話……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啊……
蘇總工默然看了陸子安片刻,微微皺著眉:「真的要調整嗎?」
「對,而且是必須調整。」陸子安態度非常堅定,毋庸置疑。
工程師們的觀點各不相同,有一部分覺得這個精度已經非常難得了,就算在國際上也是非常不錯的成績,想要調到五厘米以內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根本不需要調整。
另一部分則覺得,既然陸大師提出來了,那應該說明有可行性。
兩方瞬間又爭論不要,蘇林總工卻久久地沒有說話。
長久的對峙過後,最終還是陸子安一句話結束了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