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中國中斷中美會談,使兩國和解進程實際上停滯下來,以及毛澤東在“五·二○聲明”中沒有延續中共九大將打倒美帝和打倒蘇修並列的提法,而是只號召打倒美帝,以此對美國出兵柬埔寨的行動做出強烈反應,顯然是在給美國施加壓力,其目的主要有三點,其一,向美國方面表明中方的立場:中國在做出與美和解新的務實的戰略抉擇時,不會放棄支持和援助印支三國人民的革命方針。美國要想恢復同中國的邦交,其前提必須是逐步減少對印支地區的介入,而不是擴大其侵略和干涉行為。其二,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國方面認為蘇聯百萬大軍壓境,而且它把如此多的軍隊集中在另一個國家的邊界上,是二戰以後所沒有過的,由此,客觀形勢已使蘇聯成了中國的頭號敵人。[40]中蘇關係的緊張狀況,使得中國要加快對美緩和的步伐,而中美大使級會談的渠道顯然已不能滿足這種要求。即如周恩來後來談到的:中美雙方談是談了,但是大使級的談判不能解決問題,談了16年,又碰上美國擴大越南戰爭和侵略柬埔寨,我們就把談判停下來了。根據中國內戰時期的談判經驗,只有直接同蔣介石談,才能解決問題。[41]這在毛澤東看來,就是同尼克森談,通過中美高層會晤解決兩國關係中的實質性障礙。[42]由此,中國中斷中美大使級會談的另一個考慮,就是想以此促進美國及早與中國進行更高層次的對話、更實質性的接觸。其三,明確了上述的立場和態度以後,中國接下來就是靜觀美國方面的反應,並由美方的態度試探其緩和美中關係的誠意和決心。

  對於毛澤東“好戰”的聲明,雖然基辛格認為它不過是虛張聲勢,[43]尼克森卻還是感受到了中國方面的壓力,並且在盛怒之下一度下令凡在越南用不著的第七艦隊的艦隻24小時之內全部開進台灣海峽。但他很快即醒悟到,毛澤東還是留有不少口子以待恢復兩國互相接近的長征,將其全部堵死對美國毫無益處。[44]這樣,一番較量的結果是,在中美會談中斷期間,基辛格做出了華沙這條渠道太“受約束”的結論。[45]而且,美國在6月中旬又重新開始尋求同中國進行接觸,尼克森並於6月30日宣布從柬埔寨撤軍。美國的這種反應,正好符合了中國預想的目標。於是,中國政府也著手考慮恢復與美國的聯繫。[46]

  以堅持對越基本方針促中美和解

  (1970.7-1971.12)

  這一時期,中美雙方開始進行高層接觸,為實現和解做準備。由於兩國隔絕已20餘年,中國方面並不指望問題一次就統統解決,而是認為接觸接觸,就會找出一個頭,從什麼地方開始解決問題。[1]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方面以堅持對越外交基本方針,重新大規模援助越南,並拒絕向河內施加壓力,來促進美國打破在台灣問題上的僵硬立場,邁出與中國和解的關鍵一步。

  美國軍隊撤出柬埔寨後,以1970年7月10日中國政府宣布釋放在押美籍犯人華理柱主教為起點,中美雙方重新尋求靠攏,就舉行高級會晤問題互致口信。美國並暗示中國美從台灣撤軍是與結束越戰相關聯的,試圖引起中國對此問題的關注。[2]此間,中國方面對越美和談的態度又發生了微妙的變化,9月23日毛澤東在會見范文同時談道:我看你們能進行外交鬥爭,你們做得不錯。起初我們有點兒擔心你們會上當,現在不擔心了。[3]是年,中國對越南主要武器裝備的援助與1969年比繼續減少。[4]

  中美兩國向著高層對話階段前進時,1970年末,美國為迫使越南接受其談判條件,出動數萬美軍、西貢軍隊等武裝入侵寮國,同時進攻越南南方所屬的9號公路地區,對越南北方進行海空襲擊,將戰爭又一次升級。這次,中國沒有中斷中美之間的聯繫,而是採取了務實而不屈從、革命而有限度的更為靈活的步驟。

  其一,12月11日,中國在越南政府發表告全國人民號召書的次日即發表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聲明》,嚴厲譴責美國的軍事冒險行動。[5]並於次年3月8日在尼克森通過發表外交政策年度報告重申美國渴望與北京改善關係,向中國發出明確信息[6]後,同越南共同發表聯合公報,指出美國的行動不但直接威脅了越南的安全,而且也威脅著中國的安全。支援印支三國人民的抗美救國戰爭,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方針,是中國人民責無旁貸的國際主義義務。並強調說:中國人民決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甚至不惜承擔最大的民族犧牲,全力支援越南人民和印度支那各國人民,徹底打敗美國侵略者。公報還提出,越南人民堅決支持中國人民解放自己的神聖領土台灣省,並堅信台灣必定會得到解放。[7]這樣,既明確向美國做出不惜與美國一戰來支持印支三國人民的警告性回復,又間接向美國重提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承諾,以此對美國施加壓力。中共中央政治局並在3月3日召開會議,確定了進一步加強援越的方針。隨後,周恩來訪越,在群眾大會上發表講話說:“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以崇高的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教育我們,如果我們中間有誰講出不能幫助越南人民抗美救國鬥爭的話,那就是叛變,就是背叛革命。[8]

  其二,與此同時,中國又注意為繼續打開中美關係留有餘地。1971年2月4日,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在同挪威駐華大使的談話中談到,中國了解美國政策的新動向,並表示特別希望同基辛格會晤,還特意要求他提請美國方面注意這段話。[9]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