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華夏天下,向來是君與士大夫共治。但這兩方孰強孰弱,全要靠各自的能耐去爭!這種爭鬥通常不會直接擺上檯面,而往往是伴隨著各種機緣或事端產生。在設立東緝事廠這件事上,永樂既然出了招,外臣除非敢抗旨不尊,否則就必須在遏制君權之外另尋理由。而閣臣們的理由只有一個,就是皇帝有可能管不好這個東緝事廠提督!

  皇帝管不好區區一個內官,這句話本身就是對皇帝權威的巨大挑釁,而且暗含著對皇帝的不信任!而這種不信任,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著對君權的否定!這比遏制君權更要命!

  閣臣們這時候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被拉進這場討論中來。本來,東緝事廠之設無涉外朝,大臣們無權過問,永樂只需和高熾、瞻基他們商量便就足矣。而永樂之所以叫上三個閣臣,無疑是想通過他們,來窺視外臣的反應。如果連三個閣臣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反對,那其他外臣想來也無法置駁,永樂便可放心大膽將東緝事廠設立起來,外臣就是心有不滿,也無可奈何。

  三位閣臣大眼瞪小眼,皆是啞口無言。永樂見他們神色,心中頓有了底,遂呵呵一笑道:“既然爾等皆無異議,那此事便就這麼定下!過兩日朕便下旨,設立東緝事廠!”

  東緝事廠,也就是後世耳熟能詳的東廠,在這場討論過後就此成立,並在大明王朝接下來的二百年歷史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到明朝中後期,原本僅備顧問的內閣閣臣權力不斷擴大,內閣首輔以“票擬”之權號令百官,地位幾同宰相,而文官勢力也在此過程中逐漸崛起,甚至對君權構成威脅。明朝天子為制約文官,遂大力抬高內廷司禮監地位,以東廠提督充任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秉筆太監以“批紅”之權鉗制內閣,又通過東廠監控外臣,從而使內官得以與文官分庭抗禮,在朝堂上形成新的平衡。不過,雖然明朝內官勢力由此壯大,但由於其不能控制上直軍,甚至連一個錦衣衛的人事之權都不能直接掌握,故他們始終未能像其唐朝先輩那樣控制朝廷,更不用說反噬天子,這與唐朝後期天子的廢立乃至生死都由宦官掌控簡直有天壤之別!所以可以這麼說,沒有兵權的明朝內官,根本就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勢力,而是仰皇帝鼻息的狐假虎威之流,雖能禍官害民,但卻無法悖逆主上;說到底,他們不過是“君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中皇帝的一個化身,其之肆虐,亦只是君權擴張的一個表現。當然,這些都是題外之話。

  東廠之設既定,接下來要討論的就是東廠提督的人選。既然無法阻攔設立東廠,那三位閣臣只能退而求其次,希望這位首任東廠提督是個持正之人。不過在這一點上,閣臣更無決定之權,甚至連建議的權利都無。三人能做的,只有眼巴巴地望著永樂,靜待其之決定。而在此過程中,三人心中充滿了忐忑,生怕這位老皇帝再找出個跟紀綱一樣德行之人來做這個東廠提督。

  “至於這東緝事廠的提督,朕也已想好人選……”永樂有意耽擱片刻,才不緊不慢地道,“就由狗兒充任!”

  三位閣臣不約而同地鬆了口氣。現在內監中地位最高的是內官監太監鄭和,不過鄭和奉命督師巡洋,肯定不會出任東廠提督。鄭和以下,就數司禮監太監黃儼和代領內官監的司直監太監狗兒。狗兒武藝高強,人又機靈,由他出任東廠提督本是順理成章。不過就在片刻之前,狗兒對永樂耍了心眼,雖然永樂並未怪罪,但是否會因此影響到東廠提督的任命就不好說了!剛才三位閣臣一直在擔心,永樂會命黃儼出任提督。黃儼一直跟趙王打得火熱,而經過唐賽兒一事後,三位閣臣皆對趙王心生警惕。要是把東廠交到黃儼手上,那簡直就是當年紀綱的翻版!不過好在這種擔憂沒有變為現實。

  狗兒雖有些鬼機靈,但品性一向端正,這一點楊榮他們甚為放心。而且,狗兒一直和東宮走得近,他掌控東廠,不管是對東宮還是文官都是有利無弊。聽過永樂的話後,楊榮立即將目光投向高熾和瞻基,見他二人雖面無表情,但眉宇間卻都隱隱透著幾分喜色,想來對這個人選也是十分滿意。

  “狗兒這廝,總喜歡跟朕耍滑頭!”眾人正暗自盤算間,永樂又說話了,臉上還掛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這次朕讓他提督東廠,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辦差,看他還敢不盡心!徐景昌的事就算了,宮裡頭那些淫賤貨色,一個也別想漏網!”

  “皇爺爺說的是!”瞻基笑眯眯地出言應和。此時的瞻基心中十分快活。狗兒的這一任命,給他提供了一個絕妙的機會;長期盤桓在心中的一份隱憂,這時終於有了解決的辦法!想到這裡,瞻基一本正經地道:“東廠設後,一定能剎住宮中對食淫風!”

  五

  夜幕降臨後,黃儼換上一身普通內官的衣服,一個人悄悄出了皇城。出東安門後,黃儼折向東南,沿著大街走了一小陣,便來到了十王邸。這十王邸沿著與北京紫禁城同時開建,供各藩王入京覲見時所居。十座王府沿著皇城依次排開,其中最南的一座,便是趙王朱高燧的府邸。黃儼走到趙王府附近,卻不直奔王府大門,而是專門繞了個道,從王府南面的小側門進府。進入府中後,他在一個小火者的引領下,直奔後院書房,待推開門進屋,朱高燧、趙府承奉楊慶以及蒙著面紗的史復已經等候在裡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