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3頁
韓健道:“要反撲,就讓他反撲就是。我現在要等的。就是徐定城破的消息,在此之前,朕只會安守在杭州城,雷打不動。就算是李山野出現,也不會讓朕挪駕!”
此時的韓健,已經把握到戰爭的最後命門,就是在杭州城,只要杭州城守得住,就算金陵城失守,北朝的糧食也可以從江贛以及蘇州一線運往南下,南方大軍的糧草不斷,就算司馬藉有通天之能,他也不可能在徐定城堅持到三個月以上時間。
對於三個月時間的估算,韓健還是做過一番仔細思量的。司馬藉所退守徐定之前,早就加固了徐定的城防,這是在年前司馬藉還未進軍到杭州之前就已經作出的安排,很顯然,司馬藉已經早有退守徐定城的打算,準備以徐定城作為根基來與北朝兵馬周旋。司馬藉能提前半年多時間來布置徐定城的城防,在韓健看來也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除非司馬藉從戰爭開始,戰略就不是進攻,而是防守,而司馬藉能這麼篤定的防守,必然是要拖住北朝的兵馬,給某些人或者是哪路兵馬創造機會來製造事端,逼得北朝兵馬不得不撤退。
韓健一直在考慮,司馬藉為何會有這般的自信能固守在徐定城而保證在徐定城彈盡糧絕之前局勢會變化,韓健曾想過是李山野,但李山野的勢力,也僅僅是曇花一現,甚至李山野的人馬還沒有對主要的城池展開大範圍的進攻,就已經潰不成軍,韓健所派出鎮壓亂軍和保護糧道的人馬,也不過是一些地方守備軍,就已能將這些散兵游勇所擊潰,若是司馬藉是想依靠這些力量來尋求自保,甚至是最後力挽狂瀾,那司馬藉未免也太令韓健失望。
韓健一直在想,司馬藉到底最後手上還有一張什麼牌?難道是司馬藉跟他的父親有所勾連?
韓健想不通,也就用心努力去想,可也就在五月初九夜晚,一封急報從南方火速傳到韓健面前,徐定城在歷經林詹和張行將近一個月的猛攻之後,終於順利拿下。
戰爭只有初步的結果,韓健並不知後續情況,只知道北朝的兵馬大批進城,城中的混亂也很快平息,畢竟徐定城的規模並不是很大,有林詹和張行這樣相對有經驗的將領,只要城破,城中就算駐守有五萬兵馬,還是如同摧枯拉朽一般,最後全城皆破。
韓健最關心的其實是司馬藉和蕭翎的情況,對韓健來說。儘管他不想面對司馬藉,但他還是希望這個老朋友能活著。至於蕭翎,韓健與其本就沒太多交情。二人甚至連面都沒見過,更不用說韓健要保他的問題。
但戰爭後續的情況中。一直沒有提到司馬藉的具體情況,讓韓健也頗為惱怒。
“林詹和張行,都是有經驗的大將,他們攻城之後,自然會知道擒拿賊首,並以此上報,如今拿下徐定城,但城中卻沒司馬藉和蕭翎的任何下落。這是否太過不同尋常?”
之前在張行攻占福州城時,就曾有人傳聞司馬藉人在福州城內,可最後證明是捕風捉影,就算一些人說的言之鑿鑿,韓健也不信司馬藉有分身之術。這次徐定城失守後,司馬藉更是突然間人間蒸發一樣,不但他消失,連蕭翎也消失無蹤,好像他們就沒曾出現在徐定城一樣。
韓健連他們的生死都不知,就算戰爭得勝。天下一統所有的障礙似乎都已經掃平,但韓健還是沒有絲毫的喜悅。因為韓健感覺身邊麻煩事仍舊很多。
之後幾天,韓健一直在整理從南方過來的情報。張行和林詹各自上呈了戰報,除了是要論功請賞之外,也是對徐定城最後一戰的情況作出總結,張行和林詹分別審訊了城中領兵將領,得到的情況是,司馬藉一直在徐定城的太守府內,所有的情報都是司馬藉通過侍衛傳出來的,所有的戰略戰術,也是出自司馬藉之手。韓健甚至還親自看過紙上的文字,的確是司馬藉所寫無疑。可問題是。司馬藉在城破最後一晚仍舊有命令發出,但大軍攻進城時。司馬藉卻消失無蹤。
張行和林詹都對此事感覺有責任,對韓健上表請罪,但韓健似乎已經明白到什麼。
其實司馬藉可能壓根就沒進徐定城,至於司馬藉的這些戰報和命令,看似是針對北朝的每日進攻所安排出來的,但翻來覆去,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針對性,也就是說,司馬藉是提前寫好了這些軍令,在不同的時候,讓他所安排的人發出,指揮徐定城的守軍來進行守城戰。這也能解釋為了司馬藉會消失,不是張行和林詹防備不力,而是司馬藉太陰險狡猾,或者司馬藉已經感覺到大勢已去,提前選擇了“逃避”吧。
隨著五月里徐定城的平息,南朝勤王勢力已經徹底被瓦解。閩粵之地的地方城池,能歸降的都相繼歸降,有一些地方勢力想與北朝朝廷分庭抗禮,但隨著林詹兵馬一路南下,這些反抗力量都沒有形成任何的阻礙。
韓健也沒有著急撤兵,他所注重的,仍舊是找到司馬藉的下落,因為除了司馬藉之外,還有他的女人煥兒,還有他的兒子,更有蕭翎。這些人一旦活著,或許就會成為第二個閆寧太子舊部,會對南朝將來的長治久安形成影響。
……
……
六月中,戰爭已經趨向結束,連雲貴之地的地方也都相繼歸降,各路人馬繼續南下,唯獨韓健仍舊留在杭州城內。
韓健突然感覺自己已經很累,不想再染指權力,可天下已經盡數歸他,他想激流勇退也不可以。
此時的韓健,已經把握到戰爭的最後命門,就是在杭州城,只要杭州城守得住,就算金陵城失守,北朝的糧食也可以從江贛以及蘇州一線運往南下,南方大軍的糧草不斷,就算司馬藉有通天之能,他也不可能在徐定城堅持到三個月以上時間。
對於三個月時間的估算,韓健還是做過一番仔細思量的。司馬藉所退守徐定之前,早就加固了徐定的城防,這是在年前司馬藉還未進軍到杭州之前就已經作出的安排,很顯然,司馬藉已經早有退守徐定城的打算,準備以徐定城作為根基來與北朝兵馬周旋。司馬藉能提前半年多時間來布置徐定城的城防,在韓健看來也是一件不可思議之事,除非司馬藉從戰爭開始,戰略就不是進攻,而是防守,而司馬藉能這麼篤定的防守,必然是要拖住北朝的兵馬,給某些人或者是哪路兵馬創造機會來製造事端,逼得北朝兵馬不得不撤退。
韓健一直在考慮,司馬藉為何會有這般的自信能固守在徐定城而保證在徐定城彈盡糧絕之前局勢會變化,韓健曾想過是李山野,但李山野的勢力,也僅僅是曇花一現,甚至李山野的人馬還沒有對主要的城池展開大範圍的進攻,就已經潰不成軍,韓健所派出鎮壓亂軍和保護糧道的人馬,也不過是一些地方守備軍,就已能將這些散兵游勇所擊潰,若是司馬藉是想依靠這些力量來尋求自保,甚至是最後力挽狂瀾,那司馬藉未免也太令韓健失望。
韓健一直在想,司馬藉到底最後手上還有一張什麼牌?難道是司馬藉跟他的父親有所勾連?
韓健想不通,也就用心努力去想,可也就在五月初九夜晚,一封急報從南方火速傳到韓健面前,徐定城在歷經林詹和張行將近一個月的猛攻之後,終於順利拿下。
戰爭只有初步的結果,韓健並不知後續情況,只知道北朝的兵馬大批進城,城中的混亂也很快平息,畢竟徐定城的規模並不是很大,有林詹和張行這樣相對有經驗的將領,只要城破,城中就算駐守有五萬兵馬,還是如同摧枯拉朽一般,最後全城皆破。
韓健最關心的其實是司馬藉和蕭翎的情況,對韓健來說。儘管他不想面對司馬藉,但他還是希望這個老朋友能活著。至於蕭翎,韓健與其本就沒太多交情。二人甚至連面都沒見過,更不用說韓健要保他的問題。
但戰爭後續的情況中。一直沒有提到司馬藉的具體情況,讓韓健也頗為惱怒。
“林詹和張行,都是有經驗的大將,他們攻城之後,自然會知道擒拿賊首,並以此上報,如今拿下徐定城,但城中卻沒司馬藉和蕭翎的任何下落。這是否太過不同尋常?”
之前在張行攻占福州城時,就曾有人傳聞司馬藉人在福州城內,可最後證明是捕風捉影,就算一些人說的言之鑿鑿,韓健也不信司馬藉有分身之術。這次徐定城失守後,司馬藉更是突然間人間蒸發一樣,不但他消失,連蕭翎也消失無蹤,好像他們就沒曾出現在徐定城一樣。
韓健連他們的生死都不知,就算戰爭得勝。天下一統所有的障礙似乎都已經掃平,但韓健還是沒有絲毫的喜悅。因為韓健感覺身邊麻煩事仍舊很多。
之後幾天,韓健一直在整理從南方過來的情報。張行和林詹各自上呈了戰報,除了是要論功請賞之外,也是對徐定城最後一戰的情況作出總結,張行和林詹分別審訊了城中領兵將領,得到的情況是,司馬藉一直在徐定城的太守府內,所有的情報都是司馬藉通過侍衛傳出來的,所有的戰略戰術,也是出自司馬藉之手。韓健甚至還親自看過紙上的文字,的確是司馬藉所寫無疑。可問題是。司馬藉在城破最後一晚仍舊有命令發出,但大軍攻進城時。司馬藉卻消失無蹤。
張行和林詹都對此事感覺有責任,對韓健上表請罪,但韓健似乎已經明白到什麼。
其實司馬藉可能壓根就沒進徐定城,至於司馬藉的這些戰報和命令,看似是針對北朝的每日進攻所安排出來的,但翻來覆去,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針對性,也就是說,司馬藉是提前寫好了這些軍令,在不同的時候,讓他所安排的人發出,指揮徐定城的守軍來進行守城戰。這也能解釋為了司馬藉會消失,不是張行和林詹防備不力,而是司馬藉太陰險狡猾,或者司馬藉已經感覺到大勢已去,提前選擇了“逃避”吧。
隨著五月里徐定城的平息,南朝勤王勢力已經徹底被瓦解。閩粵之地的地方城池,能歸降的都相繼歸降,有一些地方勢力想與北朝朝廷分庭抗禮,但隨著林詹兵馬一路南下,這些反抗力量都沒有形成任何的阻礙。
韓健也沒有著急撤兵,他所注重的,仍舊是找到司馬藉的下落,因為除了司馬藉之外,還有他的女人煥兒,還有他的兒子,更有蕭翎。這些人一旦活著,或許就會成為第二個閆寧太子舊部,會對南朝將來的長治久安形成影響。
……
……
六月中,戰爭已經趨向結束,連雲貴之地的地方也都相繼歸降,各路人馬繼續南下,唯獨韓健仍舊留在杭州城內。
韓健突然感覺自己已經很累,不想再染指權力,可天下已經盡數歸他,他想激流勇退也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