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世績因避李世民的諱,在李世民去逝後,改名為李績。

  一大通的官員任命下來,諸部的主官都已經到位。雖然李世民在去逝給大唐帶來了不小的震動,但因有眾官員兢兢業業忠於職守地行使著他們的使命,大唐的國家機器還是照樣在有序地運轉著。

  八月底,在停靈三個月後,李世民正式下葬於昭陵,諡號文武大聖,廟號太宗,阿史那社爾、契苾何力等歸附的胡將請求自殺殉葬,李承乾以李世民遺詔示,不允,只是命人刻這些歸附的胡將雕像,列於昭陵北司馬門兩側!!

  李世民去逝後,晉州發生地震,死五千人,長安自五月開始後,持續了三個月的連綿陰雨,直到李世民下葬後,天才放晴!!

  大地為之震動,山河嗚咽!!

  長孫皇后因李世民的去逝,飽受打擊,身體日漸差,並拒絕服藥,也終於在同一年的十一月於立政殿去逝,剛剛即位的李承乾再次大赦天下,將其母親封諡號為“文德皇后!”,與李世民一道葬於昭陵。

  第二年,李承乾發布詔令,改年號為永貞,以示永續貞觀之道之意。

  南方諸軍在因李世民去逝罷兵事一年後,繼續掃蕩那些反叛的部落,滅驃國、彌國、直塘、羅谷哥等國,並將其國王掠回長安,李承乾下詔,在新置地上設立州縣,派官員治理,中南半島大部地方都歸於大唐治下。

  同年,兵部發布了多部由尚書李業詡制定的軍中制度,包括武將的任職,解職,輪換及徵兵,戰時動員,退役,後勤保障,武器研製,裝備軍隊等等一系列的條例,因這些制度的施行,大唐軍隊進一步朝著正規化的方向發展,軍中將領不得干涉地方事務,地方官員不得插手軍務,使得軍政得到分離,皇帝通過兵部更有效地掌管軍隊。

  李業詡的兒子李征和李衡也進入大唐軍事學院學習。

  永貞二年,因遭到阿拉伯大食的攻擊,波斯王子俾路斯來到長安,請求內附,希望得到強盛的大唐的保護。

  李承乾接受了俾路斯內附的請示,下詔在原波斯地設置波斯大都督府,歸於安西大都護府治下,以時任特衛將軍的席君賣為波斯撫慰使,並領波斯都督府大都督職,率軍隊兩萬五千人,進入波斯境內,以抗大食人的入侵,大食人迫於大唐軍隊的介入,暫時不敢東進,往西撤退。

  永貞三年初,時任安東大都督府大都督的薛仁貴奉命出征平定東北方向契丹、靺鞨、室韋人的叛亂,五萬大唐軍隊所向披靡,契丹、靺鞨、室韋先後臣服,第二年,李承乾下發詔令,在其是設置渤海都督府、黑水都督府、室韋都督府,歸於安東大都護府治下,我大軍進駐所有新置的都督府,重要官員皆由我漢人及歸降的胡人一道擔任。

  永貞四年,輕便宜帶的迫擊炮在軍器監試製出來,繼爾開始大規模組裝部隊。

  永貞五年,李承乾在李業詡的提議下,行大唐紀年,以武德元年為大唐紀元元年,年初,在南方主事的吳王李恪被召回京,任尚書右僕射職。

  同年,因在貞觀時期設置的一些大都護府境內已經安定,李承乾下詔,除安西、安北、西寧大都護府,改設其地為安西道、安北道、西寧道。

  大唐紀元四十年,永貞六年,從大唐軍事學院畢業後一直在軍中的李業詡的兒子李征,李衡,跟隨時任特衛大將軍的裴行儉,率軍進駐安西境內,與侵犯我邊境的大食軍隊交戰,大食軍隊大敗而逃,裴行儉與李征等將領率大軍尾隨追進。

  李承乾下詔,組建漢西道行軍部,以裴行儉任漢西道行軍大總管,率大軍五萬,攻擊犯邊的大食軍隊。

  這一年,軍器監研製的第一支遂發火槍問世,即開始大量生產,第二年,開始組裝於軍隊中,大唐軍中每個近衛師中多了個火槍營的編制,李業詡的幾個兒子也到軍器監任職。

  大唐紀元四十一年,永貞七年,漢西道行軍部送來戰報,大敗大食軍隊,李承乾下詔,在被占領的大食部分領地設置大食都督府,並派大軍駐紮。

  同一年,大唐水師戰艦在水師統帥鄭仁泰、副統帥劉仁軌的率領下,進駐願意內附流求,並在下半年攻占了常掠我漁民的呂宋地。

  繼爾以呂宋為基地,水師戰船繼續南下,往婆利、婆露、陵訶一帶進軍。

  大唐紀元四十二年,永貞八年,規模宏大的大明宮建成,所有皇室成員都搬至大明宮,大明宮氣勢宏偉,被喻為“萬宮之首!”,幾疑不似人間。

  大唐紀元四十三年,永貞九年,李承乾下發詔令,組建大食道行軍部,以對付大食阿拉伯人不斷襲擾,以裴行儉為大食道行軍大總管,席君賣為副大總管,特衛中郎將李征、李衡,及蘇定芳的兒子左衛將軍蘇慶節,右衛將軍程務挺、黑齒常之等為分總管,舉大軍十五萬,伐大食。

  同年,大食道的大軍與大食哈里發阿里親領的大軍四十萬在布哈拉西南方向遭遇,李征與李衡各率一萬騎兵,從側翼突擊阿拉伯軍隊,火槍與手雷的連續攻擊,再加上騎兵的連續衝擊,阿拉伯軍隊迅速潰亂,裴行儉和席君賣率大軍趁勢攻擊,正面的阿拉伯軍隊不能支,阿里率部潰逃,此戰斬殺阿拉伯人五萬餘,我大食道的大軍繼續追擊。

  大唐紀元四十四年,永貞十年,大唐遠征軍包圍大食國都大馬士革,五天後,大馬士革被我遠征軍攻占,阿里率殘部投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