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從宣府調兵遞補!宣府不夠就從行在調!”瞻基想都不想就做答。

  瞻基的提議很有吸引力,大殿上先是一陣議論,不多時,大半文武官員便點頭表示支持,有些武將還露出躍躍欲試的表情。

  張輔也有些心動。失乃干降而服叛,多半是受人鼓動,想抓住明軍的戰略失誤來個致命一擊,以狠狠打擊大明這個蒙古部落的共同宿敵!並藉此一舉樹立其在草原上的至高威望!但正如高煦所說,失乃干與阿魯台也積怨甚深,一旦明軍覆沒,阿魯台便會成為最大的受益者,這對失乃干本人來說是極為不利的。若能抓住失乃干和阿魯台這兩個韃靼權臣之間的矛盾,對他施之以威、誘之以利,那讓他改弦更張也是極有可能的。實在不行的話拼死一搏,也不是沒有希望,總比待在這裡束手無策的好。

  不過張輔畢竟是百戰名將,他對戰事的把握遠比紙上談兵的小瞻基要全面的多,思忖再三,張輔方沉著道:“殿下之策甚佳,但也存著幾個不妥。其一,且不說開平、應昌之兵能否擊潰失乃干,即便能成,糧草耗費也會不小!應昌存糧用以支援漠北大軍都嫌不夠,若再耗在征戰上頭,將來就算打通糧道,咱們一時半會兒又到哪兒去找糧供應漠北將士們?”

  “其二,此次北征,北疆各省軍衛都抽調一空,眼下邊塞各鎮軍力已經不多,且就是這剩下的,還多是臨時徵調的貼戶(世襲軍戶家中的候補兵丁,幾同於後世之預備役),各衛所的正軍都已隨皇上到了漠北。若再將貼戶調往塞外,一則他們戰力不濟,二則邊塞將就此一空!萬一朵顏三衛趁機發難奈何?若彼攻應昌、開平,則存糧難保,漠北大營必然覆沒!若其直接破關南侵,那莫說漠北大營,就是我大明北疆,也將岌岌可危!”

  瞻基見張輔置疑,本還有些不服氣,待聽了這番話,頓時啞口無言。自永樂北征後,朵顏三衛已安分了很多。但這不過是因為畏懼明軍勢大罷了,絕不代表著他們已對朝廷真心臣服。如今明軍出現重大疏漏,整個漠北戰局有可能一夜翻轉!值此關鍵之機,天曉得這幫兀良哈人會不會再生二心?別說狼子野心的朵顏三衛,就是盤踞在大漠以西的瓦剌三王,在窺此良機後,也保不準會插上一槓子!這種形勢下,貿然徵發已所剩無幾的邊塞戍軍,的確是風險難測!

  “可是皇祖父那裡怎麼辦?難道咱們就只能在這裡乾等嗎?”瞻基又出言相詢,不過嗓音已有些顫抖,神色中也顯出幾分驚恐。他畢竟才十三歲,雖然早熟,但終究還是個孩子。如今漠北大營危在旦夕,皇祖父身陷絕境,瞻基驚懼彷徨之下,心神已經大亂,再也拿不出往日那份鎮定和從容。

  張輔一陣茫然。眼下的局勢,他也不可能有什麼萬全之策。但他卻必須要為他的決定負全部責任!不管是漠北大營覆亡還是韃子破關,任何一種情況的出現,他張輔作為留守統帥,都將百死莫贖!

  “夏大人來了!”就在殿內眾人沉默無言之際,一個帥府親兵闖進大堂稟道。眾人聞言扭頭,只見戶部尚書夏元吉已進入堂內。

  “見過皇長孫、英國公!”夏元吉滿面風塵,神色也頗為疲憊,不過眼中仍是精光閃閃,“下官解糧五萬石至此,請國公爺派人點驗!”

  “五萬石!”夏元吉此言一出,殿內眾人皆是又驚又喜。他們雖不清楚北京各倉存糧的具體數量,但大致也都心裡有數。張輔雖發文向北京催糧,但照他預計,夏元吉能解來個二三萬石就已經很不錯了!五萬石雖仍不敷所需,但對張輔這個正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督糧總兵來說絕對是個意外之喜!

  張輔趕緊命親兵端了張交椅過來。夏元吉雖自稱下官,但他與自己的這些屬下是不一樣的。對這位朝廷重臣,張輔自不可能讓他站著跟自己說話。待請他坐下,張輔才笑道:“維喆大人到底是管錢糧的行家,這才短短几天,便能籌到這多軍糧。待陛下回朝,吾必為大人請功!”張輔兩次征討交趾,錢糧開銷都仰仗戶部調度,其時夏元吉供應十分得力,從未出現短缺和延誤,故張輔對他頗有好感。此番夏元吉又在短短時間內給他送來了五萬石救命糧,張輔自然十分感激,這所謂的為其請功也非客套,而是實實在在的致謝之語。

  夏元吉見包括豐城侯李彬這樣的勛貴都站著,自覺不應安坐,幾次想站起來,不過瞻基此時已走到跟前,硬將他按在椅子上。無奈之下,夏元吉只得略一欠身,笑道:“都是為了皇上和北征將士,談何功勞?其實這糧也不都是從官倉里扒的,其中一半都是臨時買的!”

  “買?”張輔和瞻基都沒有明白。

  “不錯。”夏元吉解釋道,“設立行在後,朝廷幾次向北京移民。現京畿一帶屯墾農戶已有近十萬之多。前幾年朝廷免其賦稅,故現今他們手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剩糧。下官放出榜文,以五貫一石的價格,向京畿農戶收糧,並限期三日。榜文放出,農民日夜兼程,將家中多餘之糧送往城中,這便有了三萬石,再加上各倉剩下的,總算湊夠了五萬之數。”

  “五貫一石?”一旁的李彬咋舌道,“按官價,一貫錢換一石米,今年北疆天旱,朝廷又在用兵,糧價高了些,可最多也不過兩貫一石。夏大人一出手便是五貫一石,可真是闊氣!”李彬這兩天陪著瞻基往軍儲倉跑,對糧米價格也略有了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