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頁
藺荀沒有留情,四個嬌生慣養的小公子疼的涕淚橫流,手掌心腫的高高的,挨打之後連手都合不上了。
“陛下可知錯了?”
責罰完伴讀,藺荀一臉嚴肅地看著小皇帝問道。
“朕知錯了。”
小皇帝心裡又怕又氣,他低著頭,將藺荀恨下了。
“陛下知錯就好。”
藺荀將那篇精妙的策論放到一旁,繼續今天的課業。
人人都說江流狼子野心,故意立幼帝妄圖獨攬朝政,但是在對幼帝的教導上,江流卻從來都沒有插手過。
藺荀是先帝在位時的老臣,為人有些古板,對楊皇室十分忠心。原身乾脆將小皇帝的教育全權交給了藺荀。
而藺荀確實也不負原身的期望,在小皇帝的教育上煞費苦心,一心希望小皇帝在大婚親政後能夠奪回楊皇室的皇權,除了自己,藺荀厚著臉皮請了不少已經隱退的大儒出山,為小皇帝傳道授業。
藺荀對於小皇帝的教導及其嚴苛,每日早朝結束,侍讀官會陪小皇帝念四書五經以及史籍,但凡讀過的書冊,藺荀都要求小皇帝能夠在三日後熟練背誦,每一天,藺荀都要求小皇帝書寫一百個大字,嚴寒酷暑而不輟。
自小皇帝八歲後,藺荀又為小皇帝加設了一門課程,主講帝王治國理政的經驗。
前段時間小皇帝學的是《通鑑節要》,教授皇帝前朝更替緣由,評價歷史興衰變革,藺荀還特地為小皇帝編纂了《帝范》一書,這本書囊括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誡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十二章篇幅,將帝王之道全都編於這本書中。
藺荀生怕小皇帝吃不透這些深奧的東西,一詞一句恨不得掰開揉碎講給小皇帝聽,只可惜,他是一個好老師,小皇帝卻未必是一個好學生。
人的天資有限,小皇帝本來就不是聰慧的人,在學習上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即便老師再好,對他來說都是沒有什麼用處的,藺荀即便編出再精妙的帝王策論,小皇帝也學不進去。
其實藺荀未必不知道這一點,可對於他這樣古板忠心的老臣來說,既然楊康毅已經坐上了皇位,即便他再平庸,他們都要盡到臣子的責任。
更何況現在還有一個狼子野心的江流在一旁虎視眈眈,使得藺荀的心情更加急迫,恨不得小皇帝立馬能成為一位明君。
這一堂課上的著實沒有滋味,兩個時辰的時間裡經常能夠聽見四個伴讀的小聲抽泣,小皇帝的心思也沒在學習上,只是剛開始藺荀立威的時候讓他提了提神,之後的大半堂課,他的心思已然飛到了表弟給他送來的蛐蛐上。
晨課結束後,藺荀又給小皇帝布置了一份作業,小皇帝心不在焉地應下,心裡卻想好了,到時候還是將這些沒什麼意思的作業交給自己那些伴讀完成。
“這個藺老頭可真是囂張霸道,居然還敢責罵陛下您。”
藺荀一走,小皇帝身邊的伴讀立馬開口告狀了。
徐子傑是小皇帝生母榮王妃的嫡親侄子,自從小皇帝從一個王府嫡子榮升為皇帝後,徐家就跟著水漲船高。
只可惜小皇帝是過繼到沒有子嗣的先帝名下,在名義上已經不再是榮王妃的兒子,為了籠絡住未來皇帝的心,榮王妃想盡辦法送了自己的嫡親侄子到兒子的身邊,日日在他耳邊念叨他的真正身世,好讓小皇帝不要將她和徐家忘記。
既然是巴結討好,徐子傑自然是處處順著小皇帝的心思做事,在徐子傑看來,皇帝已經是至高無上的位置了,他這個皇帝表弟即便不學也沒有任何關係,加上徐府以及榮王府並不希望小皇帝親近藺荀等老臣重過他們這些嫡親的親戚,有時候徐子傑還會在心智不全的小皇帝面前挑撥離間,目的就是為了讓小皇帝更加倚重他們徐家。
“哼,藺荀那老匹夫,等朕親政後,第一封聖旨就讓他告老還鄉。”
在徐子傑等人面前,小皇帝總算有了點帝王的霸氣,他驕縱蠻橫地看著屋外說道:“還有那江流,我必定也不放過他。”
嬤嬤說了,這江流和藺荀都是內里藏奸的,這些人都欺壓著他這個皇帝,明明他才是全燕朝唯一一個能夠說一不二的人,可偏偏那兩人一個比一個有威勢,倒顯得他這個皇帝和傀儡一樣。
“你們放心,今日你們為我受過,將來等朕親政,一定也會補償你們的。”
看著四個伴讀可憐兮兮的模樣,小皇帝也不吝嗇承諾,他還需要這四人為他完成藺荀布置的作業,得給他們幾分薄面。
“謝陛下。”
徐子傑等人心中有些不以為然,畢竟現在的小皇帝確實沒有什麼實權,可未來的事誰說得准呢,現在小皇帝已經九歲了,再過六年,小皇帝就到了大婚的年紀,到時候給他找一個妻族給力的皇后,新帝親政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難道那江流還敢攬著朝政不放嗎?即便他手握重兵,也擋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因此聽到小皇帝的承諾,徐子傑等人心中還是高興的,他們現在哄著這個小皇帝,為的不就是成為小皇帝的心腹,將來得到重用,振興家族嗎。
******
“真是個蠢的。”
德政殿內的事統統傳到了蕭茹意所在的崇和宮中,此時她正吃著宮女剝好的葡萄,臉上露出譏諷的笑意。
“陛下可知錯了?”
責罰完伴讀,藺荀一臉嚴肅地看著小皇帝問道。
“朕知錯了。”
小皇帝心裡又怕又氣,他低著頭,將藺荀恨下了。
“陛下知錯就好。”
藺荀將那篇精妙的策論放到一旁,繼續今天的課業。
人人都說江流狼子野心,故意立幼帝妄圖獨攬朝政,但是在對幼帝的教導上,江流卻從來都沒有插手過。
藺荀是先帝在位時的老臣,為人有些古板,對楊皇室十分忠心。原身乾脆將小皇帝的教育全權交給了藺荀。
而藺荀確實也不負原身的期望,在小皇帝的教育上煞費苦心,一心希望小皇帝在大婚親政後能夠奪回楊皇室的皇權,除了自己,藺荀厚著臉皮請了不少已經隱退的大儒出山,為小皇帝傳道授業。
藺荀對於小皇帝的教導及其嚴苛,每日早朝結束,侍讀官會陪小皇帝念四書五經以及史籍,但凡讀過的書冊,藺荀都要求小皇帝能夠在三日後熟練背誦,每一天,藺荀都要求小皇帝書寫一百個大字,嚴寒酷暑而不輟。
自小皇帝八歲後,藺荀又為小皇帝加設了一門課程,主講帝王治國理政的經驗。
前段時間小皇帝學的是《通鑑節要》,教授皇帝前朝更替緣由,評價歷史興衰變革,藺荀還特地為小皇帝編纂了《帝范》一書,這本書囊括君體、建親、求賢、審官、納諫、去讒、誡盈、崇儉、賞罰、務農、閱武、崇文十二章篇幅,將帝王之道全都編於這本書中。
藺荀生怕小皇帝吃不透這些深奧的東西,一詞一句恨不得掰開揉碎講給小皇帝聽,只可惜,他是一個好老師,小皇帝卻未必是一個好學生。
人的天資有限,小皇帝本來就不是聰慧的人,在學習上又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即便老師再好,對他來說都是沒有什麼用處的,藺荀即便編出再精妙的帝王策論,小皇帝也學不進去。
其實藺荀未必不知道這一點,可對於他這樣古板忠心的老臣來說,既然楊康毅已經坐上了皇位,即便他再平庸,他們都要盡到臣子的責任。
更何況現在還有一個狼子野心的江流在一旁虎視眈眈,使得藺荀的心情更加急迫,恨不得小皇帝立馬能成為一位明君。
這一堂課上的著實沒有滋味,兩個時辰的時間裡經常能夠聽見四個伴讀的小聲抽泣,小皇帝的心思也沒在學習上,只是剛開始藺荀立威的時候讓他提了提神,之後的大半堂課,他的心思已然飛到了表弟給他送來的蛐蛐上。
晨課結束後,藺荀又給小皇帝布置了一份作業,小皇帝心不在焉地應下,心裡卻想好了,到時候還是將這些沒什麼意思的作業交給自己那些伴讀完成。
“這個藺老頭可真是囂張霸道,居然還敢責罵陛下您。”
藺荀一走,小皇帝身邊的伴讀立馬開口告狀了。
徐子傑是小皇帝生母榮王妃的嫡親侄子,自從小皇帝從一個王府嫡子榮升為皇帝後,徐家就跟著水漲船高。
只可惜小皇帝是過繼到沒有子嗣的先帝名下,在名義上已經不再是榮王妃的兒子,為了籠絡住未來皇帝的心,榮王妃想盡辦法送了自己的嫡親侄子到兒子的身邊,日日在他耳邊念叨他的真正身世,好讓小皇帝不要將她和徐家忘記。
既然是巴結討好,徐子傑自然是處處順著小皇帝的心思做事,在徐子傑看來,皇帝已經是至高無上的位置了,他這個皇帝表弟即便不學也沒有任何關係,加上徐府以及榮王府並不希望小皇帝親近藺荀等老臣重過他們這些嫡親的親戚,有時候徐子傑還會在心智不全的小皇帝面前挑撥離間,目的就是為了讓小皇帝更加倚重他們徐家。
“哼,藺荀那老匹夫,等朕親政後,第一封聖旨就讓他告老還鄉。”
在徐子傑等人面前,小皇帝總算有了點帝王的霸氣,他驕縱蠻橫地看著屋外說道:“還有那江流,我必定也不放過他。”
嬤嬤說了,這江流和藺荀都是內里藏奸的,這些人都欺壓著他這個皇帝,明明他才是全燕朝唯一一個能夠說一不二的人,可偏偏那兩人一個比一個有威勢,倒顯得他這個皇帝和傀儡一樣。
“你們放心,今日你們為我受過,將來等朕親政,一定也會補償你們的。”
看著四個伴讀可憐兮兮的模樣,小皇帝也不吝嗇承諾,他還需要這四人為他完成藺荀布置的作業,得給他們幾分薄面。
“謝陛下。”
徐子傑等人心中有些不以為然,畢竟現在的小皇帝確實沒有什麼實權,可未來的事誰說得准呢,現在小皇帝已經九歲了,再過六年,小皇帝就到了大婚的年紀,到時候給他找一個妻族給力的皇后,新帝親政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難道那江流還敢攬著朝政不放嗎?即便他手握重兵,也擋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因此聽到小皇帝的承諾,徐子傑等人心中還是高興的,他們現在哄著這個小皇帝,為的不就是成為小皇帝的心腹,將來得到重用,振興家族嗎。
******
“真是個蠢的。”
德政殿內的事統統傳到了蕭茹意所在的崇和宮中,此時她正吃著宮女剝好的葡萄,臉上露出譏諷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