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瞻基臉上的血色瞬間被抽得乾乾淨淨。李謙是他派去打探御營動態的,現在卻變成這般模樣!由此看來,皇爺爺他……

  李謙驅馬奔到瞻基跟前,一骨碌便從馬上栽了下來,瞻基趕緊下馬,將他扶起。李謙艱難地抬起頭,咬緊牙關吐出三個字:“九龍口……”說完頭便一偏,再無氣息。

  “李大伴!李大伴!”瞻基叫了兩聲,見李謙毫無反應,方確信他已氣絕,只得又將他放到地面。這時,楊榮已急匆匆趕了過來,手上拿著一張地圖,顫聲道:“九龍口距此處尚有近四十里!”

  瞻基心中一驚。四十里,以現在的行軍速度,要趕到還得花上三個時辰。就算加快速度,全軍抵達九龍口也是兩個時辰以後的事了。雖然李謙未報告戰局,但從其慘狀便知,皇爺爺那邊肯定遇上了大麻煩!念及於此,瞻基再也坐不住了,馬上叫來方賓,問道:“軍中騎兵尚有幾多?”

  “回殿下,我軍騎兵共四萬,其中朱榮、劉江二部前鋒輕騎各一萬,現正追擊太平和把禿悖羅,剩下的兩萬鐵騎剛才陣亡近千,傷了三四千,已送回柳升大營安置,剩下的總共一萬五不到。加上殿下的親隨,大約一萬六七之數!”

  瞻基心中一沉——現在五軍將士共約十五萬,鐵騎只占一成,這已經十分少了。由於原先承諾前來會師的阿魯台的臨時失約,明軍必須防備這位一向反覆無常的草原梟雄心存不軌趁火打劫。所以這剩下的萬餘鐵騎絕不能抽離,否則萬一韃靼突然出現,僅靠步軍應戰,局面將十分被動。

  “看來只有自己出馬了!”瞻基暗中下定決心,又問方賓道:“先前送回柳升營中的受傷鐵騎,他們的戰馬也送回去了麼?”

  “戰馬都在隊後,大約還有三千匹……”

  “那好!”瞻基當機立斷道,“這三千匹馬,全部配給我的親隨備用。本宮親率他們先去救駕!”

  “殿下不可!”方賓和楊榮大驚失色,齊聲大叫。楊榮又懇切地道:“陛下已經遇險,若太孫再陷不測,則我王師危矣、朝廷危矣!”

  “楊學士言之有理!”方賓也勸道,“另遣一大將先往便可!殿下職守是督領五軍!”

  “五軍由武安侯代領!”瞻基果斷地道。

  “殿下需當慎重!”方賓和楊榮仍不答應。瞻基心急如火,索性端起太孫的架子,揚起馬鞭指著二人鼻子叱道:“爾等身為臣子,焉敢不奉令旨?莫非欺本宮年幼不成?”

  見瞻基如此,楊榮和方賓知其意不可違,只得無奈答應。過了一會,方賓便將三千備用戰馬分撥到瞻基親隨手中。瞻基見準備就緒,遂又叫來楊榮道:“本宮先走一步,師傅與方本兵協助武安侯督領五軍,隨後趕來!”

  “遵旨!”方賓無可奈何點了點頭,正還要囑咐瞻基幾句,這位小太孫已經一揮馬鞭,帶著自己的三千親兵向九龍口奔馳而去……

  瞻基趕到九龍口戰場時,永樂的御營親軍已處於十分危險的境地。在瓦剌鐵騎的來回衝擊下,明軍的大陣已經被衝散,將士們只能又組成一個個小型錐形騎陣。但韃子畢竟兵力占優,一旦明軍被分割開,再要周旋就艱難得多。此時的兩軍已經混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戰團,無論哪一方都無法輕易脫身。幸虧胡人以前都是輕騎作戰,穿上重甲後明顯身手不便,否則僅憑那兩千鐵甲重騎,殲滅陷入糾纏中的明軍輕騎就已是輕而易舉!

  “換馬!”遠遠望見戰場後,瞻基立刻下達了旨意。親兵們得令,遂從已載著自己跑了三十來里的坐騎上下來,轉而翻身躍到備用的戰馬上。見眾人換馬結束,瞻基抽出佩劍,高叫道:“救出陛下,每人賞錢百貫,升一級!”

  眾人聞言,血氣大漲,當即舉械高呼,跟隨瞻基一起衝進戰場!

  瞻基的及時趕到,使戰局又生變化。三千親隨雖不算多,但都是武藝高強的青年健兒,而且全部身披重甲。他們的加入,使戰場上雙方實力重新回到平分秋色的狀態上來。

  戰團中央,永樂眼見援軍趕到,也大大鬆了口氣。先前他幾次想突圍,但馬哈木將他圍得甚緊,加之御營騎陣被衝散,他身邊僅只有兩三百名親軍和狗兒等十來個內官,根本無力突破層層堵截。不過這時候形勢翻轉,兩軍勢均力敵,永樂立刻放棄了突圍的打算,轉而指著左前方不遠處的馬哈木大旗道:“纏住馬哈木!別讓他跑了!”說完,又帶著身邊侍衛,向周圍的瓦剌騎兵拼命殺去。

  馬哈木也瞧出了形勢的變化。他知道,再想活捉永樂已經不可能了,眼下最要緊的,就是在明軍主力追來前趕緊撤退。不過剛才為了分割包圍永樂親軍,瓦剌騎兵也都被分散,這時變成自己無法全身而退了!

  不過馬哈木沒有絲毫猶豫。他瞄了一眼身旁臉色灰白的答立巴,冷冷道:“大汗!咱們該走了!”隨即將周圍武士聚到一起,飛也似的向東方逃去。馬哈木一逃,正在和明軍廝殺的瓦剌將士們頓時陣腳大亂,那些外圍騎兵率先遁去,而陷入戰團中的則就沒那麼容易脫身了。除了少數幸運地逃出生天,大部分將士被明軍糾纏得無法脫身,最終被斃或投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