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有人都將目光瞄準了高燧。高燧一向和高煦要好,此次他又主動要求跟永樂一起返回南京,眾人皆認為他多少會偏向高煦。不料高燧沉默良久,只悵然一嘆,道:“此事實乃國事。吾不過一藩王,雖與二哥有親親之情,但於此節上頭,實不敢置喙。大哥是國之儲君,還是您拿主意吧!”說完,他也不待高熾答應,便只一拱手,黯然去了。

  高燧的表態,讓大家多少有些意外。不過他的離去,倒讓一眾人等少了幾分忌諱。左都御使劉觀前年因田宗鼎、田琛之事,從刑部尚書的位置上被貶為胥吏。現雖起復,但這段經歷卻讓他刻骨銘心。從被鄭和緝拿的周宣口中,劉觀已知當日二田之遁,實乃高煦所為,這位大司空心中已將漢王恨到了死處。此時見眾人尚在斟酌,他便第一個出頭言道:“漢王構陷太子在先,加害陛下在後。此等罪過,天地難恕!微臣以為,唯有賜死一途!”

  “不錯!”大理寺卿周舟亦道,“漢王為謀帝位,竟私通外藩,欲致北征王師於死地!僅此一條,便絕無可恕之理!”

  “漢王不除,皇室難安!朝廷難安!天下難安!”金幼孜亦隨聲附和。

  一時間,列位大臣紛紛表態,不約而同地認為當處死高煦。瞻基一直認定當年自己在山東遇刺是拜高煦所賜,雖然這次並未拿到證據,但他心中已對這位二叔充滿了厭惡。見眾人群情激憤,他亦有意附和,只礙著自己的侄兒身份,不便出言,便只看著父親高熾,靜候他的決斷。

  高熾心中十分複雜。對高煦所做種種,他心中亦十分憤恨;聽了群臣鼓動,一時間亦生出置其於死地的念頭。不過真要由自己定下高煦死罪,他又有些猶豫。

  高熾天性仁厚,往日雖也在暗中和高煦斗得你死我活,但那多是受其所迫不得不為,論其本心,倒並不想置高煦於死地。何況不管怎麼說,高煦也是他的親弟弟,真要一杯毒酒將他送入黃泉,史書之上,自己恐怕會落下個為保皇位鳩殺親弟的惡名,這絕不是他想要的。不過高熾心裡也清楚,自己這個弟弟已經是被皇位迷了心智,今日放他一馬,恐怕接下來他還會賊心不死。一時間,高煦左右為難,遲遲不能拿定主意。瞻基見天色漸黑,遂對高熾道:“父親殿下,今日大家累了一天,想也乏了,莫如先回去歇息。明早到春和殿再議一次,有了結果,再回復皇爺爺不遲!”

  聽得瞻基之言,高熾才覺得肚子都餓得咕咕直叫,見眾人臉上也都有疲憊之色,遂點頭道:“也罷!明日再說!諸位愛卿都回家歇息吧!”

  “遵旨!”眾人聽後,遂行禮告退。高熾與瞻基也返回春和殿。進殿後,高熾命人準備晚膳,自己則領著瞻基先到書房,準備繼續商議一陣,這時王三兒突然進來道:“楊榮大人求見!”

  “勉仁師傅?”高熾一愣道,“他沒出宮嗎?怎麼又來春和殿了?”

  “或是勉仁師傅有話,方才人多不方便講!”瞻基腦子靈光,一下就琢磨出了原因。

  高熾這才想起,剛才群臣一片喊殺聲中,唯有楊榮沒有開腔。想到這裡,他對王三兒道:“請他到書房來吧!”

  一轉眼,楊榮進入房中。待行完禮,楊榮輕聲道:“漢王之事,臣有些想法,想請太子和太孫參詳!”

  高熾趕緊道:“勉仁師傅請講!”

  “敢問太子,剛才陛下命將漢王扣於何處?”

  “柔儀殿啊!這又如何?”高熾有些納悶地道。

  “殿下請想,陛下為何要將漢王扣於柔儀殿?”楊榮提醒道。

  “啊!”高熾一下想起來了。當年母親徐皇后駕崩前,眼見高熾、高煦兩兄弟為國儲之位明爭暗鬥,心知難以阻止,只能趁臨死之前苦求永樂,希望二人分出結果後,永樂能給失利者留條活路。這番話永樂一直藏在心裡,從未能跟外人提及,但卻被當時在門外守候的坤寧宮管事牌子馬騏聽了去。徐後駕崩後,馬騏沒了正經差事,在宮中地位驟降,一直鬱鬱不樂。高熾見著,便打發他去交趾給皇家採辦貢品,順帶賞了個監軍的名分。採辦貢品是肥差,馬騏為報答高熾,便把徐後臨終前的這段話透給了他。高熾在被高煦逼得走投無路的歲月里,曾當著楊榮等幾個最信任的閣臣提起過此事,藉以緩解內心的恐懼。此時楊榮提起柔儀殿,高熾立馬反應過來:“師傅是說……父皇其實並不想殺二弟?”

  “恩!”楊榮點點頭,緩緩道,“如果真要賜死漢王,那關他到柔儀殿做什麼?存心讓仁孝皇后在天之靈不安麼?想來是皇上念起了當年的許諾,下不了手,這才讓他去仁孝皇后遺像前懺悔!”

  高熾恍然大悟!聯想到剛才永樂最後罵了高煦一半卻又生生咽回去的情景,高熾愈發堅信楊榮的判斷。

  二弟的罪雖說是自己主議,但最終還是由父皇定奪。既然父皇不會殺高煦,那自己要再提賜死,不僅毫無意義,沒準兒還會讓父皇覺得自己毫無親情,為泄憤趁機報復,這樣一來就大大不划算了。高熾本就沒下定決心非殺高煦不可,摸清楚父皇的心意後,儘管仍有些遺憾,但他已經完全明白自己接下來應當怎麼做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