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科幻探險] 《鏡中世界》作者:王晉康【完結】
鏡中世界0 英國小幽默:喬治問英國《鏡報》主編:主編先生,《鏡報》的
名字是什麼含意?
主編(把喬治拉到一面鏡子前):先生,請看吧,《鏡報》將客觀地向讀者
描述一個完全真實的世界,就像你和鏡中人一樣。
喬治(向鏡中人伸出右手):噢,主編先生,的確完全真實,除了一點――
這位先生用左手握手。
1 《鏡報》記者米若2004年5 月6 日報導:韓日隧道開通10周年紀念今天是
韓日海底隧道通車十周年記念。韓朝聯邦、日本、中國、俄國政要齊集釜山舉行
慶祝。9 點整,日本國總理大泉一郎乘汽車到達隧道韓國一側出口,在此等候的
三國總理上前與他熱烈握手。四位總理隨即發表了熱情的講話,盛讚韓日海底隧
道是里程碑式的成就,標誌著東北亞國家更加緊密的經濟合作和政治融合。
小資料:韓日海底隧道,又稱海峽隧道或亞洲隧道,是一條連接日本諸島與
朝鮮半島的隧道,1994年5 月6 日開通。隧道橫跨朝鮮海峽(對馬海峽),使由
日本往返亞洲大陸的時間大大縮短。隧道長度240 千米,為世界第一隧道。海底
長度200 千米。火車單程需150 分鐘。隧道分兩層,上層為公路隧道,下層為火
車隧道。
隧道由東北亞國際隧道技術公司經營。因為隧道建造費用極高,債務沉重,
10年後仍為負債經營。但其窘迫的經濟狀況並不能影響周邊四國政府和民眾的熱
情,所以也有人戲稱這是一個“政治隧道”。(注一)
2 《鏡報》2004年5 月6 日專欄文章(作者:鏡報高級記者米若):從韓日
隧道看英法隧道韓日隧道已經開通10周年,周邊國家從該隧道中獲得極大的利益,
包括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還包括一個可能更為重要的東西――友誼。相比之下,
英法海底隧道立項已經20多年,至今仍是紙上談兵。造成這樣的拖延,既不是經
濟也不是技術原因,在這兩方面,歐洲並不遜於亞洲。
有人開玩笑說,拖延原因在於英法的世仇。人人都知道一個笑話:在法國,
落水後千萬不能用英語喊救命。其實,這並不是玩笑而是政治現實,只需把笑話
的主角換一個角色即可――德國。英國議會屢次否決該隧道的建設,就是因為這
樣一個不願公開承認的原因:害怕某一天,佩帶著納粹袖章、滿腦袋納粹狂熱的
德國大軍會通過該隧道長驅直入,那時,恐怕連敦克爾克大潰敗之後的喘息機會
也不可再得。
目前,德國和周邊國家維持著親密的合作,但彬彬有禮的外交辭令掩蓋不住
內心的疑懼。德意志真是一個非常、非常奇怪的民族,對某些歷史事件似乎患有
集體失憶,而對另一些歷史事件則牢牢銘刻於心。比如對於遭美軍原子彈轟炸的
德勒斯登,每年8 月5 日夜,德國要進行全國性的悼念:燭光集會,在河裡放紙
船,報紙電台上的文章連篇累牘,營造出全民族的悲情氣氛。當然,我們不會指
責這些,誰不同情原子彈的受害者呢;問題是事情的另一面,德國人對於奧斯威
辛集中營、布痕瓦爾德集中營、慰安婦、細菌部隊、三光政策、列寧格勒(聖彼
得堡)大屠殺等本國犯下的殘暴罪行,則採取非常漠然的態度,甚至努力從教科
書中刪去這些名詞。(注二)
我們不幸有了這樣一個乖張的鄰居,註定我們睡覺時永遠背不安席。歷史學
家評論,之所以造成今日這種局面,除了德國人的民族性之外,美國也有難辭之
咎。二戰結束時,他們忙於扶植德國作為對抗共產主義的橋頭堡,因而未能從政
治上徹底清算納粹主義。而且山姆大叔至今也不準備管這些閒事,原因很簡單:
德國對美國的忠誠無人可以比肩,在伊拉克戰爭中德國是派兵最多的西方盟國之
一。
韓日隧道10周年將緊連著亞盟成立8 周年。如今,亞盟已經是全世界第一大
經濟共同體,其貨幣亞元隱然有取代美元之勢。即使超級大國美國,也不得不時
刻注意亞盟的神色,因為當這幾個國家用一個聲音說話時(目前還不能完全做到),
他們的聲音足以讓政治之河改道。(注三)
什麼時候歐洲人才能像亞洲人那樣?由於德國民族中潛行的軍國主義幽靈,
以及這個幽靈在周邊國家所造成的裂隙,恐怕至少20年內歐盟不會成為現實。相
互猜疑、政治謾罵、暗中的軍備競賽等還將與我們為伴。歐洲人只有艷羨地看著
亞洲人的進步,然後關起門,來一聲沉重的嘆息。
3 《鏡報》記者米若2005年3 月21日報導:安理會改革方案正式公布美國東
部時間3 月21日上午,聯合國秘書長安北關於聯合國改革的報告出台,報告標題
為:《更大的自由:為所有人的發展、安全和人權》。這份60多頁的報告可謂安
北的嘔心瀝血之作,內容涉及發展、安全、人權和聯合國改革等幾十條建議。它
一旦實施,將是聯合國成立60年來最大規模的改革。鑑於此次改革直接關係到哪
些國家能進入安理會,各國非常重視,並已做好準備來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鏡中世界0 英國小幽默:喬治問英國《鏡報》主編:主編先生,《鏡報》的
名字是什麼含意?
主編(把喬治拉到一面鏡子前):先生,請看吧,《鏡報》將客觀地向讀者
描述一個完全真實的世界,就像你和鏡中人一樣。
喬治(向鏡中人伸出右手):噢,主編先生,的確完全真實,除了一點――
這位先生用左手握手。
1 《鏡報》記者米若2004年5 月6 日報導:韓日隧道開通10周年紀念今天是
韓日海底隧道通車十周年記念。韓朝聯邦、日本、中國、俄國政要齊集釜山舉行
慶祝。9 點整,日本國總理大泉一郎乘汽車到達隧道韓國一側出口,在此等候的
三國總理上前與他熱烈握手。四位總理隨即發表了熱情的講話,盛讚韓日海底隧
道是里程碑式的成就,標誌著東北亞國家更加緊密的經濟合作和政治融合。
小資料:韓日海底隧道,又稱海峽隧道或亞洲隧道,是一條連接日本諸島與
朝鮮半島的隧道,1994年5 月6 日開通。隧道橫跨朝鮮海峽(對馬海峽),使由
日本往返亞洲大陸的時間大大縮短。隧道長度240 千米,為世界第一隧道。海底
長度200 千米。火車單程需150 分鐘。隧道分兩層,上層為公路隧道,下層為火
車隧道。
隧道由東北亞國際隧道技術公司經營。因為隧道建造費用極高,債務沉重,
10年後仍為負債經營。但其窘迫的經濟狀況並不能影響周邊四國政府和民眾的熱
情,所以也有人戲稱這是一個“政治隧道”。(注一)
2 《鏡報》2004年5 月6 日專欄文章(作者:鏡報高級記者米若):從韓日
隧道看英法隧道韓日隧道已經開通10周年,周邊國家從該隧道中獲得極大的利益,
包括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還包括一個可能更為重要的東西――友誼。相比之下,
英法海底隧道立項已經20多年,至今仍是紙上談兵。造成這樣的拖延,既不是經
濟也不是技術原因,在這兩方面,歐洲並不遜於亞洲。
有人開玩笑說,拖延原因在於英法的世仇。人人都知道一個笑話:在法國,
落水後千萬不能用英語喊救命。其實,這並不是玩笑而是政治現實,只需把笑話
的主角換一個角色即可――德國。英國議會屢次否決該隧道的建設,就是因為這
樣一個不願公開承認的原因:害怕某一天,佩帶著納粹袖章、滿腦袋納粹狂熱的
德國大軍會通過該隧道長驅直入,那時,恐怕連敦克爾克大潰敗之後的喘息機會
也不可再得。
目前,德國和周邊國家維持著親密的合作,但彬彬有禮的外交辭令掩蓋不住
內心的疑懼。德意志真是一個非常、非常奇怪的民族,對某些歷史事件似乎患有
集體失憶,而對另一些歷史事件則牢牢銘刻於心。比如對於遭美軍原子彈轟炸的
德勒斯登,每年8 月5 日夜,德國要進行全國性的悼念:燭光集會,在河裡放紙
船,報紙電台上的文章連篇累牘,營造出全民族的悲情氣氛。當然,我們不會指
責這些,誰不同情原子彈的受害者呢;問題是事情的另一面,德國人對於奧斯威
辛集中營、布痕瓦爾德集中營、慰安婦、細菌部隊、三光政策、列寧格勒(聖彼
得堡)大屠殺等本國犯下的殘暴罪行,則採取非常漠然的態度,甚至努力從教科
書中刪去這些名詞。(注二)
我們不幸有了這樣一個乖張的鄰居,註定我們睡覺時永遠背不安席。歷史學
家評論,之所以造成今日這種局面,除了德國人的民族性之外,美國也有難辭之
咎。二戰結束時,他們忙於扶植德國作為對抗共產主義的橋頭堡,因而未能從政
治上徹底清算納粹主義。而且山姆大叔至今也不準備管這些閒事,原因很簡單:
德國對美國的忠誠無人可以比肩,在伊拉克戰爭中德國是派兵最多的西方盟國之
一。
韓日隧道10周年將緊連著亞盟成立8 周年。如今,亞盟已經是全世界第一大
經濟共同體,其貨幣亞元隱然有取代美元之勢。即使超級大國美國,也不得不時
刻注意亞盟的神色,因為當這幾個國家用一個聲音說話時(目前還不能完全做到),
他們的聲音足以讓政治之河改道。(注三)
什麼時候歐洲人才能像亞洲人那樣?由於德國民族中潛行的軍國主義幽靈,
以及這個幽靈在周邊國家所造成的裂隙,恐怕至少20年內歐盟不會成為現實。相
互猜疑、政治謾罵、暗中的軍備競賽等還將與我們為伴。歐洲人只有艷羨地看著
亞洲人的進步,然後關起門,來一聲沉重的嘆息。
3 《鏡報》記者米若2005年3 月21日報導:安理會改革方案正式公布美國東
部時間3 月21日上午,聯合國秘書長安北關於聯合國改革的報告出台,報告標題
為:《更大的自由:為所有人的發展、安全和人權》。這份60多頁的報告可謂安
北的嘔心瀝血之作,內容涉及發展、安全、人權和聯合國改革等幾十條建議。它
一旦實施,將是聯合國成立60年來最大規模的改革。鑑於此次改革直接關係到哪
些國家能進入安理會,各國非常重視,並已做好準備來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