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你的意思是……”

  史復微笑著搖搖頭,道:“寧王覽信後不言其他,卻獨奏此悲憤之曲,可見其心中仍對自己遭遇耿耿於懷,平日裡為防皇上疑心,不得不韜光養晦,待見此信,悟出王爺心意,遂也心神激盪,故才會有此舉!”

  高煦精神一振,道:“那你是說……十七叔願助我?”

  “他和谷王不一樣!”史復想了想,道,“察谷王態度,只要殿下許以重諾,他直接出兵都有可能。不過寧王老謀深算,其只彈曲不言事,這便是說,他不會直接出兵,但若殿下已然成事,想來他也樂見其成!”

  “這就夠了!”高煦雙手一握,興奮地道,“諸位叔王當中,唯他二人靖難有功。屆時只要他們能首倡聲援,其他諸王必會景從!如此一來,大事可定!”

  “不錯!”史復將手中摺扇收起,起身肅然道,“王爺,該是動手的時候了!”

  高煦心中一凜,道:“現在就動手?”

  “當然!”史復斬釘截鐵地道,“現在已是五月,估計出塞的大軍快已到飲馬河了。現下動手,正當其時!要再拖下去,萬一皇上打敗瓦剌,那可就來不及了!”

  高煦臉色有些發灰。雖然暗中已下了千萬次決心,但真到圖窮匕見的這一刻時,他的內心仍忍不住直發虛。

  高煦迅速在腦海中將整個兵變方略重新回放了一遍:一年前,在史復的建議下,高煦通過紀綱,暗中指使沈文度向瓦剌大肆走私精鐵。這些漠北各部都極為短缺的精鐵被馬哈木打造成各式軍械,極大的提高了瓦剌的戰力。瓦剌之所以在與韃靼的征戰中連戰連捷,高煦可謂功不可沒。而走私換回來的金銀,也大大充實了漢府的財力。高煦用這筆錢大肆犒賞漢府三護衛,收買人心,並暗中假借建文遺臣之名,打著為建文君復仇的幌子,招募了幾百個盤踞在舟山外海的精悍倭寇,實力大增。同時,由於瓦剌氣焰日益囂張,永樂也不得不將目光再次投向漠北,並決定出塞北征。而這正是高煦所期望的。待大軍出塞,高煦就將在南京發動兵變。

  按照設想,這些倭寇將先喬裝潛行到方山一帶潛伏,只待高煦一聲令下,他們便將殺向南京。把守朝陽門的城門郎劉斌是高煦靖難時的親兵,屆時他會打開城門。

  朝陽門與皇城的東安門僅一街之隔。由於天子親軍大部已扈駕北上,皇城守衛十分空虛,負責值守宮禁的侍衛上直軍士有一半以上是由錦衣衛充任。現在紀綱雖在北京,但錦衣衛指揮同知莊敬是他的心腹,高煦早已跟莊敬說好,到時他會將皇城東安門的緹騎調開,這樣倭寇就會輕易突破東安門,直撲紫禁城!而這時,高煦則率一直駐在城中的漢藩三護衛,以護駕為名殺進皇宮,將這些蒙在鼓裡的倭寇統統殺盡!

  當然,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大變中,太子朱高熾也難逃一死,而弒殺太子的罪名,都將被安到這些倭人身上。待這一切大功告成,高煦便可順理成章地借危機之名控制京中王公大臣,自命監國,並以追查建文餘孽、清剿倭寇為由將京畿、浙江一帶的駐軍收入麾下。掌控了這部分衛所,再加上谷、寧等重藩的支持,不出旬月,湖廣、江西、江東便可收歸己有。與此同時,初聞京城巨變的漠北大營必然軍心大亂,被自己一手餵大的瓦剌三王肯定不會放過這個絕佳的機會,到時候一場大戰下來,父皇兵敗身死都是有可能的,真要那樣,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順地登基為帝了。

  退一萬步說,就算王師最終取勝,高煦也仍有機會。五十萬大軍出征,早已將北京的存糧攜帶一空。可即便如此,隨軍攜帶的糧草仍不足以供應整個行軍,還需在北征過程中從塞內不斷運糧濟補,而這些糧食需要在北征的同時,從江南源源不斷地調去。只要自己在兵變成功後立即扣住漕船,不再往北方運糧,那北京屆時將無糧供應漠北。而一旦北征明軍斷炊,那不僅戰敗的瓦剌會捲土重來,就是表面臣服的韃靼甚至朵顏三衛,都有可能痛打落水狗!到那時,父皇仍逃不了葬身漠北的結局!

  這是一個充滿誘惑的計劃!本來,高煦還想拉攏高燧,要是這位留守北京的三弟也願相助,那父皇退回塞內的希望將更加渺茫。可惜高燧臨陣退縮,使這一構想化為泡影。不過即便如此,只要計劃進展順利,高煦仍有相當大的機會!

  可高煦依然猶豫!思考了好半天,他還是搖了搖頭,道:“還是再等一等的好!”

  “王爺你……”史復一聽之下頓時大急。

  “你先聽我說!”高煦打斷史復,十分冷靜地道,“眼下咱們還有個隱患!”

  “哪門子隱患?”史復以為高煦又臨陣拉稀,氣得直哼哼。

  “其一,現城中除我漢府三護衛及錦衣衛一部外,尚有旗手衛,飛熊衛、神策衛、應天衛、羽林左、右二衛,京畿一帶亦有孝陵、鷹揚、龍江、橫海、水軍左、右等六衛。由此看來,以實力論,朝廷仍超過本王好些。”

  聽高煦這麼一分析,史復才將怒氣平復下來。他想了一想,道:“王爺說的是。但現在京衛已一分為三,除十二萬隨駕出征漠北,還有六七萬在交趾,能只剩下十二衛已屬十分難得!畢竟這裡是京城,不可能一衛不留!咱們漢府兵力雖少些,但論戰力卻是一流,而且又是出其不意,勝算還是挺大的。”想了一想,史復又補充道,“京畿六衛也不足為慮。兵變不過旦夕間事,等他們得知消息時,城中大局已定,朝廷已落入王爺手中,他們還不是唯您這個監國之命是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