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沒有告訴豚兒那是你的石頭,因為我希望你自己去和他說。不管是送他,還是怎樣,都要你來和他說清楚。知道嗎?”大長公主提點道。

  “臣知道了。”

  你知道個p!大長公主無奈長嘆,自我感覺真的是為了自家兒子和“兒媳婦”這些小年輕操碎了心,只能幹脆把話說明白:“這次再搞不定,我就真的不管你們了,懂?”

  房朝辭一臉震驚的抬頭看向大長公主,雖然他以前就知道大長公主算是默認了他和謝介的關係,但他沒想到大長公主真的可以把話挑明到這種程度,而且還會暗中相助。

  大長公主不耐煩的挑眉:“懂?”

  “是!臣一定竭盡全力!”

  大長公主嗤笑一聲,對此並不是很相信,不論房朝辭現在說的多好聽,一旦對上她兒子,准歇菜。真該讓他上輩子的那些政敵都瞧瞧,他私下裡這沒出息的樣子。

  等走到正道上之後,大長公主就板著臉,對著房朝辭冷哼一聲,執起手中的馬鞭:“房家小兒,不知所謂!”

  大長公主身邊跟著的都是她仔細篩選過無數回的身邊人,自當年戰樂背叛她之後,就讓她形成了這樣的小心習慣。倒也不用擔心有什麼消息會走漏。大家也會很配合大長公主,人前人後,對待房朝辭總是兩副面孔。

  房朝辭苦笑一聲,但還是做到了禮貌周全。

  待大長公主離開,後面就有朝臣走了上來,安慰房朝辭:“帝姬殿下就是這樣的脾氣,只是為難你幾句,沒有壞心的。”

  房朝辭這一刻簡直戲精附體:“我知道,殿下是世子的親娘,我不可能對她不敬。只是我昨日與世子再次因為朝堂之事發生爭執,不巧被殿下聽了去。”

  自佛語夢境出現後,邵系一派內部就變成了兩方,一方堅持不支持太后,一方則以房朝辭為代表鬆了口風。

  於是,緊接著就有了本來對房朝辭多有青眼的大長公主,惱了房朝辭的傳言。

  如今謝介入宮,帶走太子與公主,與房朝辭發生矛盾也在情理之中。

  那邊再三思量,壓低聲音對房朝辭發來了一個私下的邀請。就那人所說,都是些支持太后的人,私下裡聚一聚,不談國事,只談風月。

  房朝辭笑著答允了下來,終於,上鉤了啊。

  ……

  當天,來自契國的消息終於傳回。契國皇帝身死的消息最終還是沒有瞞住,王城內亂,自稱懷孕的北夏公主,不同意讓燕王繼位,打開城門迎狼子野心的蠻人直接入城,砍殺了無數朝臣。

  燕王目前的行蹤不明,只能知道他留在王城的人與北夏公主和蠻人發生了激烈衝突,直接就打了起來,流血衝突不斷升級。

  不只契國百姓惶惶不可終日,大啟也受到了影響。太學士子喊出了不希望朝廷內鬥的口號,大長公主也好,太后也罷,只希望能夠儘快達成一致。

  第90章 第九十份產業:

  太學生的站出,不說壓死什麼的最後一根稻草吧,至少是把本來混亂的局勢逼到了不表態不行的地步。你不表態,就是你不顧大局,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邏輯,亂拳打死了老師傅。

  縱觀歷史,很多大事發生之前,總有學生組團參合其中,並且大多都是以非暴力不合作的形式出現。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多多少少總會有,特別是在大啟這種“不以言獲罪”的風氣下,很容易就能形成一些特殊的文化現象。不過,幾百太學生突然站出來呼籲朝廷停止內鬥,說這背後沒有人當推手,傻子都不會信。

  但朝廷有頭有臉的大佬,還是會為此很苦惱,因為哪怕他們知道有推手,也只能認下這事,並給予口頭上的“高度重視”。畢竟他們都是在天子面前的“不以言獲罪”的獲利者,當其他人也拿這招來對付他們的時候,他們再憋屈也只能忍著。

  一通連消帶打之後,台面已經十分明顯了——聶太后登基是大勢所趨。

  只有三個人適合皇位,神宗、太子以及聶太后。而神宗擺明了是不想乾的那個,還在力推聶太后。

  最後一天神宗是直接在朝堂上就這樣說了的。

  “朕覺得太學生們說的很對,無休止的爭論只會讓朝廷分裂,鬧得像契國那樣。還是說,讓大啟變成契國那樣,才是諸位卿家真正想要看到的嗎?”

  如果說以前大家還覺得神宗已經是比較放飛自我的狀態,那麼今天他們才會明白,以前的神宗根本沒有發揮他最好的狀態。在大家都心知肚明是怎麼樣一個情況的狀態下,他依舊可以不緊不慢的說完他想說的,徹底耍賴到底。就是這樣充滿著明明很有槽點,但你就是吐不出來的神奇感。

  “如果不想,那就早點聽朕的,讓朕退位。太子又太過年幼,自然該由聶太后登基,暫管朝政。”

  神宗就差直說大白話:太子只有三歲,哪怕最後堅持讓太子登基,也還是聶太后監國。

  大啟有著最完善的傾向於虛君實相的政治套路,但也就只是“傾向於”而已,當皇帝想要說了算的時候,他總有辦法說了算,其實最簡單粗暴的辦法就是換一個聽話的宰執。三歲的太子做不到,不代表聶太后做不到。

  與其讓聶太后在後面繼續折騰,給這個國家增加波折與苦難,不如一開始就如了她的願,早還天下一個安定的朝堂。

  反正神宗的邏輯就是這樣的,並且試圖說服大家都相信他的邏輯,因為只有這一條里可以走了。

  不走,就是想讓國家亂,那你就是不安好心。

  這話流氓到讓人無話可說。

  唯一有立場可以打擊神宗,能夠站出來說話的大長公主,擺出一副正要說話的樣子。

  結果,沒等她開口,邵相顫顫巍巍的站出來,上書請辭了。

  舉朝譁然,這是怎麼一個操作?

  邵執中給出的明面上的理由是太學生鬧事,是他這個當宰執的沒有做好,所以他引咎辭職。暗中的理由嘛,大多數人才猜測的是,邵相最終還是不那麼支持聶太后登基,但大勢已去,為保大長公主,不讓她失去日後鉗制太后的能力,只能自爆。

  不少出入朝堂,腦子簡單的都要被邵相這一手感動了。

  但真正厲害的老油條做事又怎麼可能讓人猜到他真正的目的呢?

  邵執中想了很多他爹對他說的話,也想了很多這些年一路走來的種種做法,他爹說的對,他本是以“行事緩”作為自己的保護衣,慢慢的卻仿佛真的被這個假面帶著入了戲,失去了那股衝勁兒,他已經做不來冒險的事情了。到最後也還是做不來,索性不如退讓讓賢,把這個位置留個更適合的人。

  而這次的請辭,也算是幫了神宗等人最後一把,讓其他人看到神宗退位的決心,讓大長公主繼續偽裝。

  朝臣們都在緊張的注視著神宗與邵執中之間的對峙,因為他們內心深處還是有點小期待,期待邵宰執的出招,只是以退為進,但凡神宗要一點點臉面,他就不可能同意邵相請辭,那麼太后的事情也就要繼續押後再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