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祖父聖明!”朱瞻基第一個跪伏於地,放聲高呼。

  “吾皇聖明!”夏元吉、楊榮等一干朝臣亦跟著跪下。

  “父皇聖明!”高煦與高燧對視一眼,終也無可奈何地跪倒在地。

  永樂滿意地點了點頭,最後目光落在了小瞻基身上。今天這個皇長孫的表現,簡直讓永樂刮目相看。一個十二歲的黃毛小兒,竟能有這等深思熟慮!能有這等精闢的見識!當那三點理由一一從瞻基口中道出時,永樂越聽越驚,到最後說完時,永樂已經喜出望外!這樣一個聰慧機敏、思緒縝密且又器具非凡,目光邃遠的皇孫,簡直就是上天賜給大明的一塊美玉!這樣的孫兒若能承繼大統,大明何愁不能創百年輝煌?想到這裡,一個念頭忽然在永樂腦海中萌生出來,並讓他心有所動……

  八

  在永樂決定親征韃靼後的兩個多月里,整個北中國都陷入空前的緊張和忙碌當中。因是御駕親征,加之丘福兵敗後韃靼氣焰大漲,故此次出征之規模將為大明開國以來所未有。在行在朝廷擬定的計劃中,將有超過三十萬將士在明年開春後出征韃靼,加上隨軍民夫,出塞的明軍總數將達五十萬之多!為確保必勝,朝廷這次不惜掏空家底,除了交趾平叛、修造天壽山陵寢和鄭和三下西洋三事照常進行外,其餘諸如營建北京、疏浚會通河等計劃被悉數擱置,所省下的錢糧統統被拿來供應軍需。隨著一道道聖旨和有司行文從北京發出,廣寧、山海關、保定、真定、開封、濟南、德州、徐州、淮安、鳳陽、太原、西安乃至蘭州、慶陽,河淮以北各軍事重鎮的駐軍有大半被徵調,開始陸續向北京和預定的出師地點宣府聚集。各地官府也開始徵發民夫,向北京轉運糧草。

  行在朝廷忙翻了天,南京留守朝廷也沒閒著。在監國太子朱高熾的主持下,京衛精銳由都督譚青統領,浩浩蕩蕩發往北京,江南各地的存糧也都開始向北京調運。從十月開始,南京江面上的大小船隻都被朝廷徵用,每天都有無數的兵士和糧草被裝載上船,然後渡過長江,經運河向北京方向而去。

  在滿朝大臣貴戚都為籌措北征事宜忙得人仰馬翻之際,漢王朱高煦卻顯得十分安靜。儘管每日朝會他都參加,每次軍議他均出席,但自始至終,他都顯得十分漠然,甚至有些失魂落魄,與往日遇事爭先的積極做派大相逕庭。永樂只道他是哀痛於丘福等人之死,遂也不多加過問,便由著他去了。於是在這場關乎國運的大戰籌備過程中,素以軍事見長的漢王,竟不經意間成為了一個看客!

  這一日早朝結束,朱高煦如往常一般,渾渾噩噩地打道回府。進入大門後,他也不回房,而是直接踱到後院,尋著一張石凳便呆坐下去。此時已經入冬,北京的天氣已十分寒冷,後院雖有四面高牆圍繞,仍擋不住凜冽的朔風,不過高熾對這一切都猶若未絕,只愣愣地仰望天空,任憑寒風吹打著自己的身軀。

  “王爺!”不知過了許久,一道清冷的聲音從身後傳來,高煦不用回頭也知道,說話的人是史復。自打請命領軍失敗後,史復也是一籌莫展,再無良策出手,高煦失望之餘,對這位謀主的情分也就淡了。此刻史復前來,高煦卻毫無反應。

  史復並不介意高煦的冷漠,而只是默默在他身邊坐下,過了許久,方幽幽道:“難道王爺真以為已山窮水盡?”

  “難道不是嗎?”高煦總算開口了,不過語氣中充滿了沮喪,“領兵不成,東山再起已成鏡花水月。你說說,事到如今,本王還有何希望可言?”

  史復嘆了口氣。幾年相處下來,他已經把朱高煦看了個透。當初奪儲失敗,史復費盡口舌,才讓他重振精神。丘福兵敗後,又是他好一番勸說,才讓他重燃信心。從這兩件事上,史復發現了高煦的一個特點:平時執拗,遇大事則游移。這一點上,他和他那真正堅韌不可奪其志的父皇有著本質的不同。而在看清這一點後,史復甚至暗想:幸虧皇帝並不真正了解自己這個兒子。否則的話,他恐怕都不會動一下易儲的心思!

  不過雖然對高煦的性子暗中鄙夷。但史復卻也從中發現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若高煦真像永樂那般心有主見,那他這個幕僚反而難以控制。而若平日處事上也是游移不定,這樣的主公也難成大器。反而是平時執拗,遇大事游移的主公,對他來說反倒頗為難得。只要他能取得高煦的信任,便就等同於控制了這隻猛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狠狠地攻擊每一個目標。而這,正是史復所想要的!

  此時高煦又將一蹶不振,史復必須再次想方設法,讓他儘快恢復生氣。念及於此,史復沉著道:“御駕親征,的確是王爺的一大憾事!但如果由此認定奪儲無望,王爺就大錯特錯了!”

  “此話怎講?”高煦冷冷道。

  “敢問王爺,若由您領兵出征,那除了積攢功勳外,還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可在北軍中重建勢力,這一節你上次不是已經說過麼?”

  “那敢問王爺,這軍中勢力,對王爺奪儲又有何用處?”

  高煦臉上露出一絲陰森之色,道:“本想著即便奪儲不成,只要有軍中支持,那待有朝一日父皇駕崩,本王便可仗其兵勢,將這靖難之役再演一回!”說到這裡,高煦痛苦地搖搖頭道:“可如今連這點念想也都成了泡影!現丘福他們已死。其餘將士我雖也可駕馭,但要想讓他們支持本王兵諫,這怕就難了!若這次能獲得兵權,還可以藉此機會立威樹信、培育勢力,不料又成鏡花水月!”高煦再次回憶起那日朝堂上關於北征主帥人選的爭奪。當時朝中無大將,正是自己趁勢出山的大好時機,可就在要水到渠成之際,愣是被朱瞻基一個“御駕親征”的建議給攪黃。念及於此,高煦怒意又起,當即恨恨罵道:“瞻基這個小兔崽子,竟敢給本王下絆子,總有一天本王要將他們父子一鍋燴了!”




章節目錄