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頁
到了第五天,囚犯中出現明顯分化,多數人已經能夠平靜地看待別人的受虐待,甚至還有人幸災樂禍地觀看別人受虐,為施虐的警察喊好助威,受到警察的邀請後,他們竟然很高興地參與對同類的虐待。
到了第六天,已經有囚犯精神異常,那些還算正常者也砸床砸門,強烈要求立即停止該實驗。
原計劃進行兩周的心理實驗,僅僅進行了六天,不得不停下來,因為所謂的囚犯們已經變得被動、服從、情緒抑鬱、沮喪、恐懼、絕望,或者變得脾氣暴躁、喜怒無常、喜歡參與對別人的虐待。他們的身體也變得很虛弱,和最初參加實驗相比已經判若兩人。他們的心理幾乎達到崩潰的邊緣。而所有的看守卻漸漸學會了從侮辱、恐嚇和非人性地對待那些囚犯的行為中獲得樂趣,從囚犯對他們的無條件服從中獲得滿足;他們變得傲慢、兇狠、殘暴,個個像是虐待狂一樣。
模擬實驗進行期間,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一直通過閉路電視和錄音裝置,嚴密觀察“看守”和“囚犯”們的活動和他們相互之間的衝突,並且定時召集他們進行一對一的談話和交流,從而獲得實驗的全部信息。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模擬實驗必須無條件停止,否則就有可能釀成大禍。
後來據說,雖然僅僅只是六天的實驗,但那14名囚犯卻在很長的時間裡都認為自己真正被監獄監禁過,常常會在噩夢中驚醒過來。
後來該實驗被輿論指責為“極不人道”、“傷害人性”,不再有人敢於繼續。
夫妻倆總是吵架,窮也吵,富也吵,窮了吵因為日子不好過,心情不好;富也吵,日子雖然好過了,比人家有房子有車子有二奶二爺的還不算有。老人常勸就煩老人,跟老人不說話。吵不下去了,離!現在離婚比買雙鞋都容易,買雙好鞋你總得跑幾家商場看看吧?貨比三家嗎,離婚去一家就行,用不著看三家討價還價。
既然離了就是離了,就是兩不來往,男孩留在爸爸身邊,媽媽想看看那當然是沒門了,就是要叫你難受!就是叫你知道厲害!就是要懲罰你嗎!從此,男孩沒有再見到過媽媽。可是,爸爸也沒拿男孩當回事,照樣在外面狐朋狗友花天酒地。男孩進出幼兒園都是爺爺奶奶的事。孩子上小學了,奶奶已經離開人世,爺爺自顧不暇,還是拼了老命看護小孫子。
有人以為有了兒子自己就是爸爸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有了獨生子你也夠不上是個爸爸。這個爸爸就是不夠爸爸的爸爸,心情不好,經常酗酒,酒喝多了就要檢查兒子的作業,一檢查不合格,不合格當然就得挨打,打得孩子身上青一塊紫一塊。
爺爺身體本來不好,幹了一輩子的工廠叫廠長一個人花了幾個錢給買走了,工廠把他攆回了家,一個月得到的幾個錢還養活不了自己,眼看著兒子離婚,一個家庭突然拆散,從此兒子也不務正業,一股急火得了腦血栓,再也照顧不了自己。
男孩正在上小學,餓了要吃,冷了要穿,學費、書費、班費、取暖費、贊助費、校服錢、教師節費、課外活動費名目繁多的亂七八糟的費用要交,怎麼辦?
班裡數男孩最饞,班裡數男孩穿得最破,沒人願意跟他來往,沒人願意跟他交朋友。老師也不喜歡他,經常批評他挖苦他。他常常躲到沒人處去哭,小樹林裡、拆遷的破樓里、工地上、馬路邊上。他常常坐在馬路邊上發呆,看人家父母領著孩子散步,看下班的大人手裡提著大包小裹的吃喝,看轎車裡上下的紅男綠女,看馬路上所有人的幸福,拼命用唾液壓下自己肚子裡的不幸。直到看得迷糊了,他才回家睡覺,夜裡也會在噩夢裡哭醒。他做的夢總是一個人在奔跑,誰他也追不上,追不上奶奶追不上爺爺,追不上爸爸追不上媽媽,只是夢裡的媽媽總朝他背著臉,所以他從來沒見過媽媽長得什麼樣。他還追不上同學,追不上老師。其實,現在誰他都喜歡,誰他也捨不得離開,他覺得什麼人都可愛,只要能跟他好。可是,就連鄰居都躲著他,都在背後說一些他在前面走就能聽見的難聽話,他們還告訴他們的孩子離他越遠越好。
鄰居說,可別跟他學,有娘養無娘教的孩子,離他越遠越好,你看他什麼壞事不干?
在班裡他的外號最多,饞鬼,窮鬼,買當佬,黑社會,垃圾車,狗屎,鼻屎,貓尿,菸頭,小瘸子,小要飯的……
哪裡有他,哪裡就沒有別人,誰要坐了他的同桌誰就成了大家取笑的對象,誰要跟他說話誰就會被嘲笑。他成了過街老鼠。
同學說他,你總借錢,你有錢還嗎?你什麼時候有錢?等你長大的,我到哪找你去?你說你有什麼?本呀筆呀塗改液,沒有你不借的,你什麼都沒有,連爸媽都沒有!我們有的你都沒有,我們沒有的你都有。
他哭得太多了,終於哭幹了眼淚。他常常聽誰嘲笑他最狠,放了學就堵人家在學校門口,拼了命和那同學去打。他吃飽過嗎?他吃好過嗎?長得又瘦又小,常常打得臉上身上都是血都是傷,他不在乎,好像在疼痛中他會忘記痛苦,在廝打中他會有一種滿足感,一種誰也不能再侮辱他的勝利感。打來打去打得多了,他的同學們都怕他了,因為他們從他眼睛裡看見了讓他們膽戰心驚的仇恨,還有他們從來沒在身邊的眼睛裡見到過的兇狠。面對他一個人瞪起眼睛的時候,再也沒有同學敢看他。
到了第六天,已經有囚犯精神異常,那些還算正常者也砸床砸門,強烈要求立即停止該實驗。
原計劃進行兩周的心理實驗,僅僅進行了六天,不得不停下來,因為所謂的囚犯們已經變得被動、服從、情緒抑鬱、沮喪、恐懼、絕望,或者變得脾氣暴躁、喜怒無常、喜歡參與對別人的虐待。他們的身體也變得很虛弱,和最初參加實驗相比已經判若兩人。他們的心理幾乎達到崩潰的邊緣。而所有的看守卻漸漸學會了從侮辱、恐嚇和非人性地對待那些囚犯的行為中獲得樂趣,從囚犯對他們的無條件服從中獲得滿足;他們變得傲慢、兇狠、殘暴,個個像是虐待狂一樣。
模擬實驗進行期間,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一直通過閉路電視和錄音裝置,嚴密觀察“看守”和“囚犯”們的活動和他們相互之間的衝突,並且定時召集他們進行一對一的談話和交流,從而獲得實驗的全部信息。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認,模擬實驗必須無條件停止,否則就有可能釀成大禍。
後來據說,雖然僅僅只是六天的實驗,但那14名囚犯卻在很長的時間裡都認為自己真正被監獄監禁過,常常會在噩夢中驚醒過來。
後來該實驗被輿論指責為“極不人道”、“傷害人性”,不再有人敢於繼續。
夫妻倆總是吵架,窮也吵,富也吵,窮了吵因為日子不好過,心情不好;富也吵,日子雖然好過了,比人家有房子有車子有二奶二爺的還不算有。老人常勸就煩老人,跟老人不說話。吵不下去了,離!現在離婚比買雙鞋都容易,買雙好鞋你總得跑幾家商場看看吧?貨比三家嗎,離婚去一家就行,用不著看三家討價還價。
既然離了就是離了,就是兩不來往,男孩留在爸爸身邊,媽媽想看看那當然是沒門了,就是要叫你難受!就是叫你知道厲害!就是要懲罰你嗎!從此,男孩沒有再見到過媽媽。可是,爸爸也沒拿男孩當回事,照樣在外面狐朋狗友花天酒地。男孩進出幼兒園都是爺爺奶奶的事。孩子上小學了,奶奶已經離開人世,爺爺自顧不暇,還是拼了老命看護小孫子。
有人以為有了兒子自己就是爸爸了。其實不是那麼回事,有了獨生子你也夠不上是個爸爸。這個爸爸就是不夠爸爸的爸爸,心情不好,經常酗酒,酒喝多了就要檢查兒子的作業,一檢查不合格,不合格當然就得挨打,打得孩子身上青一塊紫一塊。
爺爺身體本來不好,幹了一輩子的工廠叫廠長一個人花了幾個錢給買走了,工廠把他攆回了家,一個月得到的幾個錢還養活不了自己,眼看著兒子離婚,一個家庭突然拆散,從此兒子也不務正業,一股急火得了腦血栓,再也照顧不了自己。
男孩正在上小學,餓了要吃,冷了要穿,學費、書費、班費、取暖費、贊助費、校服錢、教師節費、課外活動費名目繁多的亂七八糟的費用要交,怎麼辦?
班裡數男孩最饞,班裡數男孩穿得最破,沒人願意跟他來往,沒人願意跟他交朋友。老師也不喜歡他,經常批評他挖苦他。他常常躲到沒人處去哭,小樹林裡、拆遷的破樓里、工地上、馬路邊上。他常常坐在馬路邊上發呆,看人家父母領著孩子散步,看下班的大人手裡提著大包小裹的吃喝,看轎車裡上下的紅男綠女,看馬路上所有人的幸福,拼命用唾液壓下自己肚子裡的不幸。直到看得迷糊了,他才回家睡覺,夜裡也會在噩夢裡哭醒。他做的夢總是一個人在奔跑,誰他也追不上,追不上奶奶追不上爺爺,追不上爸爸追不上媽媽,只是夢裡的媽媽總朝他背著臉,所以他從來沒見過媽媽長得什麼樣。他還追不上同學,追不上老師。其實,現在誰他都喜歡,誰他也捨不得離開,他覺得什麼人都可愛,只要能跟他好。可是,就連鄰居都躲著他,都在背後說一些他在前面走就能聽見的難聽話,他們還告訴他們的孩子離他越遠越好。
鄰居說,可別跟他學,有娘養無娘教的孩子,離他越遠越好,你看他什麼壞事不干?
在班裡他的外號最多,饞鬼,窮鬼,買當佬,黑社會,垃圾車,狗屎,鼻屎,貓尿,菸頭,小瘸子,小要飯的……
哪裡有他,哪裡就沒有別人,誰要坐了他的同桌誰就成了大家取笑的對象,誰要跟他說話誰就會被嘲笑。他成了過街老鼠。
同學說他,你總借錢,你有錢還嗎?你什麼時候有錢?等你長大的,我到哪找你去?你說你有什麼?本呀筆呀塗改液,沒有你不借的,你什麼都沒有,連爸媽都沒有!我們有的你都沒有,我們沒有的你都有。
他哭得太多了,終於哭幹了眼淚。他常常聽誰嘲笑他最狠,放了學就堵人家在學校門口,拼了命和那同學去打。他吃飽過嗎?他吃好過嗎?長得又瘦又小,常常打得臉上身上都是血都是傷,他不在乎,好像在疼痛中他會忘記痛苦,在廝打中他會有一種滿足感,一種誰也不能再侮辱他的勝利感。打來打去打得多了,他的同學們都怕他了,因為他們從他眼睛裡看見了讓他們膽戰心驚的仇恨,還有他們從來沒在身邊的眼睛裡見到過的兇狠。面對他一個人瞪起眼睛的時候,再也沒有同學敢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