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玉錄玳跪著,劉太監為慈禧太后梳著發。
“玉錄玳,你可還記得怎樣編嗎?”
玉錄玳叩首,回稟道:“奴婢應該還會編的。”
“將長針和各色彩線都拿過來。”
“是。”
過了不多時,宮女拿來了毛線盒子,回稟道:“太后老佛爺,奴婢拿來了各色的毛線。”
慈禧太后點了點頭,道:“將盒子放在她面前。”
“是。”
宮女端著盒子,將盒子放在了玉錄玳跟前的地面上。
玉錄玳將線穿進了長針中,沒有坐墊,定不住針,玉錄玳凝著眉,將針插入了衣褲中,用腿夾著針,手纏著毛線,打了個結。
值班的太監求見入內,“回稟太后,皇上在殿外侯著了。”
“皇上不是身體不適嗎?怎麼起來了?”
“回稟太后,奴才遠遠便瞧著永祿公公扶著皇上,給皇上的肩膀疏鬆筋骨,估計也是擔心皇上給慈禧太后跪拜爬不起來。”
“傳哀家旨意,皇上臥病在床,身子不適,免率百官行禮,取消賀拜儀式。”
“是。”
太監出了殿中。
玉錄玳跪在殿中,她編造出了大蝙蝠,叩首,並未言語。
慈禧太后看了她手中的大蝙蝠,道:“這蝙蝠栩栩如生啊!”
老佛爺瞧著大蝙蝠的眼眸,冷笑。
玉錄玳低頭叩首。
太監回到了殿中,慈禧太后道:“皇上可回去了?”
“回稟皇上,皇上已經回去了。”
“皇上身體如何”
“回稟老佛爺,皇上能夠走路,心情看起來不錯,臉也是有喜色。”
慈禧太后凝了下眉,道:“喚永祿過來,哀家有話要問他。”
“是。”
永祿跪在殿中,拜見太后,道:“慈禧太后老佛爺萬安。”
“萬安?”慈禧太后冷哼。
永祿公公叩首:“慈禧太后息怒。”
“哀家這一兩個月病著,皇上都說了什麼!”
永祿沒有言語。
慈禧太后言道:“將李公公喚來。”
“是。”
李公公進入了殿中,“拜見老佛爺。”
“免禮,平身。”
“謝過太后。”
“這一兩個月皇上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李公公緩緩說道:“皇上想要死在老佛爺之後呢!”
“他這樣說了?”
“皇上在日記里一筆一划的寫了,這日回到瀛台,一直是笑著的呢!”
慈禧太后凝了眉,道:“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李公公看了慈禧太后的面容,道:“太后老佛爺這兩日的病情不都是好多了嘛!老佛爺會長命百歲的。”
十月十二
玉錄玳站在南海前,夕陽西下,一片海都被染成了赤紅。
這幾日,慈禧太后和皇上的病情都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在慈禧太后身邊服侍的太監和宮女們都是度日如年。
玉錄玳跪在殿中,看著在一旁跪著的麗人。
“玉錄玳,你可知罪”慈禧太后冷聲道。
“回稟太后,奴婢不知。”
“還不知,這些香囊都是什麼?”
玉錄玳瞧著桌上的香囊,慈禧太后道:“這些都是從你的房間中搜到的。”
“回稟太后,這些香囊都是宮女們打的香囊絡子,不過是為了能夠在宮外的香燭店賣幾個零花錢而已。”
“賣幾個零花錢?你待在哀家身邊多年,哀家竟然都不曉得你還攬了這個活計!你從中插了一手,又是為了什麼?”
“回稟太后,奴婢不過是想要從中抽取幾個錢而已。”
“這麼多年,哀家對你的打賞少了”
“奴婢不敢。”
“你還有什麼不敢的!”慈禧太后怒道:“來人,將她關起來。”
“是。”
十月十三日
玉錄玳被關在了小黑屋子中,她低頭看著手中的大蝙蝠。
黑暗中的蝙蝠展開了雙翅,黑眸直直的注視前方,放佛等待著機會。
玉錄玳笑了笑。
她的手中握著香囊絡子。
喚起春嬌,嫣然困倚修竹。
她的一生,都困在了這宮廷。
“玉錄玳。”她捏著香囊,輕輕喚了一聲她姐姐的名。
七日之後
在黑暗之中
玉錄玳蜷縮著手腳,躺在竹蓆子上。
很冷,很冷。
她將香囊放在鼻前,悠悠的海棠花香。
她抿著唇,咬著牙。
多少年的寒冷,她不都走過來了嗎?
十月二十日
涵元殿
李公公扶著慈禧太后進入了涵元殿。
“太后來了。”躺著床上的皇上笑了笑,伸出了手,讓身邊的永祿公公扶著自己起了身。
“扶朕下來,給太后請安。”
慈禧太后離著他的床只有兩三步之隔,永祿卻還未扶著皇上下床。
永祿跪地,行了禮:“奴才拜見太后老佛爺。”
慈禧太后沒有言語,站在一旁的李公公開了口:“退下吧!”
“奴才這便退下了。”
皇上沒有言語,永祿便退出了宮殿。
皇上笑了笑,道:“太后,朕下不來床,太后還請體諒,兒臣不能給太后請安了。”
慈禧太后只是看他一眼,對身邊的李公公說道:“李公公,酒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奴才這便去取。”
李公公出了殿中,慈禧太后看著他:“皇上,這麼多年了。”
皇上笑了笑,道:“從朕四歲入宮,到現在,三十年了。”
“哀家還記得你小時在哀家身邊讀書……”
“也許,史上會記載太后對兒臣的關懷,會記載兒臣常臥太后寢榻上,太后會知寒暖,為兒臣加減衣衿,會書方紙課皇帝識字,口授讀四書詩經,太后愛憐朕惟恐不至。”
慈禧太后瞧著他。
“哀家聽說過白眼狼的故事,今日才真真的明白。”
“太后當朕是蛇,太后不是農夫,對朕哪裡會心慈手軟呢!”
李公公端來了酒壺。
“太后,酒已經準備好了。”
慈禧太后擺了擺手,李公公走到了床邊,問道:“是皇上自己來,還是奴才餵皇上。”
“朕怎麼敢勞煩李公公呢!”
李公公將酒盞遞了過去,皇上接過了酒盞,將酒盞緊緊的握在他的手中。
皇上看著杯中的酒,他將酒盞湊到了鼻間,他笑了笑,多日未喝酒,這酒竟覺得倒是極香的。
慈禧太后轉過了身。
“玉錄玳,你可還記得怎樣編嗎?”
玉錄玳叩首,回稟道:“奴婢應該還會編的。”
“將長針和各色彩線都拿過來。”
“是。”
過了不多時,宮女拿來了毛線盒子,回稟道:“太后老佛爺,奴婢拿來了各色的毛線。”
慈禧太后點了點頭,道:“將盒子放在她面前。”
“是。”
宮女端著盒子,將盒子放在了玉錄玳跟前的地面上。
玉錄玳將線穿進了長針中,沒有坐墊,定不住針,玉錄玳凝著眉,將針插入了衣褲中,用腿夾著針,手纏著毛線,打了個結。
值班的太監求見入內,“回稟太后,皇上在殿外侯著了。”
“皇上不是身體不適嗎?怎麼起來了?”
“回稟太后,奴才遠遠便瞧著永祿公公扶著皇上,給皇上的肩膀疏鬆筋骨,估計也是擔心皇上給慈禧太后跪拜爬不起來。”
“傳哀家旨意,皇上臥病在床,身子不適,免率百官行禮,取消賀拜儀式。”
“是。”
太監出了殿中。
玉錄玳跪在殿中,她編造出了大蝙蝠,叩首,並未言語。
慈禧太后看了她手中的大蝙蝠,道:“這蝙蝠栩栩如生啊!”
老佛爺瞧著大蝙蝠的眼眸,冷笑。
玉錄玳低頭叩首。
太監回到了殿中,慈禧太后道:“皇上可回去了?”
“回稟皇上,皇上已經回去了。”
“皇上身體如何”
“回稟老佛爺,皇上能夠走路,心情看起來不錯,臉也是有喜色。”
慈禧太后凝了下眉,道:“喚永祿過來,哀家有話要問他。”
“是。”
永祿跪在殿中,拜見太后,道:“慈禧太后老佛爺萬安。”
“萬安?”慈禧太后冷哼。
永祿公公叩首:“慈禧太后息怒。”
“哀家這一兩個月病著,皇上都說了什麼!”
永祿沒有言語。
慈禧太后言道:“將李公公喚來。”
“是。”
李公公進入了殿中,“拜見老佛爺。”
“免禮,平身。”
“謝過太后。”
“這一兩個月皇上都說了什麼,做了什麼?”
李公公緩緩說道:“皇上想要死在老佛爺之後呢!”
“他這樣說了?”
“皇上在日記里一筆一划的寫了,這日回到瀛台,一直是笑著的呢!”
慈禧太后凝了眉,道:“我不能死在他之前!”
李公公看了慈禧太后的面容,道:“太后老佛爺這兩日的病情不都是好多了嘛!老佛爺會長命百歲的。”
十月十二
玉錄玳站在南海前,夕陽西下,一片海都被染成了赤紅。
這幾日,慈禧太后和皇上的病情都沒有任何好轉的跡象,在慈禧太后身邊服侍的太監和宮女們都是度日如年。
玉錄玳跪在殿中,看著在一旁跪著的麗人。
“玉錄玳,你可知罪”慈禧太后冷聲道。
“回稟太后,奴婢不知。”
“還不知,這些香囊都是什麼?”
玉錄玳瞧著桌上的香囊,慈禧太后道:“這些都是從你的房間中搜到的。”
“回稟太后,這些香囊都是宮女們打的香囊絡子,不過是為了能夠在宮外的香燭店賣幾個零花錢而已。”
“賣幾個零花錢?你待在哀家身邊多年,哀家竟然都不曉得你還攬了這個活計!你從中插了一手,又是為了什麼?”
“回稟太后,奴婢不過是想要從中抽取幾個錢而已。”
“這麼多年,哀家對你的打賞少了”
“奴婢不敢。”
“你還有什麼不敢的!”慈禧太后怒道:“來人,將她關起來。”
“是。”
十月十三日
玉錄玳被關在了小黑屋子中,她低頭看著手中的大蝙蝠。
黑暗中的蝙蝠展開了雙翅,黑眸直直的注視前方,放佛等待著機會。
玉錄玳笑了笑。
她的手中握著香囊絡子。
喚起春嬌,嫣然困倚修竹。
她的一生,都困在了這宮廷。
“玉錄玳。”她捏著香囊,輕輕喚了一聲她姐姐的名。
七日之後
在黑暗之中
玉錄玳蜷縮著手腳,躺在竹蓆子上。
很冷,很冷。
她將香囊放在鼻前,悠悠的海棠花香。
她抿著唇,咬著牙。
多少年的寒冷,她不都走過來了嗎?
十月二十日
涵元殿
李公公扶著慈禧太后進入了涵元殿。
“太后來了。”躺著床上的皇上笑了笑,伸出了手,讓身邊的永祿公公扶著自己起了身。
“扶朕下來,給太后請安。”
慈禧太后離著他的床只有兩三步之隔,永祿卻還未扶著皇上下床。
永祿跪地,行了禮:“奴才拜見太后老佛爺。”
慈禧太后沒有言語,站在一旁的李公公開了口:“退下吧!”
“奴才這便退下了。”
皇上沒有言語,永祿便退出了宮殿。
皇上笑了笑,道:“太后,朕下不來床,太后還請體諒,兒臣不能給太后請安了。”
慈禧太后只是看他一眼,對身邊的李公公說道:“李公公,酒準備好了嗎?”
“準備好了,奴才這便去取。”
李公公出了殿中,慈禧太后看著他:“皇上,這麼多年了。”
皇上笑了笑,道:“從朕四歲入宮,到現在,三十年了。”
“哀家還記得你小時在哀家身邊讀書……”
“也許,史上會記載太后對兒臣的關懷,會記載兒臣常臥太后寢榻上,太后會知寒暖,為兒臣加減衣衿,會書方紙課皇帝識字,口授讀四書詩經,太后愛憐朕惟恐不至。”
慈禧太后瞧著他。
“哀家聽說過白眼狼的故事,今日才真真的明白。”
“太后當朕是蛇,太后不是農夫,對朕哪裡會心慈手軟呢!”
李公公端來了酒壺。
“太后,酒已經準備好了。”
慈禧太后擺了擺手,李公公走到了床邊,問道:“是皇上自己來,還是奴才餵皇上。”
“朕怎麼敢勞煩李公公呢!”
李公公將酒盞遞了過去,皇上接過了酒盞,將酒盞緊緊的握在他的手中。
皇上看著杯中的酒,他將酒盞湊到了鼻間,他笑了笑,多日未喝酒,這酒竟覺得倒是極香的。
慈禧太后轉過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