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9頁
在量子世界裡,當盒子處於關閉狀態,整個系統則一直保持不確定性的波態,即貓生死疊加。
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在盒子打開後,外部觀測者觀測時,物質以粒子形式表現後才能確定。
這項著名的思想實驗,旨在論證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認識和理解,這使微觀不確定變成了宏觀不確定,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
薛丁格的貓本身是一個假設的概念,甚至連薛丁格本人拋出這項實驗時都帶著幾分譏諷的味道,可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在光子、原子、分子中都實現了「薛丁格貓態」,甚至發現薛丁格貓態也就是量子疊加態,本身就在生命中普遍存在著。
這使得人類原本穩固的,唯一的,堅定的世界,受到了極大動搖。
甚至由此衍生出了「平行宇宙」這個概念。
道理很簡單——因為所有的微觀粒子都是「測不準」的,處在非生非死,非左非右,非想非非想的量子疊加狀態,而宏觀上的所有物質包括整個宇宙,都是由無數微觀粒子組成,那麼,理論上,宏觀宇宙也應該是「測不準」的,處在「一切皆有可能」的疊加狀態,倘若我們感知不到這種「疊加」和「測不準」,只能是因為,存在無數個大致相似卻擁有微妙不同的平行宇宙,我們僅僅生活在其中一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此而已。
第3265章 返老還童
關於平行宇宙如何誕生,科學家們當然也拋出了很多種假說和猜想,其中流傳最廣的便是「觀測者假說」,認為是觀測者的觀測行為,導致了量子態的坍縮,進而引發了平行宇宙的誕生。
最簡單的例子,還是回到剛才「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按照「觀測者假說」,在箱子沒有打開之前,當前宇宙處在兩種概率疊加的量子態,一旦打開箱子,「觀測者」看到了箱子裡的結果,剎那之間,宇宙就分裂成了兩個,兩個宇宙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在其中一個宇宙里,貓是活的,而在另一個宇宙里,貓是死的。
這種「一隻貓的生死就能創造全新宇宙」的理論,實在很難令人接受,但是,如果換成更加重大的歷史抉擇,似乎就容易理解多了——人類文明曾經無數次走在歷史的岔路口上,倘若最初的猿猴並沒有仰望星空,倘若第一次學會使用火焰來燒烤食物的部落毀滅於一場山洪暴發,倘若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死於刺客的暗殺,倘若牛頓在那顆著名的蘋果尚未掉落之前就死於可怕而普遍的傳染病,倘若是納粹德國而不是美國搶先研發出了核武器……『倘若,假設,如果』,當前宇宙的人類文明只是在無數岔路中選擇了一條,然而另外無數條岔路,仍舊可以通往無數個絢爛多彩又迥然不同的宇宙。
甚至,說得極端一點,部分平行宇宙的「理論探險家」認為,每個人在每天每分每秒做出的任何一個抉擇,都將引起一場量子級數的驚濤駭浪,導致整個宇宙的「分裂」,誕生全新的平行宇宙。
也就是說,即便一個普通人早上出門時是先跨左腳還是先跨右腳,都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全新平行宇宙的誕生。
這樣近乎於唯心主義的論調,將人類擺在了無窮宇宙的中央,自然很難被人從常理上接受。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宇宙因我而存在」,似乎又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很簡單的道理,當人們提到「宇宙」這個概念時,往往會想到浩瀚的空間,閃耀的星辰,輝煌的太陽和柔美的月亮,或許還有各種各樣的磁場、波紋和強弱作用力,和黑洞和中子星和星雲和所有的宇宙塵埃。
但是,人們之所以會認為宇宙便是「璀璨的星海」,正是因為人類乃是一種擁有「雙眼」,可以觀測光線,接受輻射,並且精通各種計算,能用最基礎的數學公式,推斷萬里之外某顆星球的運行軌道的「觀測者」。
倘若沒有人類,而是另一種沒有感光器官,甚至完全無法察覺到光波和熱輻射的智慧生命來充當觀測者,他們的宇宙,肯定不是「璀璨的星海」,而是另一種人類徹底無法理解,或許更加混亂又更加絢爛的東西。
再深入想下去,會不會宇宙比人類觀測的還要更豐富、明亮、絢爛和精彩億萬倍,還存在各種波紋和力場以及各式各樣的天體,只不過人類缺乏觀測和計算他們的「器官」,所以一直沉浸在五彩紛呈的豐饒之海中,卻懵懂無知呢?
那就好像一輩子生活在地底洞穴最深處,從沒有見過光明的原始部落,必然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色彩的含義,世界對他們而言,完全是另外一種形態。
最後,如果沒有人類呢?
既沒有人類,也沒有任何智慧生靈來充當「觀測者」,宇宙還存在麼,即便存在,那樣從未被觀測,有可能永恆處在量子疊加態的宇宙,又有什麼意義?
所以,在一個「有意義的宇宙」中,「觀測者」必然是宇宙的中央,觀測者的眼睛和其他感知器官是什麼樣子,這個宇宙就是什麼樣子;觀測者希望它是什麼樣子,它就有可能變成什麼樣子;觀測者充滿希望,宇宙便無限光明;觀測者陷入絕望,宇宙便永恆沉淪。
……諸如此類的信息,如洪水猛獸,汪洋大海一樣,湧入李耀的神魂。
貓到底是死是活必須在盒子打開後,外部觀測者觀測時,物質以粒子形式表現後才能確定。
這項著名的思想實驗,旨在論證量子力學對微觀粒子世界超乎常理的認識和理解,這使微觀不確定變成了宏觀不確定,貓既活又死違背了邏輯思維。
薛丁格的貓本身是一個假設的概念,甚至連薛丁格本人拋出這項實驗時都帶著幾分譏諷的味道,可是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們在光子、原子、分子中都實現了「薛丁格貓態」,甚至發現薛丁格貓態也就是量子疊加態,本身就在生命中普遍存在著。
這使得人類原本穩固的,唯一的,堅定的世界,受到了極大動搖。
甚至由此衍生出了「平行宇宙」這個概念。
道理很簡單——因為所有的微觀粒子都是「測不準」的,處在非生非死,非左非右,非想非非想的量子疊加狀態,而宏觀上的所有物質包括整個宇宙,都是由無數微觀粒子組成,那麼,理論上,宏觀宇宙也應該是「測不準」的,處在「一切皆有可能」的疊加狀態,倘若我們感知不到這種「疊加」和「測不準」,只能是因為,存在無數個大致相似卻擁有微妙不同的平行宇宙,我們僅僅生活在其中一個,「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如此而已。
第3265章 返老還童
關於平行宇宙如何誕生,科學家們當然也拋出了很多種假說和猜想,其中流傳最廣的便是「觀測者假說」,認為是觀測者的觀測行為,導致了量子態的坍縮,進而引發了平行宇宙的誕生。
最簡單的例子,還是回到剛才「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按照「觀測者假說」,在箱子沒有打開之前,當前宇宙處在兩種概率疊加的量子態,一旦打開箱子,「觀測者」看到了箱子裡的結果,剎那之間,宇宙就分裂成了兩個,兩個宇宙幾乎一模一樣,只不過在其中一個宇宙里,貓是活的,而在另一個宇宙里,貓是死的。
這種「一隻貓的生死就能創造全新宇宙」的理論,實在很難令人接受,但是,如果換成更加重大的歷史抉擇,似乎就容易理解多了——人類文明曾經無數次走在歷史的岔路口上,倘若最初的猿猴並沒有仰望星空,倘若第一次學會使用火焰來燒烤食物的部落毀滅於一場山洪暴發,倘若秦始皇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死於刺客的暗殺,倘若牛頓在那顆著名的蘋果尚未掉落之前就死於可怕而普遍的傳染病,倘若是納粹德國而不是美國搶先研發出了核武器……『倘若,假設,如果』,當前宇宙的人類文明只是在無數岔路中選擇了一條,然而另外無數條岔路,仍舊可以通往無數個絢爛多彩又迥然不同的宇宙。
甚至,說得極端一點,部分平行宇宙的「理論探險家」認為,每個人在每天每分每秒做出的任何一個抉擇,都將引起一場量子級數的驚濤駭浪,導致整個宇宙的「分裂」,誕生全新的平行宇宙。
也就是說,即便一個普通人早上出門時是先跨左腳還是先跨右腳,都有可能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全新平行宇宙的誕生。
這樣近乎於唯心主義的論調,將人類擺在了無窮宇宙的中央,自然很難被人從常理上接受。
但是,換個角度來看待問題,「宇宙因我而存在」,似乎又是顛撲不破的真理。
很簡單的道理,當人們提到「宇宙」這個概念時,往往會想到浩瀚的空間,閃耀的星辰,輝煌的太陽和柔美的月亮,或許還有各種各樣的磁場、波紋和強弱作用力,和黑洞和中子星和星雲和所有的宇宙塵埃。
但是,人們之所以會認為宇宙便是「璀璨的星海」,正是因為人類乃是一種擁有「雙眼」,可以觀測光線,接受輻射,並且精通各種計算,能用最基礎的數學公式,推斷萬里之外某顆星球的運行軌道的「觀測者」。
倘若沒有人類,而是另一種沒有感光器官,甚至完全無法察覺到光波和熱輻射的智慧生命來充當觀測者,他們的宇宙,肯定不是「璀璨的星海」,而是另一種人類徹底無法理解,或許更加混亂又更加絢爛的東西。
再深入想下去,會不會宇宙比人類觀測的還要更豐富、明亮、絢爛和精彩億萬倍,還存在各種波紋和力場以及各式各樣的天體,只不過人類缺乏觀測和計算他們的「器官」,所以一直沉浸在五彩紛呈的豐饒之海中,卻懵懂無知呢?
那就好像一輩子生活在地底洞穴最深處,從沒有見過光明的原始部落,必然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色彩的含義,世界對他們而言,完全是另外一種形態。
最後,如果沒有人類呢?
既沒有人類,也沒有任何智慧生靈來充當「觀測者」,宇宙還存在麼,即便存在,那樣從未被觀測,有可能永恆處在量子疊加態的宇宙,又有什麼意義?
所以,在一個「有意義的宇宙」中,「觀測者」必然是宇宙的中央,觀測者的眼睛和其他感知器官是什麼樣子,這個宇宙就是什麼樣子;觀測者希望它是什麼樣子,它就有可能變成什麼樣子;觀測者充滿希望,宇宙便無限光明;觀測者陷入絕望,宇宙便永恆沉淪。
……諸如此類的信息,如洪水猛獸,汪洋大海一樣,湧入李耀的神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