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本只要再去一天,謝無淵就能再次擺脫這苦逼的日子,沒想到,第二天早朝,皇上的一句話,就把謝無淵的計劃全盤打破。

  早朝。

  皇上收拾好被何府搞的一團糟的心情,下了一個他猶豫了很久的決定。

  “四皇子的封爵儀式提前,和三皇子的封爵儀式一起辦,交給驗封清吏司全權處理。”

  謝無淵身為驗封清吏司――目前來看――最大的官,在聽了皇上的命令後,邁步出列,行禮應下,退回原處。

  面上表現出一個接到重大任務應該流露出的喜色,心底卻在痛苦的哀嚎,他剩下的一千次骰子要怎麼辦?!只差一天就能成功了,偏偏這個節骨眼要開始幹活了,說好的驗封清吏司是養老的地方吶?!為什麼每次輪到他,劇本就不一樣了?!

  相比於謝無淵的憂慮,系統風輕雲淡多了――

  “晚上扔唄,反正賭坊是你家開的。”

  謝無淵被一語驚醒,恍然大悟,最開始只能白天去賭坊,不就是因為賭坊晚上不開門麼,可現在順風賭坊不一樣啊,它完全可以在晚上特意為他謝無淵開幾局!通宵都沒問題的!

  嗯,這個法子不錯。

  於是,當天下了朝,謝無淵拍拍屁股,就去了順風賭坊。

  齊於傑站在門口哀嚎,皇子不是要襲爵了麼?這個祖宗不是在驗封清吏司麼?

  怎麼還有空來賭啊!

  謝無淵皮笑肉不笑的跟齊於傑說,今天他謝無淵包場了!閒雜人等迴避。

  至於包場費?走公帳唄。

  不是他齊於傑跟他謝無淵說,以後來順風賭坊都走公帳嗎?那就走唄。

  這幾年下來,石海岩、齊於傑沒有特意避諱謝無淵,謝無淵也因此對順風幫的勢力範圍有所了解,順風幫的手挺長,比如當初那個“前三後六”什麼的,他爹也算是皇上近臣,都從沒聽說過,順風幫不過民間一個商人聯盟,竟然能打聽到這種秘聞,在宮裡或者在六部,肯定有眼線。一個這樣的組織,所圖肯定不小,不趁著現在多奢侈奢侈,誰知道還有沒有以後。

  五更天,謝無淵揉著布滿血絲的雙眼,從賭坊出門,在馬車裡換了官服,一步三搖的去上早朝。

  旁人只當謝無淵壓力大,再加上某些六部不少人都心知肚明的原因,嗯,情傷什麼的嘛,咳咳,幹活,幹活。

  尹玉山和趙宏在驗封清吏司更是忙的不可開交,開庫調用資料,分派人手,整合章程,擬定規格,如此種種,冗雜繁多。

  謝無淵到的時候,尹玉山和趙宏已經按照以往的章程,把一大摞初步擬定的資料匯總好,放在副司長的桌子上,等謝無淵批示。

  謝無淵隨意掃了兩眼,就知道他今早在馬車上琢磨不定的地方,尹玉山和趙宏今天在摺子上都寫了。

  一個是龍燭。

  所謂龍燭,是內里採用特殊材料製成的、外表刻有蟠龍的、在襲爵大典上點燃的蠟燭,這是只有皇子封爵的時候才能用的東西。

  大梁朝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皇子的冠禮與襲爵大典一起舉行,並且比普通人要早三年。普通人十五歲加冠,也就是說,皇子們十二歲的時候舉行冠禮,以及襲爵大典。

  因此,以往皇子的封爵大典,用的龍燭規制都是十二根,一根蠟燭寓意一歲,一共十二歲。

  可現在,四皇子九歲,三皇子十五歲,若是按照龍燭的寓意,應該用九根、十五根,然而這樣蠟燭的總數就太多了;以往也有過雙胞皇子一起受封的情況,一般都只點十二根,而不是二十四根、三十六根,或者更多。

  大梁朝有史這麼多年,一直都是用十二根,更何況,皇上早不宣布,晚不宣布,偏偏挑了一個這麼湊巧的歲數宣布,十二其實也可以解釋為九與十五的平均數,也就是兩位皇子互相折中。

  以往都是十二歲封王襲爵,這會兒一個十五歲,一個九歲,謝無淵有點懵,他到底應該插二十四根,還是十二根?以往也有過生日臨近的多個皇子,擠一擠,在同一個日子裡一起受封的情況,不過大多是按照人頭數開,比如兩個人,就每個人點六根,一共十二根;三個人,就每人點四根,一共十二根;四個人,就每人點三根,一共十二根。

  一般都是只點十二根。可人家皇子都是十二歲啊,這攤在三皇子和四皇子身上,要是點十二根,那怎麼分啊,七根半和四根半?

  其次便是王服。

  和妃分為賢良淑德四個品階一樣,王的稱號不同,品階也不一樣,這準備的王服自然就不同。往年的情況,都是先下聖旨定了封號,再準備封爵,可現在的情況,皇上只有乾巴巴的一句話,這王服要怎麼準備?按照嫡子和庶子的區別分開,還是統一起來?

  再然後是詔書。

  擬定詔書也是他們驗封清吏司的事兒,封爵詔書上有一個特別重要的內容,就是封地,還是那句話,皇上乾巴巴的就說了那麼一句話,沒有封號,沒有封地,誰知道要怎麼寫?難不成空出來,等皇上自己填?

  謝無淵看了一天的資料,頭都炸了,最後只能在眾人期盼的目光中,敲開了石躍今屋裡的門。

  石躍今笑眯眯的翹著腿,瞧他:“我可不管,誰給你的活,你找誰去。”

  謝無淵只能硬著頭皮給皇上遞了摺子,措辭琢磨了好半天,生怕一個不小心把皇上給惹毛了,皇上因著何家的事兒憋了一肚子的火,這檔口撞上,只怕有去無回了。

  果然,第二天,皇上批覆了摺子,一句話,“你看著辦,給你的活,你再推給朕,你幹活還是朕幹活?!”

  謝無淵琢磨了天,皇上既然要把三皇子和四皇子湊在一起辦,那規格什麼的就應該是一樣的,龍燭索性統一用十二根吧,每人十二根,反正皇上說了讓他自個兒看著辦。至於王服,按照嫡子和庶子的區別來吧。惹了聖怒,總比被抓著小辮子要好。

  定下規格,謝無淵開始著手派人去各個庫調用東西,從王服到王飾,從龍燭到場地,一點一點,細細的看了,所有人準備的東西,都嚴格的經過謝無淵的手,翻來覆去檢查四五次,才能啟用。

  謝無淵因著之前瞧見三皇子和秦子明私下見面,所以對四皇子的龍燭尤其上心,前前後後檢查了不下十遍,生怕出一點兒紕漏。

  不怪他小心,主要是,龍燭這東西,太重要了。

  作者有話要說:  看到有人說我寫的好看,我就滿足了,(一本滿足臉)我這麼軟萌,你們都不多誇誇我嘛~~~

  ☆、棋差一招

  龍燭又稱命燭,是皇子剛生下來的時候就開始準備製作的,製作整整三年,其製作方法被列為絕密,謝無淵消息來源廣泛,了解的也有限,他只能知道,與皇子同時出現在這世上的胎衣,是龍燭的製作材料之一。

  皇子成年那天,舉辦封爵大典,大典伊始,第一項事情就是點燃皇子的龍燭,並且將龍燭置於正北面,取“面南而王”――封王襲爵之意。

  若是當日狂風大作,雷雨交加或是別的什麼原因,只是皇子的命燭燭火被滅,就表示上天不喜這個皇子,或者這個皇子的行為惡了上天,視為不詳、不忠、不孝之徒。

  不僅原本的封爵和封地取消,這名皇子的行為也要經過嚴格的審核,若真有不當行為,嚴重的,會被貶為庶民。

  驗封清吏司記錄的檔案里就有這麼一個皇子,生在寒冬天,點上蠟燭的時候,天上忽然下雪,鵝毛大小的雪花,還夾雜著冰雹,質量再好的蠟燭,也經不起這麼折騰,封爵大典還沒結束,十二根龍燭就滅的一乾二淨。

  這位皇子因此被視為不忠不孝之徒,終其一生未能封爵,一直以富貴閒人的身份養在京郊的行宮,直至生命終結,都未能踏出行宮一步。

  謝無淵從現代來,當然不信這些,但也因此提高了萬分警惕,封爵大典的龍燭幾乎決定了皇子一生的命運,若是大典上龍燭被滅,那這名皇子自然就沒有了即位資格,在現在這個敏感的時間段,三皇子和升調科的人過從甚密,難保不會對四皇子的龍燭做點什麼。

  再加上何家之前招惹的仇家太多,宮裡的太監、吏部的從事,之前吃過何家暗虧的人不少,三皇子隨便聯繫上其中一個,四皇子的大典就要吹了。

  嗯,謝無淵的命不吹,他們家的丹書鐵券差不多也要吹了。

  蔑視皇權可是重罪,玩忽職守更是不可饒恕。

  謝無淵在四皇子的龍燭上花費了大量力氣,就差沒把龍燭揣兜里貼身帶著了,他甚至還費心費力的找能工巧匠做了加固,除非用東西直接蓋滅,不然現在的龍燭,吹是絕對吹不滅的。

  就這樣前前後後準備了四個月,謝無淵勞心勞力的保證封爵儀式上要用到的每一根頭髮絲都在他該在的位置。

  直到封爵大典前一天,謝無淵才放下了那顆一直懸著的心。

  秦子明到最後也沒出現過,謝無淵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多心了,或許三皇子只是找秦子明,商量偷偷替換官員的事兒?

  封爵大典。

  兩位皇子一起襲爵,辦的極其隆重,文武百官在祭壇外圍了三圈半,品階低的都擠不進來。

  欽天監選好的時辰一到,宮廷樂師開始奏樂,九霄環佩,響徹雲霄。

  謝無淵親手把兩位皇子的命燭放到正北的位置,恭恭敬敬的用香燭點上,然後退到一旁。

  封爵大典的第二項,就是身為人父的皇上,為即將成人的皇子加冠。

  謝無淵站在台階中間,尹玉山站在台下,負責遞給謝無淵需要的相應物品。

  趙宏作為驗封清吏司派來觀禮的官員,站在禮部尚書石躍今身後,謝無淵沒讓趙宏上台,也沒讓趙宏接手龍燭、衣物、或者冠帽,一來是在升調科的時候,秦子明就和趙宏狼狽為jian,謝無淵防的緊,秦子明沒法下手,但趙宏可以;二來也是在謝無淵看來,趙宏這個人不可信,這個死胖子見錢眼開,隨便誰拿上個千八百萬的砸到趙宏頭上,趙宏保管能跟在那人身後喊“爹”。

  從尹玉山手裡接過早已準備好的兩頂冠帽,謝無淵雙手呈給皇上,四皇子的在上,是謝無淵特意囑咐過的,萬一趙宏或者別的什麼人真的與秦子明裡應外合,四皇子的東西放在上面,謝無淵也能及時發現,省的再出什麼紕漏。

  先是加冠,謝無淵瞧的仔細,兩頂帽子沒有任何問題。

  皇上從謝無淵手裡拿走帽子,略作思量,逕自走向四皇子,先給四皇子加冠。

  全場譁然。

  自古長幼有序,皇上這舉動的意思,實在是狠狠的打了三皇子的臉,更何況,三皇子不僅是長,更是嫡。

  三皇子的臉色慘白,他知道今天會沒臉,但不知道今天會這麼沒臉。

  皇上的意思,明擺著就是,嫡長子那一套,朕不在乎。

  再聯想前幾天,何家出了那麼大的事兒,皇上都只是對何賢禁足,而沒有降分位,三皇子立刻想到,皇上應該是顧忌四皇子的立儲資格,所以才忍著沒動何賢。

  這可不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