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回到營里又是開幹部會,營長的講話讓我覺得更為驚訝,為此我差點跟他理論幾句。後來打完了仗,我對他還是很不理解,儘管他是一位優秀的指揮員真正的軍人純爺們兒。

  “我盼著儘快的投入戰鬥,盼望著你們率領戰士衝上戰場,不怕流血犧牲是我軍的光榮傳統,你們不要怕傷亡,這是軍人建功立業的時候,盼都盼不來,士兵對我們幹部來說即是勝利的法碼勝利的保證又是一群阿拉伯數字,一將功成萬骨枯,不要過於計較本連的傷亡,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就要付出血的代價,想兵不血刃已不可能,這麼大的行動,對各位來講都是個機會,打一仗,提一職應該不成問題”

  就是這句“士兵是阿拉伯數字”還有那個“一將功成萬骨枯”,說的確實是大實話,可我他媽聽著彆扭。營長沒打過仗,可對戰爭有著濃厚的興趣,勇敢的精神沒的說,戰術的兇悍沒的說,我都很佩服,唯獨他這種個人的戰爭思維讓我感到極度的不滿,若不是李運鵬在下邊按著我,當場能跟他來一場辯論。

  回到連隊駐地,我和李運鵬都低著頭,誰也不說一句話,恐怕都讓剛才營長的“數字論”震驚了。

  面對一百多號被稱做阿拉伯數字的弟兄們,我無話可說。因為我參過戰,親眼見到托我給對象寫信的秦愛國流盡最後一滴血,親耳聽到十七歲的張勇軍臨死前喊的那句一想起來就熱淚盈況的“媽媽,我不想死”。

  真的是“數字”,全連點名的時候,就是用“一二三四”這些數字來報數,可這些“數字”可都是活生生的人啊,這些“數字”的背後都是一個個好端端的家庭,都有跟錢仕虎他媽媽一樣白髮蒼蒼的母親。

  “一定要完成作戰任務,一定爭取盡最大可能把我的弟兄們從戰場上帶回來,他們不是‘數字’他們是人。”我望著李運鵬牙根緊咬著心裡默念,還是一句話也沒有說。

  第二卷 褐色土 第五十三章 數字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孫子兵法

  “連長同志:全連戰術訓練集合完畢,應到一百二十七人,實到一百二十七人,攜帶衝鋒鎗78支,手槍二十四支,信號槍5支,輕機槍9挺,四0火箭筒18具,彈藥一個基數,其他裝具齊全,請指示,值班排長單紅軍。”

  我聽完這一套“數位化”報告詞,覺得用不著這麼報告,那是以前條令規定的,光報告詞就得得咕半天,把值班員累的夠嗆,指揮員也聽的早不耐煩。按照修改後的條令規定,把人數報告完就可以,不過人家小排長剛從院校畢業,可能覺得戰時應該把有關事項說詳細點,讓連長心裡有個數。

  我心裡早就有數,不用說戰時,就是平時沒事我也會天天到連隊的武器庫和戰備庫轉多少圈,連里有什麼家底都是一清二楚。平時還經常對著連隊的花名冊,研究一個個“數字”一個個名字,我甚至深深的了解那些數字和名字背後的家庭成員,我知道他們生活在哪個村哪個組,爹媽叫啥,弟兄幾個都知道。李運鵬是指導員,這方面比俺還精通,他甚至張口就能背出來每個城市兵家的門牌號,每個農村兵家裡養了多少頭豬,是花的還是黑的白的。

  站在連隊列前面,看著一張張年輕稚嫩的臉,我知道他們肯定會有人不再回來,可我不知道會是誰,所以要把他們一個個都印在腦海里。“唉,傷亡越小越好,我的夢想是當一名將軍,可從沒想過用戰士的白骨去鋪將軍的路,況且一個小連長必須要衝在戰士的前頭,自己說不上咋回事呢。”我想了幾秒鐘沒有說話,戰士們一直注視著我。雖然是剛上任的新連長,可他們這個時候最值得依賴的恐怕就是我了。

  全連超編二十幾人,按照戰時也不算多,總覺得人還是太少,裝備也不夠,火力不夠猛。可我一個小連長能指揮的就這些人了,用營長的話“士兵在我眼裡就是‘符號’就是一群‘阿拉伯數字’”顯然他的“數字”也不多,就幾百人,口氣卻大得狠,估計敢和那位鐵血著稱的巴頓有個一拚。

  我首先運用軍校學到的知識進行了一下戰術計算,當然還是擺弄那些數字,儘管我對“數字”是那麼的反感,可現在必須得這麼做,這是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指揮員必須要牢牢的掌握手中這些人員和裝備的“數字”。

  我按照人員和武器裝備的數量將全連進行了戰時編組,裝甲車恐怕在那種地形上無論進攻和防禦都不太適合使用,估計上級也不能決心動那些大傢伙式,更多的是在衝擊隊形後側使用車上的高射機槍實施火力支援。於是決定讓孟來福帶領裝甲排13名駕駛員和13名副駕駛擔任火力支援組,如果上級不使用裝甲車,那麼他們也編成一個排,任全連的預備隊。

  三個步兵排重新打亂了建制,把老兵和新兵混編在一起,以便互相照應,發揮老兵“經驗豐富”的優勢,戰場上多帶新兵,爭取能讓新戰士不至於在第一戰中就傷亡過大。

  我讓王厚忠下到一排擔任全連的清障組,估計一旦發起進攻,我們營肯定擔負主攻任務,而主攻連的任務非我連莫屬。上級工兵開僻通路後,敵障礙區和雷區肯定有大量未引爆的地雷和殘存障礙,需要有經驗的幹部和戰士實施清殘排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