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他開始懷疑自己現在的所作所為是不是明智之舉。沒有了當年為國為民的熱血之後,身居高位的他現在是為了爭權奪利和史達林做鬥爭,可是為了權利賠上自己的性命值麼?

  一夜沒睡好的托洛茨基在第188章和孫良誠部。鄭大章與孫良誠的部隊補給一直都跟不上,贛南又不是什麼富庶的地方。再加上士兵也不是當地人,部隊一點士氣都沒有。

  在第188章和孫良誠發揚了國民軍的優良傳統,開城門投降了。

  第188章和孫良誠強點。德興、玉山等地還算是富足,到了這裡之後,他們利用各種手段使部隊得到的補給和補充。

  可是被他們強拉入伍的士兵根本不願意替他們賣命,仗才開打,士兵就都往後跑。督戰隊架著機槍打死了幾十個逃兵之後,他們只有硬著頭皮在往上沖。

  這往前沖是個死,這後退也是死,左右都是死,乾脆投降吧。很多有這個想法的人乾脆將槍舉過了頭頂紛紛投降,對於他們來說保住自己的小命才是最重要的。

  有他們作為樣子之後,早就厭倦了南征北戰的士兵們,也紛紛繳槍投降。眼見大勢已去,劉汝明和孫維璽帶著親信部隊一路向南昌退去。

  江西戰局的順利進行讓張安樂非常高興,按照這個形式下去,國慶前結束戰鬥並不是什麼難事。

  遠在廣西的李宗仁也在密切的關注著江西的戰事,可是傳來的都是壞消息。他知道國民政府這條船已經不能待了,得想辦法跳下去才是。

  不過李宗仁是個聰明人,他知道與其等到蔣介石被打敗再通電歸順,不如現在就高舉義旗。畢竟那個時候是被逼無奈,現在是自己深明大義,主動歸降。和白崇禧商議之後,李宗仁在9月17日和白崇禧聯名發表通電:廣西省脫離國民政府,願意接受北京政府的領導,桂軍也願意接受改編。

  按照慣例,國務院發電錶揚了一下李宗仁和白崇禧,同時任命李宗仁為廣西省省長,白崇禧為廣西省保安司令部司令。

  得知李宗仁投降之後,蔣介石出奇的冷靜,他也知道自己已經走到了末路。就在這個時候,日本人再一次找到了他。書香

  書香門第

  第五十八章與日本人會面

  更新時間:2013-1-2322:46:32本章字數:3195

  「在下是大日本帝國駐廈門領事館領事吉田三郎,很榮幸見到總司令閣下。」吉田三郎見到蔣介石給他鞠了一躬,自我介紹道。

  「很高興見到你,吉田先生。」蔣介石的日語還算流利,畢竟在日本留學多年也不是白給的。

  「請恕我之言,在下認為在大陸國民政府已經不具有和北京政府相對抗的實力了。現在北京政府數十萬部隊從三個方向包圍了江西和福建,再留在兩地與北京政府作戰是不明智的選擇。」一番寒暄之後,吉田三郎並沒有跟蔣介石繞彎子,開門見山的說道。

  「你的意思是退守台灣?」聽了吉田三郎的話,蔣介石一下子就明白了吉田三郎的意思。

  之前張群就和他說過如果一旦失敗了,只有三條路可以走:投降、自盡、退守台灣。最後一條路需要日本人的大力支持,只要張安樂現在還不想惹惱日本人他就不會對台灣動手。張群之所以會說出最後一點,那個時候日本人已經和他聯繫過,表達了願意將台灣作為國民政府根據地的意願。

  「沒錯,就是台灣,台灣雖然只是一個島,但是它易守難攻。如果能夠在台灣臥薪嘗膽幾年,將來反攻大陸並不是什麼難事。」吉田三郎點頭說道。

  「可是我們現在還有將近15萬部隊得多長時間才能運過去,再說了北京政府的海軍也不是昔日吳下阿蒙。想要封鎖台灣海峽並不是什麼難事吧。」蔣介石可不是這麼好忽悠的。15萬部隊哪裡是說運就運過去的。

  「呵呵,您說的沒錯,15萬部隊的確不是那麼容易運過去,可是如果是2萬部隊就容易的多。難道您要把這15萬部隊全部運到台灣去麼,一粒種子可以結出很多豐碩的果實。2萬人的部隊當然也可以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力量,現在的北伐軍不就是在當年的黃埔軍校的基礎之上發展來的麼?」吉田三郎對於國民政府的情況看來還是非常熟悉的。

  「您說的很有道理,我會認真考慮的。」蔣介石點頭說道。

  「蔣先生,我不得不認真的告訴您,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您同意,我們會趁現在北京政府還沒有反應過來,先將福建的第一軍先運送到台灣。他們也將作為國民政府未來軍隊的種子部隊。請您相信我們,在我們大日本帝國的幫助下,退守台灣據對是最好的選擇。」吉田也知道蔣介石有些動心了,不失時機的說了一句。

  可是這件事對於蔣介石來說確實是太大了。他必須認真考慮一下。

  送走了吉田之後,蔣介石找來了張群。

  「你覺得日本人說的辦法可行麼?」蔣介石開門見山的問道。

  「這只是一時之計,而非一世之計。如今北京政府統一已經是不可阻擋之勢,縱然我們真的退守到了台灣那又如何。我們在台灣無論怎麼發展都不可能趕上大陸,縱然如日本人所說,他們日後會幫助我們反攻大陸。可是現在的日本都不一定是北京政府的對手,倘若再讓大陸發展幾年,日本人就更加不是對手。大陸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發展潛力遠不是日本、台灣所能比擬的。一旦發生戰爭,日本和台灣也不會是對手。更何況。我不相信日本人會有那樣的好心,你我都曾在日本留過學,日本對中國什麼態度想必你也十分清楚。哪怕真有一天我們能夠重新打回來,恐怕也會是日本的傀儡。」張群並不隱瞞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