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楊榮的建議雖較之永樂進了一步,但與高熾的想法仍有不少差距。照此辦理,雖不能說沒有作用,但效果仍會大打折扣。不過察永樂態度,高熾知道想讓他完全認可自己主張是不可能的,無奈之下也只能點頭同意。

  現在就只待永樂最後決斷了。永樂也明白,事已至此,不掏出點真金白銀是對付不過去的。於是他對楊榮點頭道:“便依爾之見!”

  撫策既定,接下來要議的就是如何進剿了。在永樂君臣看來,此次山東之亂規模並不算大,但壞就壞在亂子出的太不是時候。一旦拖得久了,不僅北京的山東工匠會人心浮動,南北交通也將因此受阻,這都會對北京的營建造成巨大影響。所以,一番商議後,永樂定下了速戰速決的調子。為此,朝廷將從南京、鳳陽、徐州三地抽調十衛北上,會同山東本省兵馬,一共組成十萬大軍。以此等雄兵對付區區數萬流寇,應不會花費太多時間。而在總兵人選上,方賓和楊榮一致推薦安遠侯柳升。柳升隨張輔在交趾征戰多年,對剿匪頗有經驗,派他去鎮壓白蓮教最合適不過。至於副總兵,則由山東都司掌印劉忠充任。對此永樂亦表示認可。

  商討用兵的過程中,瞻基一直神情恍惚。直到最後永樂咬牙切齒地道:“白蓮教匪首,一個不留!尤其是那個妖女唐賽兒,必須抓回南京,當眾凌遲!”時,他才猛地回過神來。

  瞻基明白,永樂對這場影響遷都大計的白蓮教暴亂怒不可遏,想勸他手下留情實無可能。但一想到唐賽兒被千刀萬剮的場景,他便不寒而慄。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初那段朦朧情愫早已隨風散去,但瞻基仍不能接受自己曾經動情的女人被碎屍萬段的現實。偏偏自己與賽兒之事有違禮儀,瞻基雖一直心有牽掛,但卻從未對爺爺和父親明言,這麼多年過去,眼下再提更是不智之舉。一時間,一向以機敏著稱的皇太孫,也有些茫然無措起來。

  “基兒!”瞻基正焦灼間,永樂突然對他道,“爾曾在山東待過一陣,對當地風土人情頗有了解。此次大軍進剿,爾可隨柳升一道前往,也算是一番歷練!”頓了一頓,永樂又頗有深意地道:“爾二叔現居樂安,與教匪近在咫尺,爾此次平叛同時,也可代朕去見見他!”

  瞻基本是聰明絕頂之人,稍一思忖,便猜到了皇爺爺此舉用意。白蓮教的根據地卸石棚寨就在青州,而漢藩封國樂安正是青州府轄地。自白蓮教作亂後,二叔高煦已連上兩道奏本,請朝廷允其率護衛親軍出城平叛,皆被永樂擋了回去。現在叛亂蔓延,山東官府束手無策,一旦亂匪兵寇樂安,再阻止漢藩出戰便不合情理。而高煦武勇無雙,又是親王身份,他一參戰,保不准就會對軍事指手畫腳,區區柳升根本不可能駕馭,如此官軍調度受影響不說,真要由高煦把白蓮教匪給滅了,高煦在軍中的聲望必將大漲,且永樂還要大加犒賞,到時候恐怕就得把之前被削掉的兩個護衛又還給高煦,這樣對將來繼位的高熾當然是莫大威脅。而若派瞻基前往,憑著他皇太孫的身份,一可代柳升號令高煦,二可把高煦的風頭壓住;其三,平叛成功後,只要瞻基辭功在前,那永樂也沒必要對高煦過多嘉賞,這樣對朝廷,對東宮都是有利無弊。當然,永樂讓瞻基去見高煦,或許也隱含著要他保護這位二叔的意思。畢竟父子情深,永樂雖不願高煦再度壯大,但也不想他反被白蓮教攻破藩國,丟了性命!

  摸清楚皇爺爺的心思後,瞻基心中忽然一動:如果自己去山東,說不定能說服唐賽兒歸降。她是亂匪大首領,若能歸順朝廷,必能使白蓮教元氣大傷!立下這份大功,再加上自己力保,請皇爺爺饒她一命應該不成問題。雖然瞻基也覺得,以自己對唐賽兒的了解,要勸她歸降恐不容易,但去一趟至少還有希望,總比自己守在宮中,坐視她被押回京城處死要好得多。想到這裡,瞻基頓毫不猶豫地道:“孫兒領命!”頓了一頓,他又補充道:“孫兒此去山東,必會使二叔高枕無憂!”

  永樂並不知道這一瞬間裡,瞻基腦中已轉過這麼多想法,不過從“高枕無憂”一句當中,永樂便知他已完全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頓滿意地點點頭,笑道:“基兒聰明過人,有爾協助柳升,邪教之亂指日可平!”

  二

  從武英殿出來,瞻基隨即出宮找到柳升,把永樂的旨意跟他說了。第二日,聖旨頒下,二人立即開始準備。四日後,二人率三萬京衛渡過長江,沿運河一路北上。抵達徐州不久,淮北、鳳陽之兵亦如期趕至。三路人馬稍加整編,便氣勢洶洶地向山東殺去。

  大軍進入山東時,戰局已有了些變化。經過前段時間的洶湧攻勢,白蓮軍倉促成軍、未經訓練的弱點漸漸顯現出來。加上由於之前攻略太疾,本身兵力有限,現在不僅無力繼續擴大戰果,就是已有地盤,想要控制亦都有些力不從心。明軍抵達兗州後,柳升和瞻基分析形勢,果斷放棄到省城濟南整軍的想法,僅命手下騎兵押運輜重沿官道前往濟南,二人率剩下的近四萬步兵輕裝穿越魯中丘陵,一路直抵青州境內。當白蓮軍得知消息時,柳升已在青州知府衙門設下行轅,和瞻基悠然自得地品起茶來。

  明軍主力進駐青州府,對白蓮軍而言可謂當頭一棒。白蓮軍老巢卸石棚寨位於青州府城以東的淄水河畔,而現白蓮軍主力屯駐的即墨、諸城、莒縣以及正在圍攻的安丘等地,則都位於青州府東南。現在,明軍已在青州府城與其南方的臨朐縣城屯駐了大量兵馬,切斷了白蓮軍主力與卸石棚寨老巢之間的聯繫。現在二者要想會和,就只能穿越沂山和魯山。這對糧餉充足、訓練有素的明軍來說或許不算什麼,但對剛剛從農夫搖身變為戰士不久,又軍糧短缺的白蓮軍來說,想要整軍穿越,就沒那麼容易了。何況此時山東都司也收到柳升軍令,濟南、兗州、東昌等地駐軍陸續進駐魯中山區各隘口,這就更斷絕了白蓮軍會師的可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