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可惜因為歐洲戰亂,一直沒有機會碰面。很高興能認識總統閣下。”英國首相邱吉爾和流亡在法國的戴高樂主動迎了上來。翻譯很盡職的向葉重轉敘。而史達林則明顯要站得遠一點。

  葉重是能說英語的,不過這種外交場合,自然不會去說英文。用這正腔圓的普通話道,“我也很高興認識能在希特勒的瘋狂下,堅持下來的英國,法國領導人。”

  戴高樂此時只是法國流亡政府的首腦,本來沒有出息這種會議的資格,不過葉重特意提及戴高樂,讓戴高樂格外的喜出望外。“歐洲人飽經戰亂,我想我們應該儘快達成協議,共同努力。使世界重新恢復和平。”

  跟這些大佬沒什麼交情好講。有利益共同點就有說有笑,利益衝突時,面紅耳赤的拍桌子也很正常。葉重不是來敘舊的。甫一見面就直奔主題。

  “總統閣下說得對,德國挑起了整個歐洲的大戰,給歐洲各國人帶來的慘重的傷亡和損失。我們迫切的需要使歐洲回復到戰前的狀況,並且徹底解決德國這個愛挑起戰爭的國家。”葉重特意讓戴高樂參加這種級別的會議,更定另有所圖,戴高樂想要重返法國,便離不開強力的支持,能得到葉重的首肯,法國復國便是八九不離十了。

  整場會議中,葉重,史達林。邱吉爾,戴高樂都同意將歐洲恢復到戰前的狀況,蘇聯收復被德國占領的區域。法國。波蘭這些小國全部復國。

  美國沒有參戰的情況下,蘇聯根本奈何不了德國。此時也不得不借民國之力,儘快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至於蘇聯東面的土地,邱吉爾和戴高樂都選擇性的沒有提及,這是蘇聯和民國的矛盾,英法都很明智的不參與進來,蘇聯的陸軍在歐洲僅次於現在的德國。而民國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又掠奪了日本幾十年的工業成果上千萬的免費勞動力,已經不是他們這些元氣大傷的國家可以相比的了。

  德國入侵蘇聯,蘇聯的重工業大量內遷,其中烏拉爾工業區成為蘇聯武器供給最重要的來源之一。而民國在鄂畢河東岸可以輕易地打到烏拉爾山下,鄂畢河以東的鐵路已經被民國改造得差不多了,鐵路網也比以前更為發達,蘇聯想從民國手裡把失去的土地搶回來,比登天還難。

  會議結束後,史達林便離開了,葉重卻以私人的名義將邱吉爾和戴高樂兩人留了下來。

  “同為戰爭中的受害國,我贊成蘇聯恢復被德國占領的土地,但是蘇聯的體制和我們這些國家有著本質的不同。德國一旦敗退,西歐會陷入短時間的混亂,而蘇聯的軍隊對西歐有著先天的優勢,我們必須在擊敗德國之後,節制蘇聯,也許蘇聯的軍隊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他們的思想。我們必須制止蘇聯在西歐乘機擴散赤色思想。”葉重直接說出了自己的意圖,和這個洋人打交道,最不需要的便是打官腔。

  “總統閣下的擔心非常有道理,不過要抵制蘇聯赤色思想的傳播,首先歐洲大陸上要有一個足以和蘇聯對抗的國家。”戴高樂不失時機地道,“法國雖然暫時淪陷,可一旦復國,實力可以恢復不少,不過需要總統閣下的大力幫助。”

  “當然,我國可以提供一定的貸款幫助法國穩定金融,另外提供軍火讓法國組建一支強力的軍隊,共同維持歐洲的和平。”葉重點頭道,雖然以此時民國的實力已經完全不懼蘇聯,可葉重並不會放鬆對蘇聯的警惕。

  遠交近攻,一旦德國被打敗,蘇聯對於英法的威脅便與日俱增了。而民國則是他們天然的盟友。若不是德國的強勢,英國和蘇聯也絕對尿不到一個壺裡去。

  “我們對蘇聯的思想都保持著警惕的心理,不過大總統什麼時候可以派兵參與到對德國的戰爭,兵力越多越好,歐洲的戰事已經非常危急了。”相比法國的復國承諾,邱吉爾則迫切的需要民國派出軍隊參戰。僅管英國向民國購買了大量的軍火,可一場隆美爾式的旋風仍然吹遍了整個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並且迅速向埃及進軍。一旦埃及被攻陷,英國失去了蘇伊士運河之後,從印度,澳大利亞等殖民地的物資便只能繞過好望角運到英國本土了,這對英國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我國的印度洋艦隊隨時可以進入地中海,在波斯省已經屯積了超過150萬人的重兵,另外中亞這邊的軍隊隨時也可以調過來,波斯這邊的軍隊隨時可以參戰。”既然決定干預這場戰爭,葉重也毫不拖沓。

  民國參戰當然直接是從北非這邊打過來,最先緩解的是英國人的壓力。至於蘇聯還得和德國人多耗上一段時間。

  “總統閣下能否給出個具體的時間?另外總統閣下能派出多少軍隊?”邱吉爾道。

  “半個月之內我國軍隊會開過蘇伊士運河。兩到三百萬吧,另外再加上印度洋艦隊,既然我國決定和你們結盟。自然會拿出盟友應有的姿態。”葉重道。

  “這就好。有貴國加入進來,盟國戰勝法西斯的日子將會不遠了。”邱吉爾和戴高樂同時大喜。眼下英法蘇聯同德國處於僵持狀態,在北非這邊德國陸軍占有優勢。在蘇聯戰場,德軍主力卻陷在了裡面。若是多了民國這兩三百萬的生力軍加入,不管投入到哪裡。都能起到一錘定音的作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