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伯九隻能點頭,目送周伯演離開。
伯九轉頭看向碧嵐:“皇上的性子是怎樣的?”
碧嵐怎敢妄議,打著太極:“王爺覺著如何?”
伯九垂眸,撥弄案几上擺著的茶杯。其實周伯演要殺掉自己,犯不著真的跟從前的承諾較真。他非但不降罪,對自己的無禮還多有包容,甚至隨隨便便讓自己當了個王爺,這些在伯九看來都如一場夢般不真切。他覺得周伯演的性子同從前,已然有了極大的改變,除了他的皇帝身份,伯九還有一層沒來由的恐懼。所以方才周伯演的斷然拒絕,伯九不敢出聲反駁。
他想起一件要緊事:“你可聽說什麼涉王的消息沒有?”
碧嵐沉吟一會兒:“旁的奴婢不知,但近來涉王來宮裡的次數倒是比以往多。”
“……找誰呢?”
“涉王是攝政王,夫人同太后乃是姐妹,常常來拜見太后的。”
伯九壓低聲音:“太后是陛下的生母嗎?”
碧嵐為難地四下看看,才小聲說:“不是的。太后沒有子嗣。但是陛下母妃很早離世,是太后撫養的。”
伯九不再問了。
“碧嵐,拿紙筆來。”
碧嵐依言拿了來:“王爺要做什麼?”
伯九自己動手磨墨,潤筆,將紙張鋪開來,提筆寫就,將字跡吹乾,提起來。
碧嵐看過去。她不識得字,但覺得那字方方正正,怪齊整的。
伯九將晾乾的紙折起來,交給碧嵐:“讓人送到城南刑部三品督察羅懸羅大人府上,須得交給本人。”
碧嵐接過,猶豫道:“這……”
伯九眨眨眼睛:“陛下只是讓我學禮儀,可不是軟禁的意思吧?”
“是。”
伯九看看天:“今日晚了,就明日吧。”
督察大人心情鬱卒,卻只能悶在心裡,連帶著,都沒有什麼好臉色。旁人區分不出高興的面無表情與發怒的面無表情,跟了羅懸十幾年的李小非卻知曉得一清二楚。
可唯一的解藥在宮裡,被皇帝像金絲雀一樣養了起來,半點沒露出風聲。
羅懸坐著馬車回府。一人本拱手等在羅府門口,見了馬車,上前來。
羅懸端詳一眼,是宮裡太監打扮的人。
“羅大人?”
羅懸頷首,接過一張紙。
那紙觸手光滑,平平整整,隱隱還有金色的雲紋。
羅懸只道是皇帝有什麼吩咐,卻奇怪今日怎麼送信來,展開一讀,只寥寥一行字。
那方方正正工工整整的字跡分外熟悉,是他三年裡輾轉難眠時翻來覆去揣摩過的楷體。伯九曾說,他習字不久,不敢龍飛鳳舞,便端端正正的。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墨色黑亮,十分醒目,映著華貴雪白的雲紙,像是要在紙上開出朵花來。
羅懸就那麼愣愣地站了一會兒,手上不敢用勁,生怕把夢捏碎了,醒來時徒留滿地傷心。
兩情若是久長時。
他笑了。
朝朝暮暮,如今突然分外生動起來。
李小非看見自家老爺十日來第一次冰雪消融,春暖花開了。
羅懸又春暖花開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晾了身旁的人站了許久。他冷起臉,將紙細細折好放進衣袖,讓李小非打賞那宮裡的太監。
用過晚膳,李小非給羅懸的書房送茶,看見羅懸仍舊對著燭火看那張紙,心下便猜對了七八分。李小非欣慰地想想,也只有那位,這麼會討老爺歡心了。
羅懸頭一次覺得,一個人的字,是可以好看到這地步的。從前讀的句子,只覺得好是好,卻免不了酸氣。如今看來,卻讓他難以自拔。
小廚子木訥?羅懸輕笑搖頭。他中意的人,是這世上最聰明的男子了。
伯九說,兩情。
他終於承認,不是他羅懸一廂情願,而是他們兩情相悅。
那麼這一日兩日三日,便再也沒有從前那麼難熬了。
伯九正跟著宮裡老人學禮數。本以為女子規矩頗多,男子就沒那麼多講究,何況從前在王府,沒吃過豬肉,畢竟也是……咳,見過豬跑的,卻不想條條框框,倒也複雜。
還沒想方才的比喻有多麼不文雅,伯九專注聽嬤嬤講。
典禮在即,皇帝已經預備擬詔令昭告天下,故而伯九隻能專心,不要在王公貴族面前失了皇帝的顏面。
幾位教導的姑姑還算滿意,卻覺得伯九為人太溫和,需要端出點蠻狠的架勢,才有王爺樣子,這一點,伯九卻是怎麼也做不到。
看見送信的太監回來,伯九便懷著一顆撲通亂跳的心,去詢問一二。
彼時他寫信的時候,是很有些忐忑的。想了好些句子,要麼是太過寡淡,要麼是太過露骨,無奈肚子裡墨水有限,便想到了這一句,還是從前在王府聽年紀大些的世子之間閒話提起的。他這一寫,幾乎便是剖白了自己的心意,呈給羅懸看了。也不知這一番心意,羅懸受不受用。
小太監歪頭回憶:“羅大人……似是笑了?”
“笑了?”
“嗯,愣了好一會兒,便笑了。”
“哦,你去吧。”
伯九站在原地,回味。
笑了?
笑了就好。
☆、第三十八章
皇帝許久未頒布希麼詔令,親封琛王的詔令一出,上下莫不震動。
詔令大體意思便是尋得皇室遺留血脈,欲封親王,號“琛”,不日便要舉行典禮祭天。除此之外,隻字未提。群臣百姓知曉消息,議論紛紛,大多都是好奇這琛王的來歷。由於伯九從被救到進宮住了許多日,風聲極緊,半點沒泄露出去,故而也只有少數幾個大約猜到了一二。
涉王在府中摔了御貢的玉瓷瓶,大動肝火,對外稱身體抱恙,不再去上朝。那日他從宮中回來便覺得不對勁,急急趕去水牢,果然,哪裡還有半點人影,當即便飛鴿傳信告知宮裡太后。秦舒卻是老神在在,半點沒有著急的模樣。涉王雖怒,卻知道自己對不住她,也不敢動她,生怕招惹她母家勢力。周秦氏知道了消息,本欲進皇帝寢宮打探一番,卻被攔在外頭,幾日來也不曾見到那被掠走的人。
她的孝子羽翼漸豐了,要脫離她的掌控了,她卻半點不能拿他如何。此番涉王頻繁求見,她也猜到了幾分。當初先帝與允王關係極好,死後也要允王替他守住江山護他孩兒,半點不把秦家放在眼裡。她不止周伯演一個養子,為何獨獨挑中他?她不單單是怕允王一族功高蓋主,遲早萌生貪念,亦是怕他擋了秦家的路。於是,在那個春日,她拿了御璽,重重往詔令上一扣。
允王死了,負著叛臣罪名。
她卻從此再無好夢。
當涉王心知也瞞不住,告訴她宮裡那位的真正身份,她卻覺著解脫,沒有全亡,沒有,好歹還是留下了一個,於是那日竟沒有犯過偏頭痛。她的確是老了,已過花甲,早年宮裡的勾心鬥角過早地磨去這個女人的朝氣與活力,她即便想爭想搶,卻也爭不動,搶不動了。這一次,她只能躺在鳳榻上,任由她的兒子,一步一步,替他蒙冤而死的王叔正名。涉王兀自不大甘心,她也只是笑著擺擺手,打發他走了。
伯九轉頭看向碧嵐:“皇上的性子是怎樣的?”
碧嵐怎敢妄議,打著太極:“王爺覺著如何?”
伯九垂眸,撥弄案几上擺著的茶杯。其實周伯演要殺掉自己,犯不著真的跟從前的承諾較真。他非但不降罪,對自己的無禮還多有包容,甚至隨隨便便讓自己當了個王爺,這些在伯九看來都如一場夢般不真切。他覺得周伯演的性子同從前,已然有了極大的改變,除了他的皇帝身份,伯九還有一層沒來由的恐懼。所以方才周伯演的斷然拒絕,伯九不敢出聲反駁。
他想起一件要緊事:“你可聽說什麼涉王的消息沒有?”
碧嵐沉吟一會兒:“旁的奴婢不知,但近來涉王來宮裡的次數倒是比以往多。”
“……找誰呢?”
“涉王是攝政王,夫人同太后乃是姐妹,常常來拜見太后的。”
伯九壓低聲音:“太后是陛下的生母嗎?”
碧嵐為難地四下看看,才小聲說:“不是的。太后沒有子嗣。但是陛下母妃很早離世,是太后撫養的。”
伯九不再問了。
“碧嵐,拿紙筆來。”
碧嵐依言拿了來:“王爺要做什麼?”
伯九自己動手磨墨,潤筆,將紙張鋪開來,提筆寫就,將字跡吹乾,提起來。
碧嵐看過去。她不識得字,但覺得那字方方正正,怪齊整的。
伯九將晾乾的紙折起來,交給碧嵐:“讓人送到城南刑部三品督察羅懸羅大人府上,須得交給本人。”
碧嵐接過,猶豫道:“這……”
伯九眨眨眼睛:“陛下只是讓我學禮儀,可不是軟禁的意思吧?”
“是。”
伯九看看天:“今日晚了,就明日吧。”
督察大人心情鬱卒,卻只能悶在心裡,連帶著,都沒有什麼好臉色。旁人區分不出高興的面無表情與發怒的面無表情,跟了羅懸十幾年的李小非卻知曉得一清二楚。
可唯一的解藥在宮裡,被皇帝像金絲雀一樣養了起來,半點沒露出風聲。
羅懸坐著馬車回府。一人本拱手等在羅府門口,見了馬車,上前來。
羅懸端詳一眼,是宮裡太監打扮的人。
“羅大人?”
羅懸頷首,接過一張紙。
那紙觸手光滑,平平整整,隱隱還有金色的雲紋。
羅懸只道是皇帝有什麼吩咐,卻奇怪今日怎麼送信來,展開一讀,只寥寥一行字。
那方方正正工工整整的字跡分外熟悉,是他三年裡輾轉難眠時翻來覆去揣摩過的楷體。伯九曾說,他習字不久,不敢龍飛鳳舞,便端端正正的。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墨色黑亮,十分醒目,映著華貴雪白的雲紙,像是要在紙上開出朵花來。
羅懸就那麼愣愣地站了一會兒,手上不敢用勁,生怕把夢捏碎了,醒來時徒留滿地傷心。
兩情若是久長時。
他笑了。
朝朝暮暮,如今突然分外生動起來。
李小非看見自家老爺十日來第一次冰雪消融,春暖花開了。
羅懸又春暖花開了好一會兒,才想起來晾了身旁的人站了許久。他冷起臉,將紙細細折好放進衣袖,讓李小非打賞那宮裡的太監。
用過晚膳,李小非給羅懸的書房送茶,看見羅懸仍舊對著燭火看那張紙,心下便猜對了七八分。李小非欣慰地想想,也只有那位,這麼會討老爺歡心了。
羅懸頭一次覺得,一個人的字,是可以好看到這地步的。從前讀的句子,只覺得好是好,卻免不了酸氣。如今看來,卻讓他難以自拔。
小廚子木訥?羅懸輕笑搖頭。他中意的人,是這世上最聰明的男子了。
伯九說,兩情。
他終於承認,不是他羅懸一廂情願,而是他們兩情相悅。
那麼這一日兩日三日,便再也沒有從前那麼難熬了。
伯九正跟著宮裡老人學禮數。本以為女子規矩頗多,男子就沒那麼多講究,何況從前在王府,沒吃過豬肉,畢竟也是……咳,見過豬跑的,卻不想條條框框,倒也複雜。
還沒想方才的比喻有多麼不文雅,伯九專注聽嬤嬤講。
典禮在即,皇帝已經預備擬詔令昭告天下,故而伯九隻能專心,不要在王公貴族面前失了皇帝的顏面。
幾位教導的姑姑還算滿意,卻覺得伯九為人太溫和,需要端出點蠻狠的架勢,才有王爺樣子,這一點,伯九卻是怎麼也做不到。
看見送信的太監回來,伯九便懷著一顆撲通亂跳的心,去詢問一二。
彼時他寫信的時候,是很有些忐忑的。想了好些句子,要麼是太過寡淡,要麼是太過露骨,無奈肚子裡墨水有限,便想到了這一句,還是從前在王府聽年紀大些的世子之間閒話提起的。他這一寫,幾乎便是剖白了自己的心意,呈給羅懸看了。也不知這一番心意,羅懸受不受用。
小太監歪頭回憶:“羅大人……似是笑了?”
“笑了?”
“嗯,愣了好一會兒,便笑了。”
“哦,你去吧。”
伯九站在原地,回味。
笑了?
笑了就好。
☆、第三十八章
皇帝許久未頒布希麼詔令,親封琛王的詔令一出,上下莫不震動。
詔令大體意思便是尋得皇室遺留血脈,欲封親王,號“琛”,不日便要舉行典禮祭天。除此之外,隻字未提。群臣百姓知曉消息,議論紛紛,大多都是好奇這琛王的來歷。由於伯九從被救到進宮住了許多日,風聲極緊,半點沒泄露出去,故而也只有少數幾個大約猜到了一二。
涉王在府中摔了御貢的玉瓷瓶,大動肝火,對外稱身體抱恙,不再去上朝。那日他從宮中回來便覺得不對勁,急急趕去水牢,果然,哪裡還有半點人影,當即便飛鴿傳信告知宮裡太后。秦舒卻是老神在在,半點沒有著急的模樣。涉王雖怒,卻知道自己對不住她,也不敢動她,生怕招惹她母家勢力。周秦氏知道了消息,本欲進皇帝寢宮打探一番,卻被攔在外頭,幾日來也不曾見到那被掠走的人。
她的孝子羽翼漸豐了,要脫離她的掌控了,她卻半點不能拿他如何。此番涉王頻繁求見,她也猜到了幾分。當初先帝與允王關係極好,死後也要允王替他守住江山護他孩兒,半點不把秦家放在眼裡。她不止周伯演一個養子,為何獨獨挑中他?她不單單是怕允王一族功高蓋主,遲早萌生貪念,亦是怕他擋了秦家的路。於是,在那個春日,她拿了御璽,重重往詔令上一扣。
允王死了,負著叛臣罪名。
她卻從此再無好夢。
當涉王心知也瞞不住,告訴她宮裡那位的真正身份,她卻覺著解脫,沒有全亡,沒有,好歹還是留下了一個,於是那日竟沒有犯過偏頭痛。她的確是老了,已過花甲,早年宮裡的勾心鬥角過早地磨去這個女人的朝氣與活力,她即便想爭想搶,卻也爭不動,搶不動了。這一次,她只能躺在鳳榻上,任由她的兒子,一步一步,替他蒙冤而死的王叔正名。涉王兀自不大甘心,她也只是笑著擺擺手,打發他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