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已經向團里報告了情況,團首長也很重視,目前在沒有得到新的作戰命令之前,一切均按以前的計劃實施,其他的不要管,現在需要把我們營的作戰方案儘快的研究擬制出來。”說實話,我除了對營長那句“戰士在眼中只是‘阿拉伯數字’”很不滿以外,對他的果斷和戰場上極為靈敏的嗅覺還是深深折服的。

  “斷崖沖溝是敵縱深陣地的天然障礙,只有克服這道障礙才能將敵人的防禦體系徹底打亂,現在大家就各抒幾見,多提建議,看看如何對付這個沖溝。”

  營長提示了半天,大家一時也想不出什麼主意。那場戰爭的實踐證明,很多古老的、原始的戰術手段往往是最有效的辦法,高科技的兵器裝備受到地形等戰場條件的制約往往派不上用場。就那麼一條沖溝居然讓在家半天說不出話來,連號稱“小諸葛”的哥們兒也憋的滿身是汗滿臉彤紅。

  “溝里肯定布滿了地雷和其他障礙物,即使沒有這些,我們攻擊到這個位置肯定也會大大減緩攻擊速度,溝還很寬,團工兵連恐怕沒有能力迅速架設浮橋,師工兵營也沒這個能力,況且那是在敵火威脅下架橋,所以這個辦法行不通,只能先排障,我們下到溝里時暫時隱蔽,再利用後側的火力掩護壓制住敵人的射擊,此時衝上溝沿把握較大。”林小天第一個“放炮”,說的也很在理,誰讓這小子是炮連長還有個“林大炮”的外號呢。

  “可是我們現在擔負二梯隊在後面跟進,團里把配屬的師工兵營和團工兵連基本都配屬了三營和一營。我們沒有排障能力,只能依靠上級火力準備的時候排障了,但戰鬥實施過程中,敵人完全有時間機動設障和布雷,我們遇到的困難還是無法排除。”五連連長徐慶雲也是我們陸校的師兄大哥,比我和林小天早畢業兩年,平時愛研究個理論什麼的,這點跟哥們兒有些相似,算是同類動物,他的話基本上代表了我的意見。

  營里幾個幹部和我們幾個連長除了副營長“吳悶葫蘆”沒發言,基本都開了口,意見差不多一樣,都是需要上級排障和架設浮橋。畢竟溝底是什麼情況咱們一點不知道,如果下邊是幾米深的水那可就麻煩了。

  說來也真他媽麻煩,那溝底還真就是二米五深的水,也不知那麼高的山上哪冒出來的水,真乃天不助我。

  資料還是團里最先得到的,在沒有擬製作戰命令之前團里就得到了撤下來那支部隊的地形分析報告,團長和參謀長研究了半天,也沒想出什麼好辦法,就把這個實戰當中的問題交給我們,當時還不明說,故意賣個關子,就想考驗一下他們眼中戰鬥力最強主力營的指揮員,看看到底能不能完成這麼艱巨的任務,看看這些指揮員的腦袋瓜子好不好使。

  結果這問題當時就被王厚忠“抽風”發現,接著能征慣戰的營長也迅速發現。在團首長的眼裡,只要能發現問題,這仗就好打了,畢竟距離攻擊發起還有二天多的時間,那麼個破溝還能擋住我們英勇善戰“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步兵二營,還能擋住我們“挖敵心臟的尖刀大功六連”?

  第二卷 褐色土 第五十九章 現地勘察

  打仗可真是個精細的活,來不得半點含乎,平時工作中的表面文章粗枝大葉什麼的在戰場上都得統統玩去。這是玩命的場所,需要謀劃,需要腳踏實地的去研究去親身實踐。

  之前團司令部已經組織各營、連指揮員進行了一次現地勘察,這回又來一次。參謀長帶隊,團長也一同前往。

  距離敵前沿也就一兩公里左右,如果被敵人發現那可就糟透了,一下就能將我們全團的指揮員幹掉,未戰勝負已定。我們所處的位置均在敵人高射機槍和重機槍的射程之內,步機槍火力對我們也有一定的殺傷力,再說敵人陣地上還配備了迫擊炮、無炮等重火器。這可真是抵近偵察,危險係數極高。但必須得這麼辦,不把敵人陣地查看個結結實實,那咱們的下步行動就會結結實實的玩完。

  我們分散在一個小高地的突出部,用望遠鏡由近至遠,由左至右向敵人陣地方向望去。

  除了前沿前的鐵絲網等障礙物,幾個明火力點,還有塹壕以外,其他什麼也發現不了,敵情恐怕也就這些了,具體的陣地編成、火力配系已經偵察得較為詳細,關鍵的是看現地的地形。

  敵人前沿陣地一字排開五個小高地,大體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陡,坡度較大,向我斜面地勢陡峭不便於我步兵衝擊。縱深內的135.4高地是敵陣地諸高地中最高的一個,敵人的營指揮所就設在那裡,並構築了環形永備工事,高地前側的沖溝還是看不大清楚,我們這次勘察的重點就是那條地圖上沒有標註的沖溝。

  “媽的,真想過去親自照量一把,下到溝里去趟一趟,看看到底什麼的幹活。”我小聲罵著。

  “穆童,有辦法繞過去嗎?那個溝地圖上標不出來,深度和寬度只是估計,前面還有一個高地,望遠鏡也看不見,這事太難辦了。”連林小天也束手無策沒了主意。

  按照一般的作戰程序,現地勘察之後各連連長就要開始組織戰鬥定下本連的戰鬥決心,部署全連的兵力兵器。

  我回連的路上就不斷的回憶著兩年前參戰的經歷,那次是八里河東山,這次的地形和那次有相象的地方,我們防禦時的左翼沖溝是不是和敵人核心陣地前的那條沖溝差不多呢?敵人曾經在那條沖溝做過三次文章,如果陸排長在的話他會怎麼解開這個難題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